2025年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在读生
相信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同学
亦或是正在教书育人的老师们
都有着独属于所在的人生阶段
想询问 想探索的
这些问题或大或小
却总有着惊人的共通性
那便是
都值得一个温暖的回答
长大并非是一本
写满迷茫的书
更多的
是彼此照亮
是束缊举火
是共赴美好
而这也正是我们想表达的:
"你的每一个
对此刻认真的思考
每一个因思考而衍生的
对当下、对未来的提问
都值得被认真地对待”
那么不妨驻足片刻
看看新的一年里
关心着你的“TA们”
对你的提问有着怎样的回答~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查看回答哦~
大二的杨铮儿说: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提升成绩的关键在于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你们要制定长期合理的学习计划,而不能只是考前“临时抱佛脚”,不同学科也有不同学习方法,但搭建知识框架、培养系统性思维有助于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你们可以充分利用学院资源,参加诸如“微积分考前一小时”这样的活动,也可以在班级内部建设良好的学风,与班级成员共进步。
然而,学习的意义远不仅仅是分数,更要能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要摒弃“唯分数论”,更多地将所学理论投入于实践。大学里,优秀是多维度的,成长是立体的。除了优良成绩,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办事能力、表达能力,在各领域发光。最后,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多体验、多感受,找到自己擅长并真正感兴趣的赛道而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同时要学会感受这个世界,希望你们会是快乐、幸福的!
大三的刘伟说:
在大二,除了按部就班上好专业课之外,我认为还应该结合个人特色来规划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规划。这就需要一个前提,学弟学妹们,认识自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生涯选择十分多彩,每个人的优势与特长也不尽相同,认识自己,找寻自己的发力点并不断地实践,才能帮助我们明晰最适合自己的那个选择。课程的学习一定要认真,分数真的不是唯一,用学科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真的很酷。各个专业基本上都会在二年级分配导师,确定目标后可以多与导师沟通,定期交流自己的状况和想法,有助于锚定目标。学院里经常会邀请毕业年级的学长学姐做分享会,可以去听一听,尽早明确未来的目标。对就业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关注企业HR进社区等求职辅导活动,尽早了解企业用人需求,锻炼求职能力,对未来非常有帮助。总之,大二依旧是非常美好的阶段,相信自己,敢于尝试。
大四的刘佳仪说:
首先我想说,不要焦虑,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想”这件事情上。这看似不是你任何问题的答案,但这是我最想给出的建议。
到底要多卷加权还是实践,这并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如果你选择升学,那毫无疑问加权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我们都知道,成绩并不是你觉得自己无比努力就会遥遥领先,只希望当你努力过后,无论看到什么样的成绩,都不会再悔恨当初不该。对于学生工作,我想他的衡量标准从来不是他会不会为我的评奖评优所用,而是要清楚的问你自己:我喜欢和学生会的伙伴共事吗,看着自己办的活动被大家喜欢,我感到满足吗。如果这些回答都是yes的话,相信是否继续你心里也有答案。
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六边形”战士,好像他们做什么都很容易,但你我都知道,普通人做好一件事情已经很难,不要焦虑,勇敢地去实践。青春是人生的实验课,对和错都很值得。
研二的陈圳沙说:
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或者投身职场,不是一个“人云亦云”的选择题,而是充分结合个人发展规划的填空题。以我自己为例,在本科的学习中我对审计领域产生了深厚的热情,渴望通过更高层次的学习和研究来深化理解,于是选择了继续攻读研究生。同时身边也有不少同学在实习实践中对某个行业非常感兴趣,希望尽快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最终顺利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也有同学希望去更大的世界看看,选择了出国深造。
总之,无论选择哪条路,最重要的是基于对自己的深刻了解和对未来的合理规划。我们不应盲目跟风,也不用过分焦虑,“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在三四月做事,七八月自有答案”请相信自己深思熟虑后的选择,尽管全力以赴;也请相信土地的力量,付出终会有回报。同时,在实现梦想的旅途中我们也一定要注重劳逸结合,学会享受过程中的每一步,因为每一步都是成长的一部分,都藏着不可预见的美好。祝你在未来的道路上一切顺利!
