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客情韵1545】饶平姓氏溯源寻根

幽默   2025-01-29 21:42   广东  

 饶平姓氏溯源寻根


     距今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约商朝时,饶平有为数不少的人类居住。这些饶平远古先民,属于古越族(雕题),其活动范围达全县三分之一以上面积,创造了广东考古界所称的“浮滨类型”文化。

     西周至西汉时期,饶平本土居民为百越族之一。其遗裔俚、疍、畲族等民族成为汉魏以至唐时期的饶平土著。有畲族迁徙闽浙,也有畲族再由闽入饶。蛋族多聚居今之汫洲、海山、所城、柘林等沿海地区;畲族多聚居今之上饶、三饶、饶洋、浮山、樟溪等山区。随着中原文化的逐渐渗透,先后有开始汉化的越人进入潮汕,而有史可稽的为秦始皇的50万南征大军定居岭南。至东晋及唐初,又有中原土民随战乱和贸易而成批入潮汕定居。这些土民由于来自河南及河东(河套以东的山西省)一带,故迁入潮汕后被称为汉人。此后在唐末、宋末及元、明、清三代都相继有中原汉人南迁入潮汕。其中经由福建辗转入潮汕的被称为福佬。这两个不同层次的汉人,后来都统称福佬,并用作讲潮州话人的统称。潮语区与客语区接壤的双语区地带的人,称为半福佬。

     一、隋唐时期

     隋唐以来,统称岭南各民族为南蛮或蛮獠,在建置上虽没有郡县,也只是松散的联盟而已。《隋书·南蛮传》所载:“南蛮杂类,与华(汉)人错居,有蜓、獾、俚、獠等,俱无君长,随山洞而居,古先所谓百越是也。……稍属于中国,皆列为  郡县。”《通鉴》和《郡国利病书》都有记载:俚为粤东土著,隋时潮州有獠,獠自粤西迁来,故不相容。谭其骧《粤东汉民考》也说:“俚为粤东主人,饶平元歌都东洋堡有黎坑,是昔日俚人之居所。”据以上资料可以看出,隋唐时期粤东境内的先民应以俚人为主,其次是獠。

     史书中所载的俚人,在地方志中不见有载,地方志称先民为畲族。《漳州志陈政·陈元光传》记载:“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泉(州)潮(州)间在獠啸乱,陈政以岭南行总管之衔,率统许天正以下一百二十三兵至镇,不敌,退守九龙山(今漳州市内西南)。至唐仪凤四年(公元667年),广东洞蛮苗自成、雷万兴攻陷潮阳(唐时潮州地称潮阳郡-《新唐书·地理志》)。唐初这几次较大规模的土著起义,其称呼有“蛮獠”“洞蛮”,但其首领多为雷蓝二姓。据《饶平县志》记载:“(畲)客有四姓:盘、蓝、雷、钟。”故这几次起义该是畲民的起义。

     隋唐时期,粤东地区属地广人稀之域。当时,饶地属海阳县,境内人口不过几千人而已,均属岭南土著。唐宋时畲民匿居溪峒,故有峒蛮之称。史志中有很多关于讨平峒蛮的记载,如《宋史·二王纪》《通鉴辑录》载:“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七月,张世杰围泉州,时汀漳诸路剧盗陈吊眼及许夫人所统诸峒畲军皆会。”我县以洞为村名者甚多,如建饶狐狸洞(今和里洞)、九村有洞里乡(今洞泉之洞上)、汤溪有牛皮洞(今桃源)、樟溪有青岚洞等。南宋后,汉人逐渐迁入,筑屋而居。畲民也开始在山坡上搭草寮居住。饶平县先民除畲族以外,还有播族。《饶平县志载:“量人,有五姓:麦、濮、昊、苏、何,古称南蛮,自称蛇种,观其星家神官蛇像。世代以舟为居,不事耕绩,唯捕鱼装载以供食,不与土人通婚,岭东河海皆有之,本县旧立一户。”距今约120年前,他们开始把柘林港当作最常停泊的港湾。解放后,在党和当地政府的关怀下,他们陆续上陆定居,1964年我县就有四十二户暨民由水上搬居陆地,居住于柘林渔民新村,至此,蛋民群体浮家泛宅的历史随之画上了句号。

