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犹县古代科举遗存——旗杆石考略

文摘   2024-11-26 20:22   江西  





上犹县古代科举遗存——旗杆石考略

中国帝制时代设科考试,举士任官的制度,谓之科举制度。这一制度从隋唐(605)开始至清末(1905),历时1300年之久。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被发扬光大,并成为了知识分子跳出寒门,飞黄腾达的必由之路。

明清时代,凡家人或族人考中了功名,一般会在宗祠或者陵墓前竖立两块旗杆石,石上镌刻上考试者的姓名与名次以及生平事迹,石中间用一根木旗杆挂上旗帆。旗杆石,又称功名石、夹杆石、功名旗杆夹,是古代进士、举人的“荣誉证书”,是宗族、功名、名誉、权势、地位的象征。但由于年代久远、自然损毁、人为破坏等原因,留存至今的旗杆石已为数不多。

上犹县紫阳乡胜利村木砦谢氏宗祠旗杆石

上犹受“耕读传家”“崇文重教”客家文化的浸润,自古人杰地灵。在长达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存续期间,载入县志的进士共计23人,其中宋代17人、明代2人、清代4人。为考证旗杆石在上犹的分布情况,笔者历时多月,实地查勘了全县14个乡镇100多家祠堂、墓地,发现全县目前仍遗存有大量的旗杆石,已统计在册的多达388根,有的甚至已形成“旗杆石林”“旗杆石村”“旗杆石乡”,这是古人留下的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现将笔者考略上犹旗杆石的情况著述成文,以飨读者。


一、上犹县旗杆石的分布情况
上犹县旗杆石分布在境内14个乡镇,水岩、紫阳、营前、双溪、平富等乡镇均有以“旗杆”“桅杆”做地名的村民小组,据称是所在地的姓氏祠堂或屋宇立过旗杆。

旗杆石保存数量最多的乡镇为水岩乡,达114根之多,其次是营前镇78根,油石乡为35根,双溪乡26根,安和乡24根,平富乡20根。水岩高兴村田氏总祠(含分祠)旗杆石多达48根。

上犹有256个姓氏,32万人口。按姓氏分布,目前发现有田、黄、罗、陈、曾、张、王、周、刘、何、邝等34姓祠堂有旗杆石。


二、上犹县旗杆石的形制特点
(一)外观形貌

旗杆石的形状为长方形,一般高1米至2.5米,顶端平型无装饰;正面为24厘米35厘米,侧面为32厘米38厘米。墓地上的旗杆石则略高,一般35米,顶端雕有狮子作装饰,如五指峰黄沙坑张氏“川地”、油石河唇村罗氏、安和陶珠莲花井阳氏、水岩横洞罗氏等四处陵墓中的旗杆石,顶端均雕有狮子。

旗杆石的材质多为花岗岩(又称麻石)、青石,少部分为水滴青石,还有少部分红石。材质密度不同,决定着旗杆石的品质和寿命。古代制作旗杆石时,会由工匠师傅到出产青石、麻石、红石的山区现场凿石采料,一块旗杆石往往重达两百多斤,运输全靠人力或马车,十分艰辛。因此,一般会选择在当地采料以便于运输。

(二)雕刻工艺

旗杆石的字形一般为从右到左阴刻,也有极个别的祠堂旗杆石是阳刻,字体多为宋体,也有隶书。文字从右到左、从上到下排列。从留存的旗杆石字迹看,材质上乘的其字体工正、完整,阴刻字体深浅适宣一致,堪称艺术精品。

旗杆石上的图案花纹不仅具有装饰作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它们见证了古代社会的科举制度和人们对功名的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如祥龙、瑞凤、麒麟等,寓意着吉祥如意、飞黄腾达,激励着后人努力读书、考取功名,为家族争光。一些旗杆石上的图案花纹还可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福禄寿喜、平安如意等。

