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犹文艺 | 探访传统手工布鞋制作技艺

文摘   2024-11-21 10:19   江西  




     《上犹文艺》第十九期 作品赏析  


探访传统手工布鞋制作技艺
犹记得,走进那幢古老的上犹客家民居,传承久远的传统手工布鞋制作技艺在我们眼前徐徐铺展开来。客家表嫂朴素淡雅的客家服饰和颜色鲜艳的方头帕,与院落中绿色的瓜果藤蔓相映成趣,在明亮夺目的阳光下,展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仿佛在呼唤这渐行渐远的传统手工技艺的回归。

王惠仁从屋子里搬来两张高度一致的长条凳平行摆放,又从大门上卸下一块正面平整的门板置于长条凳上。她取出一张旧报纸平铺于门板正中,耐心地在报纸背面涂上米糊,小心翼翼地固定在门板上。紧接着,她在报纸正面全部涂上一层米糊使报纸平整,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碎花布依次粘贴在报纸上。“碎花布一般裁剪成正方形或长条形,这样打出来的布板才更平整美观。”王惠仁解释着,不一会就将整个报纸版面铺满了。之后,她在碎花布上涂上米糊,再糊一层碎花布,如此重复几次,糊上三至五层碎花布后,一块布板就成型了。趁着阳光正好,她将布板连同门板一起搬至阳光下晾晒,脸上是客家表嫂质朴热情的笑容。
光影在院落中缓缓移动,布板也在不知不觉中晾晒干燥,将布板从门板上轻轻揭起,便可以开始裁剪鞋样了。王惠仁搬来一个木墩子、一个箩筐和一个竹筛子,在古老民居的大门前摆放好,自己也在竹椅上坐下来。她根据鞋的大小尺寸,用硬纸壳裁剪出一双鞋底式样,然后置于布板上,画出三至五双鞋底模型,并用剪刀裁剪布板模型。“下面是包边。”说着,只见她又裁剪出三至五双鞋底样式但尺寸稍大一圈的碎花布,涂上米糊后粘贴在裁剪好的布板模型上,从正面直至背面将布板模型四周的边包住。“包边也是为了美观。”王惠仁笑着说。

王惠仁从箩筐中取出一根麻绳线,跟我们解释道:“过去,搓麻绳用的是从山上采下来的苎麻,去除枝叶和根茎,将苎麻皮放在锅中熬煮,取出后放到清水中反复捶打漂洗,直至成为白色,将两根细长的熟麻揉搓合并为一根,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麻绳了。”说完,她将同一只鞋的三至五个布板模型叠放在一起,将两头缝合固定后,用钻子穿麻绳线,沿着固定的鞋底四周边缘依次缝上两圈,一圈鞋底就完成了。

“接下来的纳鞋底可是个技术活,既讲究耐心细致,又是最耗时的一道工序。”她用钻子穿麻绳线,沿着鞋底从一头往另一头,依次将已圈底的鞋底中间部分钉缝密合。“缝合的图案依据个人习惯而定,有菱形、条纹状等等,缝合的针脚必须保持用力适当、密度均匀、排列整齐。”待鞋底纳制好后,王惠仁又用木锤轻轻将鞋底捶平整,“捶过后的鞋底会更加松软舒适。”

紧接着,王惠仁根据鞋底的尺寸大小开始制作鞋帮。她选择了一块式样美观且经久耐看的深色棉布作为鞋帮鞋面,又选了一块花色棉布作为鞋帮底衬,然后将裁剪好的鞋帮鞋面、鞋帮布板和鞋帮底衬粘合在一起。她将一块细长的黑色布条缝合在粘合的鞋帮内侧边缘,之后将鞋帮脚后跟处向内翻折并固定,鞋帮就制作完成了。最后铺上鞋面,将鞋帮缝合在鞋底上,剪去多余的线和布料,往鞋内分别塞入两张红纸,一双舒适柔软的传统手工布鞋就做好了。

收拾完毕,王惠仁将我们请进厅堂坐下,又提来一壶热茶倒入我们的杯中。交谈中,王惠仁告诉我们,过去能制作一双舒适美观、结实耐用的手工布鞋是衡量上犹客家女子心灵手巧、持家能干的重要标志,传统手工布鞋是客家女人婚嫁时的重要嫁妆。“我二十三岁出嫁,当时嫁妆中就有鞋垫六十双、布鞋八十双,线和粗麻绳各几十捆,很受大家称赞。”言语之间,王惠仁脸上透着些许自豪的神情。

“手工布鞋以前很受大家喜欢,不过现在时代不一样了,穿手工布鞋的人少了,会制作传统手工布鞋的人就更少了。”话语中,王惠仁脸上又透出些许无奈和失落。

传统手工布鞋多是用经年不穿的旧棉布或缝制衣物后剩余的碎花布手工精制而成,生态环保,夏能吸汗,透气性能好,冬能御寒,保暖性能好。在适应社会生活需求和践行生态健康理念的过程中,赓续传统技艺,创新审美样式,让年轻一辈喜爱并恢复传统手工技艺,弘扬客家人尊重自然、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美德和生活作风,或许是上犹传统手工布鞋制作技艺未来的前行方向。



来源:上犹文艺

文 / 黄姗姗 图/胡益彪

编辑:吴佳文

一审一校:严龙萍

二审二校:尹江南

三审三校罗江华

上犹县融媒体中心投稿邮箱:syxwxc2014@126.com

上犹发布
上犹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