     二、中原移民潮

     现在饶平境内的居民,绝大多数为汉族。汉民之祖先,均来自中原,主要是河南、山西、山东、陕西、湖北、江苏、安徽北部等地,经多次迁徙之后,才由闽入饶定居。要探讨饶民的来源,必须追溯到中原汉民之南移过程。中原汉民之南移,究其原因有四:一、军队屯戌; 二、因战乱而南移;三、因勤王随王室播迁;四、官员贬谪而留住。下面略加分述:

     (一)军队屯戌。“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南王,以为三郡,潮地入中国始此。”(见《东里志·沿革志》)。尚钺主编的《中国历史纲要》称:“秦征集兵员,南攻‘百越’,置闺中、桂林、南海、象四郡。徙民五十万戌五岭三郡,遂获控制。”这是中原人民最早入广东者。无带家眷之官兵,就与当地土著通婚。出现隋书南蛮传所说的“南蛮杂类,与华人错居”的局面。

     汉朝初期,武帝遣军伐南越,兵船自浙江来粤东沿海。《汉书·本经》载:“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秋,东越王馀善反,攻杀汉将吏。”《东里志·境事纪》也有记载:“汉伐南越,东越王馀善以楼船将军(有楼的大兵船称楼船,水兵首领称楼船然军)率水兵八千击越,舟至揭阳(今粤东地区),因遇风波滚浪而停止前进,遂反。此兵船渡海之始也。”这是兵船到粤东沿海最早之记载。

     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以岭南行军总管事之衔,率兵出镇绥安(旧城在今福建漳浦县西南),镇守东南沿海,设四营台于四境。另据《饶平县志》《诏安县志》记载,在饶平、诏安二县交界之琉岭上有邹牛客墓。邹牛客是唐朝府兵队正,是陈元光部将,驻守南诏堡。自宋以后,由莆田、龙溪、漳浦一带入饶,定居于沿海各地的汉民,多为这批人的后裔。

     (二) 因战乱或随起义军南移入闽粤。如唐代开元年间,中原人民因避役入闽、潮的达三千多户。据福建《宁化县志》载:“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福州长史唐循忠,始于潮、福二州间检得避役百姓三千余户,奏升黄连镇为黄连县。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改黄连为宁化,居民多为中原避役者。”我县三饶以上各姓氏,其先祖多数直接或间接来自福建宁化县。

     (三) 因勤王随王室迁播。晋、南北朝、宋末朝廷败退南迁时,各级官员及家族随王室迁播。《林氏宗谱》就有“中原故族入闽,始于晋之南渡”之说。据唐代《闽中记》载:“永嘉之乱(公元307-313年),中原仕族黄、陈、郑、罗先入闽。”福建通志》载:“永嘉末,中原动乱,士大夫多避难入闺,今福州原称晋安,泉州称晋江,均以晋时徙入而得名。”

     南北朝时因战乱,随晋元帝迁入。据《林氏宗谱》载:“林禄公,字世荫,随晋元帝(公元317-322年)渡江,由骑常侍升晋安太守,封晋安郡王,遂定居晋安。林氏入闽居晋安自公始。……当中州动乱,农冠卿相南渡入闽定居者有八姓:林、黄、陈、郑、詹、邱、何、胡。”上述诸姓是有文字记载之最早入闽的中原汉族。其子孙向福建沿海的晋江、莆田一带发展。宋以后,其后裔逐渐向广东沿海南移。

     宋末,中原人民随宋室经闽入粤的为数甚多。据《宋史文天祥传》记载:“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天祥出江西入汀州,刘洙、萧明哲、陈子敬皆自江西起兵来会。景炎二年,天祥自兴国兵败,元兵破汀州,闽赣义兵相率随帝室播迁,遂之入粤。”《崇正同人系谱》载:“宋末中原仕族纷纷随帝室南移播迁。”这次南移是汉人自闽入粤人数最多的一次。我县沿海各姓之始祖,多数是这次随帝室南迁而定居的。