博四的丁峰说:
我认为读博与否与个人理想和追求挂钩,需要屏蔽外界杂音,问问内心深处的自己。我硕士是本校管院MPAcc专业,2021年毕业那会拿到了腾讯战略投资岗、华为财经、四大行等多家企业的offer,最后签了鹅厂。我知道读博压力大、风险大、机会成本很高,但我还是想踮起脚尖往更高的地方看看,厚积薄发,风浪越大鱼越贵,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各位学弟学妹们,研究生毕业其实大有可为,只要敢想敢闯敢拼,做事不留遗憾,就一定能交出一份让自己满意的答卷。想继续深造的可以试试读博,想进军实务界的可以试试大厂和央国企,有政治追求的可以试试公务员等等。无论怎样,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只有选择相信自己才能让生命之火燃烧得更加旺盛。遵从内心,拼尽全力,未来不论是选择读博还是就业都一定是最好的道路。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青年教师、计算金融系甘煦老师
说:
选择在高校任教,是出于对科研的热爱,正式成为一名青年教师后,才体验到了“青椒”丰富、忙碌而充实的生活。不同于读博期间专注于科研,成为“青椒”后会面临更多的机会与挑战,例如有更多机会在科研上进行新的探索、能够站上讲台为同学们授课、关心同学们的成才、更好地托举学生等等。在这过程中,我对教书育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体会,深感教师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自己也得到了锻炼与提升,内心越来越坚定,并保持着终身学习的习惯。感谢管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非常关心和支持青年教师的成长,帮助我很快适应了青椒的工作和生活。
资深教师、管理科学系王林老师
说:
人际交往中真诚最为重要。我的体会是:以学生为中心至关重要。所谓“以学生为中心”,不仅仅体现在制定教学大纲或选择教材,也贯穿于科研和日常生活中,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他们想什么、喜欢什么、渴望做什么。每个学生都有个性化的需求和长处,都需要引导和支持。管理学院一直致力于培育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才,因此理解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职业规划需求尤为关键。
帮助学生做好学习和职业规划是教育工作的第一步。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我都会先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目标,进而帮助他们挖掘自身的独特优势,鼓励他们在规划的道路上前进。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给他提供一些帮助或者经验,让他在个性化的道路上能坚持下去。简言之帮助学生做职业规划就是了解、鼓励、帮助三部曲。
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十分重要,对于学生来说,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迈出一小步,可能就是一次小小的创新。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角色不仅是引导者,某些情况下也是甄别者,帮助学生判断创新的方向是否可行。教师们可以把课题研究中的一部分整理出来,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计划选题,并引导并帮助他们进行科研训练,进而在学科竞赛中进行提升,这也有助于培养他们敏锐的洞察力和动手能力。
帮助学生平衡工作和生活也很重要,我总是跟学生说“一次把事情做好是最省时间的;学会自我安慰并在适当的时候调整心态,找到缓解自己负面情绪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
最后,我认为终身学习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老师,也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术,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是我的理解——因材施教,个性化指导,与学生共同成长。
大一的左绍杰:
新的一年,我希望能够交到更多新朋友,度过更精彩的一年,能够努力学好微积分和专业课知识同时能够掌握一项新技能,还希望我和我身边的人“巳巳”如意,平安喜乐!
大二的杨铮儿:
希望自己能不困不惑、不忧不惧,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挫折,培养更健全的人格!
大三的刘伟:
平安喜乐,比过去更精彩!
大四的刘佳仪:
写下回答的这天正好是南方周末新年贺词发布,借用他们的结尾,祝你2025年顺利的找到自己、确认自己、喜欢自己,祝你也祝我。
研二的陈圳沙:
心怀希望,不惧成长,到新的爱与喧闹中去!
博四的丁峰:
希望年后博士论文盲审一次过,顺顺利利毕业
甘煦老师:
潜心钻研,广泛实践,与同学们一起共同进步!
王林老师:
人生是一场长跑,不是短跑比赛。吃好、睡好、心态好,才能做好工作。坚持努力并相信美好的事情终会到来。在新的一年,祝大家都能在厚积薄发中尽早实现质的飞跃!
希望此篇
能让你在新的一年
有享受当下的底气
更有拥抱未来的勇气
新的一年
祝大家都能在无数个选择中
走向自己 成为自己
未来 等你
策划 | 李沐芫 程梦瑶
回答 | 各受访嘉宾
文案|NIC·万彦欧
排版|NIC·胡一凡
责编|NIC·胡一凡
审核 | 方权泽
出品 |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