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央广网报道了《江南水乡的共生共融共建》一文,
其中,
提到了金庸故居复建的往事。
26年前,
海宁市在征求金庸先生建议的基础上,
以原有建筑为原型,
复建了查家老宅。
那么,
这当中又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
下面一起来看
在嘉兴海宁市袁花镇赫山房,依水而建的金庸故居就位于此,二十多年前,这里还是几户民房。
1998年4月的一天,浙江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应忠良正在伏案仔细阅读图纸。那时,他是海宁市市长,这张图纸,则是金庸故居赫山房的旧居平面草图,那一年,他在香港见到了金庸,并且一起讨论金庸故居的重建修复。
应忠良(左一)与金庸讨论故居重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金庸祖居是座大宅院,共有五进。第一进叫‘澹远堂’,庭院中有桂花树和芭蕉……”在采访中,应忠良回忆道:“金庸听说我们要修复他的故居,很高兴,他还说会把一些小说和手稿放在故居展示。”
提及修复金庸故居的原因,应忠良说:“当时金庸小说火遍大江南北,金庸迷特别多,我觉得金庸文化的挖掘和宣传,是有文章可以做的,以后很有可能成为一门学问。”
在原先地基的基础上,海宁开始了对金庸故居的恢复重建,同年九月,金庸故居主体工程落成。“当时还没有修旧如旧的概念,我就觉得不能去破坏它,要保留物件原本的历史信息,尽可能地去复原。”
应忠良讲述他和金庸的故事(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 摄)
应忠良说:“名人故居和名人文化,都是一种精神财富,都是我们民族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不能让它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亡。”
在海宁,有一位土生土长的古建修复师傅,他叫郑士璞,今年80岁。刨花、打孔、打磨……见到他时,他正在工作间里制作木结构栏杆。
“金庸故居是几十年前重建的,我们现在主要做一些屋面修缮工作,检修房屋整体情况,避免漏雨或者白蚁腐蚀,必要时也需要将一些木结构进行替换。”几十年来,郑士璞参与的古建修复多达上百处,除了金庸故居之外,他还参与嘉兴子城遗址、海宁盐官古城等多处古建的修缮。
郑士璞说:“古建修复的原则就是要细致考究地还原榫卯结构,最重要的要保持建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郑士璞正在工作间里制作木结构栏杆(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 摄)
郑士璞说,为了更好修复古建,一方面他会去对比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另一方面也会现场勘测、走访当地居民。在修缮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换构件或者修复裂缝。
如同国画留白的金庸故居(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 摄)
“一座天籁阁,半部中国书画史”,除了金庸故居之外,嘉兴天籁阁、缘缘堂等如星辰般散落在嘉兴各地。
“名人故居作为名人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传承历史文脉的‘活化石’,也是展现文化魅力的‘金名片’,要定期维护和修缮,保护现状,提高活化利用效率。”嘉兴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历史文化以各种方式保留在城市肌体里,
沉淀为独特的记忆和标识,
是一座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元素。
袁花,古称“花溪”,自古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书香浸润了这座江南水乡小镇数百年,“文坛侠圣”金庸(查良镛)、爱国爱乡楷模查济民……涌现出的乡贤名人不胜枚举。
今年以来,袁花谋划推进金庸故里三大组团建设,其中以“金庸武侠世界+水墨乡村”为主题的金庸故居组团全面焕新金庸故居内外面貌,文体中心、精品民宿启动建设,龙山书院、文化客厅深化设计;以“神仙侠侣”为主题的神仙湖组团一期工程全线收官,二期开发尚在深化便已成为游人如织的休闲新去处;以“袁花记忆”为主题的龙山组团,着力打造历史文化传承街区、莳花公园,复建黄道桥,探索了历史韵味与花溪记忆有机融合。
未来,袁花镇将继续围绕谱写“金庸故里 产业新城”新篇章目标,推动新发展、树立新形象、展现新成效,为海宁勇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表率贡献袁花力量。
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
可阅读整篇报道
监制 | 李明辉
主编 | 巫笑飞
审核 | 于 龄 倪晨啸
编辑 | 沈文霞
来源 | 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