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大国小农是基本的国情农情。2022年,全国有乡村常住人口4.9亿人,2亿多户农户, 他们中的多数仍主要居住在农村庭院。小小一方庭院,不仅是农民的生活栖息地,还是农民的增收致富园。2023年,“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1号文件。发展庭院经济,能够充分利用庭院空间内的各类资源,让闲散的资源“变现”,还能通过庭院这个“小窗口”显化农业多元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小院经济逐渐成为乡村振兴中的新风口。而政策导向下的“小院经济”,作为农户家庭院落经济的代表,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潜力,成为农村经济转型与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INTRODUCTION
一 · “小院经济”有多大产能?
狭义上讲,小院经济即庭院经济,可以理解为农户家庭院落经济,是农户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内或房前屋后及村庄闲散待利用场域为空间,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主要利用自家劳动力,从事小规模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及其衍生服务等,参与市场经济、追求经营收益的一种经济形态。庭院经济是农村中的大田连片种植、园区化养殖、规模设施农业、工厂化加工等规模化农业生产形态之外的有益补充。
广义的“小院经济”也包括了以院落空间作为空间载体的一种休闲餐饮、文化体验的商业运营模式。这种模式通常核心面积不大,却能通过迷你小溪、文案字、围炉烤茶等国潮风场景,以及野奢露营帐篷、田园凉棚、户外天幕、网红咖啡屋等拍照打卡场景,吸引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追捧和喜爱。
小院经济虽然总体产值不像某些行业那样庞大,但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来看,它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的根本不是乡村城镇化,而是提升乡村的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让农村居民和下乡的人都能获利,为国家的饮食安全和人民的健康提供基础保证。小院经济不仅能吸引城里人下乡,还能带动一批人回乡度假、创业、居住、养老,他们的需求将产生不容忽视的总体产值,为乡村振兴创造巨大的价值空间。
从发展现状来看,在政策支持下,不少地区已取得显著成效。例如,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鼓励农户利用庭院种植花卉、盆景等园艺产品,结合乡村旅游发展,打造出多个“美丽庭院”示范村。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园艺景观,还能参与花卉种植体验活动,购买特色花卉盆栽。据统计,参与庭院经济发展的农户年均增收超过 2 万元。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部分村庄开展“民宿+庭院手工制作”的小院经济模式。农户将自家小院改造成特色民宿,并设置手工制作工作室,如竹编、陶艺制作等。游客入住民宿期间,可以参与手工制作课程,亲手制作具有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带走作为纪念。这种模式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为农户带来了额外的收入,民宿经营与手工制作销售合计年均收入可达 15 万元左右。
然而,小院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由于门槛较低,市场参与者不断增加,导致同质化竞争加剧。许多乡村创客集中涌入民宿、咖啡馆等热门领域,造成市场饱和,经营压力增大。部分乡村创客盲目追求“城市感”,忽视乡村本土消费市场需求与特色,导致业态运营困难。
二 · 小院经济特点
(一)小规模,回流快,可复制,强参与
庭院经济主要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用好用活家庭的劳动力和自有资源,如庭院内外的土地、房屋等开展小规模生产活动。相比户外露营、家庭农场等微度假产业,网红小院主打轻资产运作,不分淡旺季,可关联的业态模式也更多元,具有风险小、回收期短和便于迭代的特征。小院运营模式可复制到其他乡村小院的升级改造中,运用低成本打造网红场景的思路,使乡村原住民能简单有效地参与庭院经济建设,从而带动乡村旅游产业。
(图片:小院非遗扎染体验|来源:网络公开)
(二)地域特色强
我国东西、南北跨度非常大,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差异很大,适合庭院种植的农作物、养殖的动物等种类不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如黑龙江的农户庭院空间大,院内可以种玉米;内蒙古的农户庭院能养牛羊;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户庭院空间较小,常见到种花草、盆栽等。
小院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传承和人文习俗,衍生出院院不同、各美其美的不同IP。依托“小院”特色文化资源建设美丽乡村新文化空间,活化乡村文化资源。以“小院+文化”、“小院+书院”、“小院+艺术”、“小院+非遗”、“小院+农耕”、“小院+村史”等模式,建立“小院”文旅全面发展的内生机制,用新理念引领乡村文化振兴道路。
(图片:国风小院|来源:网络公开)
(三)多元化、灵活