     (四)官员迁谪而占籍定居。粤东原属边远地区,唐、宋时期朝廷一些罪官被贬滴或流放而来潮定居。《饶平县志·流寓》所载:“岭南沿海,唐宋间多为逐臣所谪居。自明(代)迄今,乃称士宦善地,骚人(忧愁失志的文人)墨士往往接迹至潮。”据《潮州志·职官》所记载的唐代十三位刺史中有六位是谪官司、二位司马和二位司户,全部是谪官。宋代被贬谪来潮的官员也多,如袁琛、丁允元、彭延年等就是被谪知潮州事后,占籍留居潮汕。

     现在潮汕地区姓袁、丁、彭的居民,就是上述三人之后裔,本县上饶案上的袁氏,就是袁琛之后裔。

     三、汉民入饶

     现饶平境内的居民,基本是汉族,汉族入饶的具体时间,很难确定下来。唐代以前,就有少数汉民自福建移居潮州。到了唐朝初期,中原人氏,为逃避赋役而南来闽粤者,达三千余户,主要居于闽西北,我县紧靠聚居地,有少数汉民流入境内,这一时期进入粤东地区的少数汉民都属一般的平民或士兵。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能和当地土著一样,过着游民式的生活,不可能定居创业。唐、五代、宋这三个朝代,均有少数汉民自闽入粤,但真正定居下来并开基立业的为数极少,因而没有原始文字记录。饶平境内,至今未发现其先祖是北宋以前来定居的。到了南宋、自闽入饶的汉民逐渐增多,也有些文字记载。宋末元初,中原汉人源源流入饶平。

     其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从闽入饶;第二方面从江西经韶关过揭阳、潮州转入饶;第三方面有一批中原汉人来粤或来潮当官落籍粤东,裔孙分布在饶。从闽入饶的乡民,以莆田和宁化两地分派,有的直接流入,有的几经辗转迁徙入饶。从莆田入饶的多定居饶中、饶南地区,为“潮汕人”,其祖先多是晋“永嘉之乱”(307年至312年)时中原士族南渡入闽,计有来自陕西、山西、河南一带的林、黄、陈、郑、詹、邱、何、胡等姓汉人,他们入闽后多定居福州、莆田和晋江一带,宋末,其后代为避元兵或护宋帝入饶。从宁化入饶的多定居饶北山区,为“客家人”,其祖先多在唐朝“安史之乱”或唐末藩镇割据两个时期入,计有河东、豫等地的王、罗、刘、张、邱等姓汉人,他们入闽后定居宁化一带,其后裔也在宋末为避乱而辗转入饶。

     中原汉人入饶,与饶平土著人融合,历代繁衍,本土民族逐步汉化,出现了今日文明昌盛的新景象。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饶平共有十多个民族,常住居民20.5万户,88.53万人,其中,汉族占总人口99.5%,少数民族497人。

      饶平地处客家方言和闽方言交界地带,全县流行两类不同的方言。饶中、饶南地区的黄冈、所城、大埕、柘林、海山、汫洲、钱东、高堂、樟溪、联饶、新圩、浮山、浮滨、汤溪、三饶、新塘16个镇和韩江林场,流行的是闽方言系统的饶平潮汕语,使用人口约占全县人口的80%。饶北地区靠近大埔县的纯客家地区和靠近平和县的闽方言、客家方言兼有地区,如上饶、饶洋、新丰、建饶、东山、新圩的渔村等镇,流行的是客家方言系统的饶平上饶客家话,也称为“半山客”,使用人口约占全县人口的19%。此外,在潮汕话地区和客家话地区相衔接的部分村庄,居民既能讲潮汕话,又能讲上饶客家话,这类“双语区”的人口约占全县人口的1%左右。

     四、饶平主要姓氏

     饶平因地处粤东,界连闽南,扼守闽粤交通要道,故是中原汉人南移从东路入粤第一个落足点。目前全县境内主要居住着130多个姓氏,他们是:

