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新人结婚,拜堂时,司仪都会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拜高堂就是拜父母,那么,为什么称父母作“高堂”呢?
“堂”《说文解字》解释说道:“堂,殿也。”也就是说,在最初,堂和殿是一回事。但从唐代之后,殿专门指帝王的居所,和堂就区别开了。老百姓住的屋子,有堂屋,就是正房。
“高堂”这个词里的“堂”,指的是内堂,指父母的居所,过去的习惯是,人们要到父母的居处去问安,问候尊长的起居。
至于这个“高”字,有一种解释说,是因为在高大的厅堂里拜见父母,而另一种说法认为,“高”字表达的是尊敬之意。
不管哪种解释,“高堂”本来是指一种住所,是显示父母之尊的地方,然后久而久之,便引申为父母的代称。“堂”这个字,经常被引申为母亲的代称,比如刚才说到的内堂,有时也专门指代母亲。
另外还有一种文雅的称呼“萱堂”,也是对母亲的敬称。《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这里面提到的“谖草”即指萱草,谖就是忘的意思,因此,萱草又名忘忧草。
萱草是中国的母亲花,《诗经疏》上说:“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是指母亲居住的地方,古时游子要离家时,都会在北堂种萱草,希望能减轻母亲的思念之痛。因此,萱堂也就成为了母亲的代称。
在外漂泊的儿女,回到家,什么事都放下了——母亲就是儿女的忘忧草。
文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恩作者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