庭院经济的生产活动通常有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手工、特色休闲旅游、生产生活服务等多种类型,一家庭院之内甚至也会种养结合、产加销一条龙服务等。由于是一个农户或少数农户利用庭院发展经济,规模较小,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很容易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可以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充分融合发展,拓展庭院多重功能,满足定制化、个性化、差别化服务需求。
(四)经济性、生态化
发展庭院经济是以增加收入为目的,例如院内种植的鲜食玉米、蔬菜卖出去能换来钱,即便销路不好也能自家吃,减少家庭消费支出,具有增加收入和节省开支的好处。发展庭院经济多以环保方式生产,如少用化肥农药。有的会将“杂草丛生、一片荒凉”的院落转变成“遍地农作物、绿意盎然”的生态空间,让庭院摇身一变成为风景小园。
三 · “小院经济”的融合模式
(一)“小院+餐饮”
将院落空间打造成户外的主题餐饮,也是餐饮户外化的新风口,大多数小院都会融入餐饮元素,比如下午茶、BBQ、烤肉套餐、围炉煮茶、火锅等等,可以说这类网红小院“餐饮”便是主营收入。例如深圳·桔塘小院,素有全国小院标杆之称,餐饮营收占比高达80%,因为客群特殊,营业时间主要集中在下午至晚间,为不同消费群体准备了不同套餐,依靠场景和情绪体验,受到消费者欢迎。
(图片:烟火气十足的小院餐饮|来源:网络公开)
(二)“小院+商拍”
目的是打造出吸金场景,吸引用户来拍照收费,把被动观看转变成主动售卖,小院主打的就是主题的精致,虽然空间不大,但是能打卡的地方非常多,而且每一个小景观都能拍出不一样的感觉,精致、时尚的空间布局,使得随手一拍都是大片。像武汉·赫尔露营农场,因为女性顾客居多,所以门票包含免费换装服务,农场提供各种主题服装、换衣间,同时提供摄影师预约,在限定时间内免费,超出部分则由顾客付费。
(三)“小院+活动”
靠场景、户外餐食不足以提高客户的黏性和忠诚度,要给客户提供一个可以释放情绪价值的地方,因此推陈出新的户外生活玩法就很重要,与客群情感需求进行对接,来增加印象、记忆、体验、情感。因此,小院可以嫁接亲子主题活动,比如生日宴、周末营、茶话会、疗愈等主题活动,从而增加客流重复到店消费的概率。例如重庆·小森林城市野奢营地,其客群复购率高达40%,原因在于体验活动的多样性。不仅有自己研发的插花、茶艺、烘焙、冥想等等活动;还有异业联盟的旗袍秀、车友会、歌迷会、读书会等活动;不定期有非遗手工体验、营地音乐会、美食品鉴活动;还有森林学校、心身灵疗愈、自然研学课堂、森林夜校等等,适合多种客群参与。
(图片:基于院落空间开展的各类活动|来源:网络公开)
(四)“小院+教育”
结合当下自然教育、美育教育、食农教育等多种元素,做不一样的小院主题,这在增加客户体验,记忆点方面是非常有效的一个方法,教育属性的加入,属于主动体验的过程,可以赋予小院更多的内涵,给予顾客更多的参与感。比如长沙·芭蕉熊半山坡农场,他们的食农体验就具有竞争力、差异化、高品质体验的属性,农场采取生态种植的方式,种植各种香草,然后结合当地消费者的口味以及美食文化研发了系列体验产品。
四 · “小院经济”营造路线
(一)产业与业态精准定位
深入调研当地资源禀赋、市场需求与文化特色,结合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文化创意等多领域,精准选择适合的产业与业态。例如,对于自然资源丰富的山区,可以发展特色林果种植与加工,并结合休闲采摘、山林徒步等旅游项目;对于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村落,可开展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展示,打造民俗文化体验小院等。
(图片:网红围炉煮茶小院|来源:网络公开)
(二)空间功能合理规划
借鉴景观设计理念,依据小院场地属性与定位,科学划分生产、生活、休闲、商业等功能区域。注重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与流畅性,确保各功能区相互协调又相对独立。例如,在庭院角落设置小型种植区,用于生产新鲜农产品;靠近入口处打造休闲接待区,布置舒适的座椅与景观小品,营造宜人的休闲氛围;利用庭院周边空地搭建特色商业摊位或小型工作坊,开展手工艺品制作与销售等活动。
(三)风格塑造与品牌打造
挖掘当地文化元素与特色,为小院设定独特的风格主题,如田园风、民俗风、禅意风等,并通过建筑装饰、景观营造、活动策划等多方面体现主题特色。在此基础上,构建小院品牌形象,设计具有辨识度的品牌标识与宣传口号,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进行品牌推广。例如,以当地传统农耕文化为主题,打造“农耕小院”品牌,在庭院内设置传统农具展示区、农耕体验区,并通过社交媒体、旅游宣传册等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传统农耕生活。
(图片:东莞美丽庭院典型户|来源:网络公开)
(四)组织化与市场化协同推进
积极引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合作、入股、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借助新型经营主体的资金、技术、管理与市场资源,提升小院经济的组织化程度与市场竞争力。例如,由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庭院经济合作社,统一采购生产资料、开展技术培训、制定产品标准、拓展销售渠道,小农户按照合作社要求进行生产经营,并享受相应的利润分红。
小院经济凭借其独特的魅力与优势,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机遇。通过科学规划、文化挖掘、多元融合与创新营销,小院经济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大规模的发展与提升,不仅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也将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亲近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美好空间,在乡村与城市之间架起一座沟通交流与协同发展的桥梁,共同绘就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美好画卷。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