丁、刁、王、文、方、毛、尤、田、石、史、朱、江、池、米、戎、任、岳、贝、宋、吕、阮、辛、汪、杜、何、余、冷、巫、吴、萧、沈、李、邱、佘、金、官、邵、周、林、卓、易、马、姜、段、纪、柳、侯、修、施、胡、洪、柯、韦、庄、孙、麦、姚、殷、翁、唐、秦、莫、高、涂、徐、袁、倪、许、冯、连、陆、陈、郭、康、盛、章、黄、梁、曹、崔、张、汤、温、彭、童、游、傅、曾、叶、贾、万、邹、杨、董、詹、鄞、戴、刘、赵、蒋、裴、管、廖、熊、练、范、郑、欧、蔡、樊、潘、邓、卢、钱、赖、谢、简、薛、蚁、魏、颜、邝、罗、蓝、关、严、钟、苏、顾、饶等。现将部分姓氏入饶情况分别略述。

     詹姓:上饶、饶洋、新丰、三饶等詹姓居民入饶始祖詹东潞,元初入饶。祖居钱塘、白木塘后徒上饶西瓜园。其先祖原居江西广昌县,宋靖康间,因避金兵寓福建宁化。宋末,东潞之父携八郎,九郎入海阳县恋州都长窑村(今属大铺县)定居,五郎东潞转徒入本邑元歌都。

     黄姓:三饶黄姓居民始祖黄建散,原籍福建汀州宁化,系广州剌史黄龙(字潜善)第七子黄久安之长子,于元延祐元年(1314年)入饶,住道韵楼(今南联);黄龙三子黄久茂之裔孙黄当保、黄均智兄弟则元末明初入饶,先住尖峰山下,现上浮山,下浮山,水帽(紫云)黄姓居民都为其衍派:长子黄久昌之裔孙明中期入饶,衔派九村坑子里,风凰松柏下,汉塘等黄姓居民:次子黄久隆之裔孙明入饶,衍派径口黄姓居民:四子黄久盛之裔孙明初入饶,衔派黄金塘,营前黄姓居民;五子黄久美之商孙,明初入饶,衍派汫西、港墘黄姓居民:八子黄久康(循州别驾)之三字贞棋潭元末自循州入饶,居大埕,现大埕黄姓居民为其后代。

     张姓:据隆都张氏族谱载: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张道宗与黄巢战于黄梅,伤疾左足,出瀛州,因择隆眼城而居,遂籍海阳县(隆眼城今属澄海县),是为张姓入潮始祖。张九龄之第七世孙张淑芳于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入潮居潮州竹竿山,其后代念六朗(张九龄第十七世孙)分住大埔南山埔。本县之烈火、葵坑、坝上、大小榕等张姓居民始祖来自大埔南山埔:霞绕、桥头等张姓居民入饶始祖张松冈,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自福建汀州迁徙入饶定居的。马岗张姓居民始祖张敦德则于明永乐年间自福建云宵埔尾迁徙入饶。

     陈姓:入饶陈姓居民多为唐代开漳始祖陈元光派下。荔林、灰寨陈姓居民始祖于宋末元初从云霄陈岱入饶:上东陈姓居民祖先有南宋武经郎陈坯(福建龙溪人)。他勤王至崖山,宋亡,与陈植(璧娘弟)匿逃南诏九侯岩。及陈植卒,陈地自南诏来寓上里。又有陈质庵,明初从诏安左林铺入饶居上东。长彬陈姓居民始祖陈素朴原姓吴,明代永乐从诏安梅州入饶承嗣陈家。苗田陈姓始祖陈恢弼也在明初入饶定居,来自秋溪。龙眼城、汫北、内庵等陈姓居民始祖陈莫京,宋末由莆田迁籍入饶,初居高堂,后迁徙。高垤陈姓居民始祖来自诏安溪南,明初入饶。大埕陈姓居民始祖也来自莆田,宋末元初入饶。柘林下岱陈姓入饶始祖陈亚光,原籍安徽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下辖县),元天历年问仕梅州尉,任期满挈家东归,舟至旗头遇风,逾月不平,遂定居下岱。

