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手艺人 | 方宣倬:草席编织技艺 凝结一代人的乡愁
文摘
2024-11-22 08:57
江西
11月20日,上犹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来到社溪镇,在圩镇一侧,只见一男子和一妇女正在席架前紧张忙碌,男子负责送草,妇女负责压筘打草,两人“一送一打”配合非常默契,不一会儿,一张纹路有序、紧密平整的草席逐渐成形……据了解,这名男子和妇女是两夫妻,男子名叫方宣倬,是社溪镇社陈村人,今年66岁了。年轻时,方宣倬的父亲希望他能掌握一门养活自己的手艺,在他13岁时,就安排跟随表叔学习打草席技术。“那时候年纪小,学习能力强,我仅用了2个月时间,就把打草席这门技术给学会了,也感谢表叔的悉心教导。”方宣倬笑着说。1978年,方宣倬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军人,1982年退伍后,他回到了家乡,又重新拾起了打草席这门手艺。方宣倬告诉记者,年轻的时候打一张草席只需要6小时左右,草席打好后,就骑自行车带到社溪镇以及周边乡镇的圩上去卖,“有一次,为了能多拿些草席到圩上去卖,我和弟弟加班加点打草席,一天就打了3张草席,我们的草席质量好,卖得也快。”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方宣倬买了摩托车,就骑着摩托车载着打好的草席到各乡镇去卖。再后来,他又换集装箱式的小货车,能载的草席越来越多,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2013年,方宣倬在社溪镇开了一家家纺店,结束了四处奔波的生活,可以在自己开的家纺店内销售草席了。“在卖草席的过程中,我也亲眼见证了社会的发展变迁,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产品也越来越丰富,但找我订制草席的还是有很多。”方宣倬自豪地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不觉之间,方宣倬打草席已经有50多个年头了。方宣倬告诉记者,手工打草席要经过种草、晒草、整草、穿线、添草、打席、修边、晒席等10余道工序,环环相扣,很有讲究。其中,打席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打席时,要严格按照祖传的口诀,由2人配合完成。结婚前,家里打草席的活都是方宣倬和父母兄弟搭档完成,结婚后,基本上就是他和妻子搭档来做了。“我老婆嫁给我后,我教会了她,我坐在席机侧面对格、送草,她就坐在席机的正面进行压筘,我老婆和我搭档打草席也有40多个年头了,时间过得好快呀。”方宣倬表示,当时家里的主要收入都来自打草席,每天除了下地干农活外,其余时间都在打草席。“那时候打草席挣的钱,除了家庭日常开支外,每年还能存下三四千块钱。”回忆起过去的时光,方宣倬滔滔不绝。手工编织的草席散发着淡淡的青草香,无虫无蛀,吸汗透水,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谈及草席的销量,方宣倬坦言,“有很多周边县市的消费者特意找他订购草席。”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不如从前,现在打一床草席,不管规格大小,都要耗时8小时左右才能完成,现在主要是根据订单来安排打草席。方宣倬表示,织打草席的原材料也是他自己种的,为了让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方宣倬特意留出三分土地专门种植打草席的原材料,每年可以收割2次,原材料收割回来晒干后就存放在仓库里。说起草席,方宣倬心里依然充满骄傲和自豪,留恋之情油然而生。“小时候,就看着父亲母亲打草席。现在,打草席的一道道工序,环环相扣成了埋在心底的回忆,舍不得放下。”方宣倬说,打草席不仅是门手艺,更是生活变迁的见证。由于打草席的工序繁琐,工艺要求细腻、劳动强度大、操作时间长,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有的学了一段时间后也不再从事这项工作,导致传承有一定的困难。“打草席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它不仅是一种生活用品的制作,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带动发展乡村特色手工业。”方宣倬告诉记者。始于初心,臻于匠心。虽然时过境迁,机械化制造业飞速发展,让人们逐渐忘却了“慢工出细活”的真谛,对传统手艺的坚守也渐渐消减,但正是因为有方宣倬这样的手工艺人的坚守,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这项技艺。
你睡过草席吗
你还知道哪些乡村手艺人的故事呢
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
来源:上犹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严凡 黄世杰 田欣
编辑:吴佳文
二审二校:尹江南
上犹县融媒体中心投稿邮箱:syxwxc20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