弹唱、舞剑、农作、打猎,人物浮雕,造型别致,栩栩如生
(三)落款署名

普遍的署名为:族戚具贺 国学贡元**立(署功名人)

旗杆石的落款署名,有的表达族戚同贺之传统,如族戚具贺、合族齐庆、合族同立、合族具贺等;有的表达名人署名之风尚,如户部左侍郎督学李为等;有的表达功名人竖立之惯例,如某年某月***吉旦、某年某月***吉立等。一般情况下,旗杆石一人一杆,一根旗杆石署一个功名者名字,但也存在一根旗杆石署多个功名者名字。例如:平富乡上寨余氏祠堂例授国学贡元余显声、余显扬、余显著仝立;社溪镇严湖方氏祠堂勅授儒林郎州司马方享悠暨儒林郎州左堂利璜、曾孙儒林郎布政司理间承纲、修职郎分癸浙江侯补县左堂承纪四世仝立等。


三、上犹旗杆石的比较特色
(一)上犹已发现的最早旗杆石

上犹县紫阳乡秀罗王氏祠堂旗杆石立于雍正辛亥年(公元1731年),是目前全县已发现的最早的旗杆石,现今只剩下残断的半截,被丢弃在地上。水岩乡横洞罗氏祠堂旗杆石,立于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是年代仅次于秀罗王氏祠堂、保存最完整的旗杆石。营前镇新溪村龙背张氏祠堂旗杆石立于乾隆二年(公元1737),营前镇上湾村黄氏祠堂旗杆石立于乾隆三年(公元1738),均保存完整。这四个祠堂是上犹留存最早的旗杆石,均为公元1730年代。虽时代久远、历经风雨侵蚀,所幸的是石质材料都是较细腻的青石(花岗岩),旗杆石的物理“生命”得以延续,至今仍字迹可辨。

上犹最早的旗杆石:紫阳乡秀罗王氏祠堂门前

石碑上刻着:雍正辛亥年(注:公元1731年)

(二)上犹旗杆石的兴盛时期

上犹境内旗杆石,大多数兴盛于清代。从时间上看,从雍正辛亥年(1731年)开始,再顺延至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二年(1910年),在179年间的历史长河中均有分布,而最集中的时期是在乾隆、嘉庆、咸丰年间。

(三)上犹旗杆石的数量优势

据有关媒体公开报道,目前国内发现旗杆石最多的一处是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塔下村的张氏家庙德远堂,堂前耸立着24支高10米的石龙旗杆,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多的“石旗杆”。发现保存最多旗杆石的旗杆林是福建省罗源县中房镇林家祖厅,那里有36根木质旗杆柱和18对青黑色旗碣,被认为是福建全省保存最完整、旗杆石数量最多的旗杆林。

相比于福建省的情况,上犹的旗杆石在分布地域、分布数量均有比较优势。从一个宗祠的角度来看,目前上犹县发现旗杆石最多的一处宗祠是水岩乡高兴村操弦坝小组田氏祠堂(包括崇坑田氏分祠),一共拥有48根旗杆石,远远超过福建罗源县中房镇林家祖厅的18对青黑色旗杆碣;从一个村的角度来看,上犹县水岩乡崇坑村田氏祠堂和周氏祠堂一路之隔,现存旗杆石42根,比中房镇林家祖厅多出了6根;从一个县的角度来看,上犹县境内保存的旗杆石分布于全县14乡镇64个祠堂,据不完全统计共有388根旗杆石(目前仍有10多家祠堂告知有旗杆石,待后续实地勘察)。


四、旗杆石的研究价值
守护好、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他指出,“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作为古代科举文化的实物遗存,旗杆石文化与客家文化、家族文化紧密相连,是先贤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遗产、文脉之源,整体保护好遗存的旗杆石,充分挖掘研究其历史文化价值,结合当代实际加以转化利用,在文化传承、文旅融合、人文教化等多方面仍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