     郑姓:柘林、黄冈楚巷、碧州、大澳等郑姓居民入饶始祖郑虎臣,其先祖居河南荥阳,迁籍福建莆田石狮巷,南宋末年为会稽县尉。德祐元年(1275年)在漳州木棉庵杀死贾似道,又遇国变,匿居饶平石壁山,虎臣伯父郑清之生于浙江鄞县,南宋理宗时为左、右丞相兼枢密使,卒后为宋室厚葬。及宋亡,为避元军凶焰,清之后代避难入潮。大子居住大娘冈(今澄海程洋冈),二子住蕉塘(今揭阳地都),三子住三百门(坂上),四子住礼洋村(今潮安县)。

     刘姓:入饶刘姓始祖分别为文和、文甫、文贵兄弟三人,明初从大埔松柏坑入饶定居。先祖原居江苏彭城(今徐州市),唐末避乱入闽之宁化,宋末,刘巨渊从浙江温州弃官避难入福建上杭、再迁广东丰顺,元中期有裔孙刘祥富从丰顺徙大埔松柏坑。今赤棠之刘厝园、石井、杨康、隆北、长美、仙春、刘厝埭等刘姓居民为刘文和后代;九村、后山刘姓居民为文甫后代:上善、柏峻刘姓居民为文贵后代。里和睦、汫西、所城等刘姓居民始祖是明中期从潮州东津迁徙入饶的。

     余姓:黄冈镇从福建迁来的余姓始祖名英,字文英,幼随祖居福建汀州、宋咸淳末(约1274年)与侄有聪避难徙居新丰严寨里,元初迁居黄冈。现黄冈城内、上林、葛口等余姓居民为其衍派。黄冈镇菁园余姓居民始祖余驴,号井斋,南宋理宗年间自大埔入饶,居黄同,余驴次子余史迁居海山美宅,现美宅居民为其衍派。余驴之兄弟余牛有子名均美,于宋末也自大埔入饶,择居金溪(溁溪地方,即新丰严寨里)。余驴、余牛父余尚,是北宋名将韶关曲江余靖派下。余靖三子叔英任潮州知府、嫡孙嗣光袭潮州司户,占籍于潮,创苏湾、隆眼城等都。

     王姓:本县王姓居民入饶始祖为王淳质,元延祐二年(1315年),江西蔡五九起义军攻克福建汀州宁化,淳质携妻挈子逃避入饶。淳质夫妇及三子惟和择居风凰山下坑尾王厝岛(遗址在今新塘乡东山村南侧):四子惟平创居新丰墩上:五子惟亨创居上饶埔坪寨:六子惟贞创居三饶添宁寨:七子惟良创居诏安官陂秀篆村。今之东官、渔村、南澳、澄海莲阳等处王姓居民为惟和裔孙衍派。

     周姓:碧岗周姓居民始祖周顺德元末自福建上杭入饶,初居苗田,明初迁住碧岗。七南周、大埕周姓居民始祖周隆寿系周敦颐派下周宗贵之第八代孙,明初自上杭入饶,初住七南周,后分住大埕,周梅岗,元末自福建龙溪入饶,居东里大埕,五传至周用。

     谢姓:溁东、溁西谢姓居民入饶始祖谢福全,明水乐十二年(1414年)自小靖入饶居御寨埔(今溁西)。先祖于宋末自河南光州固始县迁居福建汀州宁化县石壁村。

     钱姓:官田钱姓居民入饶始祖钱树元,明万历年间自浙江奉化县溪口石壁村迁居入饶,创官田村,后分派住潮州、高雄。

     邱姓:入饶邱姓居民先祖邱诚实,原为北宋朝官枢密使,崇宁二年(1103年)封光禄大夫。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入饶隐居三饶金山,住三年病卒葬其地。其先祖在晋代为中原士族,永嘉之乱随晋安郡王林禄入闽,居福建晋江。诚实子君与为嘉应知州,传下八世、十世裔孙先后入饶定居。计八世邱朝旺创居三饶塘心,邱玉山创居上饶埔坪,十世邱永延创居水口,今闽南、闽西、江西、广东及台湾邱姓皆是诚实后代、现台湾邱姓居民多达五六十万人。

