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管陪你迎蛇年|腊月二十七:非遗呈祥,赓续“巳岁”新篇

百科   2025-01-26 15:20   湖北  







新年快乐

蛇年大吉

HAPPY NEW YEAR



2024 年 12 月 4 日,中国春节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喜讯让我们迎来了第一个“人类非遗版”春节。春节,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和情感寄托的传统节日,在岁月的长河中沉淀下无数的非遗年俗,它们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新春的每一个角落,让年味愈发浓郁。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典型的非遗年俗,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温暖与美好。





剪纸:红纸剪出的吉祥世界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在民间艺人的巧手下,便能变幻出栩栩如生的图案。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每到春节,人们会将精美的剪纸作品贴在窗户、门上,红彤彤的色彩,细腻的线条,或象征着吉祥如意的花鸟鱼虫,或展现着热闹喜庆的生活场景,为节日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氛围。河北张家口的蔚县剪纸,风格独特,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色彩艳丽,造型饱满,堪称剪纸艺术中的佼佼者。那一刀一剪间,剪出的不仅是一幅幅精美的图案,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年画:纸上的民俗风情画

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是春节文化的重要符号。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到现实生活场景,应有尽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等地的年画各具特色,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寓意深刻。年画不仅具有装饰性,更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如“连年有余”“五谷丰登”等主题的年画,寄托了人们对丰收、富足的向往。在过去,家家户户都会在春节前夕张贴年画,为家中增添一份喜庆和吉祥。


舞龙舞狮:舞动的新春活力

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最具观赏性的表演之一。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吉祥、尊贵和力量;狮,被视为驱邪避灾的神兽。在锣鼓喧天的节奏中,舞龙者手持龙具,上下翻飞,巨龙在他们的舞动下仿佛活了过来,时而盘旋,时而腾飞,气势磅礴;舞狮者则模仿狮子的各种神态动作,或憨态可掬,或威风凛凛,引得观众阵阵喝彩。广东、福建等地的舞龙舞狮表演尤为精彩,不仅技艺高超,而且融入了当地的文化特色,成为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花灯:点亮新春的浪漫之光

元宵节是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而花灯则是元宵节的主角。竹条、彩纸、丝线等材料,在人们的手中逐渐变成造型各异的花灯,有象征团圆的圆形花灯,也有寓意吉祥的生肖花灯。夜晚,花灯亮起,流光溢彩,营造出浪漫温馨的节日氛围。南京的秦淮灯会、四川的自贡灯会等,都是闻名遐迩的花灯盛会,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在花灯的海洋中,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花灯艺术,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民俗仪式:传承千年的文化记忆

除了以上这些非遗技艺,各地还有许多独具特色的民俗仪式,它们同样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绍兴的“祝福”仪式,起源于宋元时期,是当地年终的大典。每逢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举行大大小小的祝福仪式,人们焚香叩拜,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这一仪式不仅是对先祖的缅怀,更是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杭州市朱家村的“猪头祭祖”活动,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每年正月里,村里锣鼓开响,各家各户带着熟猪头,集中到朱氏祠堂,进行祭拜、评比等活动,以祈求家族人丁兴旺、平安顺遂。




这些典型的非遗年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传承着先辈们的智慧和情感。在这个第一个“人类非遗版”春节里,让我们走进这些非遗年俗,感受那份独特的年味,让非遗的光芒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蛇年快乐啦~










文字  |  NIC·黄可懿

排版  |  NIC·王俊杰

责编  |  NIC·王俊杰

审核  |  方权泽

出品 |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HUST管理人声
我们与你共创管院精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