(一)考古价值

旗杆石是古代科举制度的标志和产物,它们见证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变迁。通过研究旗杆石,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科举考试的情况、社会对功名的重视程度以及当时的教育文化水平等,为研究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制度提供了实物证据。比如,安和乡莲花井“白夫人墓”“阳模墓”功名石,“白夫人墓”铭牌为宋代而立,而其他12个乡镇40多处宗祠和祖墓的旗杆石为清代乾隆、道光、嘉庆、咸丰、同治时期所立,均有一定的历史考古价值,也是文物古迹保护的重要方面。

(二)历史价值

旗杆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人们对功名的追求,一个地方旗杆石的数量多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地区的文化开放程度和人才辈出的状况。同时,旗杆石也是家族、宗族凝聚力的象征,对于维护家族和地方的团结、稳定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对旗杆石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情况,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线索。例如,从旗杆石的分布情况可以推断出古代的人口分布、文化交流等信息;从旗杆石的建造年代和风格变化,可以探究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脉络。

在古代,家族观念非常浓厚,旗杆石通常会竖立在宗祠或祖屋门前,它代表着家族的荣誉和地位。一个家族中旗杆石的数量和质量,能够反映出该家族的兴衰、人才辈出的程度以及在当地的影响力。研究旗杆石还有助于深入了解古代家族的组织结构、家族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情况。

(三)文化价值

旗杆石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在古代,科举是读书人获取功名、踏上仕途的重要途径,竖立旗杆石代表着家族的荣耀和地位,也体现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崇文观念,我们从乡村祠堂家谱记载中,可以看到有的家庭父子三贡元,一祠三进士,一祠十举人的文化现象。旗杆石对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激励着后人勤奋读书、追求功名、为国建功,现代不少宗族高考考取几十名大学生,也是相当普遍的,这与家族的文化传承也是分不开的。

(四)艺术价值

旗杆石通常具有一定的雕刻和装饰,如:舞剑、农作、弹唱人物浮雕,其造型别致,工艺精湛,栩栩如生。旗杆石上的各种龙凤、祥云、花卉、铜钱、蝙蝠、雄狮等吉祥物图案,以及阴文、阳文等精美文字,这些雕刻不仅具有装饰性、艺术性,还蕴含着特定的文化寓意,如龙代表着皇权和尊贵,凤象征着吉祥和美好,展现了当时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水平,既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也是研究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素材。旗杆石与祠堂等建筑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其独特的造型和在建筑中的布局,丰富了古代建筑的形式和内涵,具有一定的建筑研究价值。到了今天,它与传统村落、红色乡村、绿色民居在一起,依然能够构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五)教育价值

在古代,人们将科举及第视为光宗耀祖的大事,旗杆石上刻写的功名信息和家族荣耀,对后人起到了榜样的示范作用,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这种激励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文化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意义。进入新时代,“重教崇文”之风有增无减,如上犹的张姓、赖姓等几十个姓氏宗族,均设立有奖学金,每年在宗祠里为考取大专以上的学子颁发奖学金,这也是旗杆石文化在当代的转化利用。


来源:上犹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赖守根

编辑:吴佳文

一审一校:严龙萍

二审二校:尹江南

三审三校罗江华
上犹县融媒体中心投稿邮箱:syxwxc2014@126.com

便民信息

1、【团建】陡水镇流萤谷承接徒步团建、红色研学等活动,有需要请联系陡水文旅公司:张(18296696919)
2、【招聘】梅水乡园村文旅公司招聘见习人员,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工作地点:梅水乡园村村。联系电话:13387079324
3、【招聘】柒加壹酒店招聘酒店经理一名,男女不限,要求有三年以上酒店管理经验!待遇面谈;柒加壹商务宾馆招前台一名,女,可培训上岗。联系电话:18679718288

想要了解更多便民信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上犹县融媒体APP。

上犹发布
上犹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