     杨姓:大港杨姓居民入饶始祖于明初从福建诏安、梅州入饶,初姓吴,后改杨。

     李姓:柘林内里,西澳等李姓居民入饶始祖李宗兴,出身探花,籍浙江钱塘,客居南京珍珠巷。宋末(1276年)为护宋帝南迁而入饶。

     林姓:汫洲林姓居民入饶始祖林梅斋,先居福建兴化府莆田县,元初入饶,住今之汫洲寨山脚。黄冈镇林姓居民始祖宋末入饶,先居霞绕石牌,后徙居黄冈城内。三饶林姓居民入饶始祖为林文德之第四、五代裔孙。文德原籍福建宁化渔溪上镜乡。因蔡五九之乱,子孙避居上杭永定,元末明初入饶创居岭头、扶阳林、石头林、石壁、河口等村。

     施姓:西巫峡、黄冈镇等施姓居民始祖施浒烈,于元末明初自福建晋江南寻入饶,先居西巫峡,后分住黄冈镇内。

     袁姓:上饶案上袁姓居民入饶始祖袁角一,明洪武年间自揭阳长美移居案上。先祖袁琛(原籍浙江龙游县)于宋庆历间任兵部尚书,元丰六年(1083年)迁任潮州知府,后籍潮州。

     许姓:上善、上饶等许姓居民入饶始祖念三郎,明初自宁化石壁村南迁辗转入饶,先居岭脚寮背,后代分创凤山(二善)、许坑。

     朱姓:海山朱姓居民入饶始祖朱敏,系宋理学家朱熹六世孙。朱熹祖籍江西,出生于福建龙溪,后入籍福建建阳考亭。

     元末明初,朱敏从铜山(今东山县)西埔迁徙入饶,先住海山野水后住黄芒(今黄隆)。

     沈姓:东港沈姓居民入饶始祖沈朝凤,系诏安沈姓开基祖宣义揪公十世孙。朝凤于明代从诏安县城北门迁徙入饶,住海山东港;钱东沈厝沈姓居民入饶始祖沈鸿冈,宋末从福建诏安白石迁移入饶,创尖峰山下之长富春村,后易名沈厝村;赤坑、东石、凤山楼等沈姓居民始祖也都在明代从诏安迁移入饶。

     徐姓:海山石头徐姓居民入饶始祖徐古周(一说徐茂勇),宋末由福建莆田迁移入饶,定居石头村,从事渔农业生产。

     赖姓:上饶镇坑头村赖姓居民入饶始祖赖雪公,字三百郎,元末明初由福建汀州宁化县石壁城田心官陂迁徙入饶,初居弦歌都玉皮社塘尾,后迁居上坪阜头岗(俗称虎头岗)。

     康姓:汫洲镇东灶村康姓居民入饶始祖康长官,以渔、农为业。于明末清初从福建龙溪许撤村迁徙入饶,初居海山东边村,后移居汫洲东灶,分支住黄冈、樟溪和钱东仙洲。

     汤姓:柘林汤姓居民入饶始祖系学士汤浩仁、浩德两公,于元末明初从福建省云霄迁徙入饶,分别开创柘林上汤和下汤,现除本邑之黄冈、三饶有其蕃衍汤姓外,还分支至本省花县。

     庄姓:联饶光陇村庄姓居民是清顺治九年(1652年)从普宁县庄陇乡迁徙入饶的。先祖居福建晋江桃源村。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庄伦昭从光陇村迁居黄冈经商,现已衍派六代,其中部分迁住汕头、上海、香港经商、治学。

     罗姓:高堂军寨村罗姓居民入饶始祖罗云锋,原籍福建莆田独树村,其父罗安曾任沙水镇节度使,宋室南下时,云锋随宋军入饶,定居军寨。

——摘自《饶平县志》




 声明:文观非本号立场,务求原创,文责自负                           

版权:图片视频若网载、侵即删

群歌:九村刘俊涛作词、作曲、歌唱

编辑 :张翻雄

编委聆听风雨、詹文波、詹饶

     詹海林、山人、MARY、冬瓜、

     天狗、鹏诚、乐优、老尤头

投稿:940895236@qq.com

▼微信公众号友情互联

饶平客家语言传承网

饶北客栈

饶客家园

寒烟诗社


饶客情韵
欢迎加群 欢迎关注 原创投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