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的意难平,大义灭亲杀2子的大功臣,最终却叛唐?

文摘   2024-12-13 17:01   黑龙江  

导读

亲爱的读者,微信即将改版,以后只有星标用户才能收到每日的文章推送,麻烦尽快点击下方卡片,先点关注,然后再添加星标就可以了


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诗圣杜甫写了一首诗:
青丝白马谁家子,粗豪且逐风尘起。
不闻汉主放妃嫔,近静潼关扫蜂蚁。
殿前兵马破汝时,十月即为齑粉期。
未如面缚归金阙,万一皇恩下玉墀。
这首诗,前面说的是南北朝时南朝梁的侯景之乱,后面话风一转,谈及时事,也就是仆固怀恩叛乱。
杜甫认为,仆固怀恩以卵击石,必然败亡。

(杜甫)
杜甫经历了整个安史之乱,见证了唐王朝由盛转衰,也深知战争下黎民之苦。如今安史之乱刚过去一年,仆固怀恩再叛,兵戈又起,他有这样的愿景自是当然。

一代忠良

仆固怀恩是铁勒人,铁勒人分为两部,一部跟随了后来的回纥汗国,一部归附大唐,仆固怀恩的祖上就是归附大唐那支。
仆固怀恩的家族世系很混乱,考古证据和历史记载无法一一对应,不过仆固怀恩家族世代事唐应该是没错的。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于范阳,兵锋所指,望风披靡,很快攻下洛阳,直指首都长安。

唐廷急调四方兵马平叛,朔方军也在其中,朔方军是唐廷可以倚仗的两大主力之一,另一个主力正是安禄山手上的河北叛军。
仆固怀恩,此时就在朔方军节度使郭子仪手下任左武锋使。
从这个时候开始,到安史之乱结束,仆固怀恩时而跟随郭子仪,时而辅助李光弼,南征北讨,屡立战功。
经常可以在史书上看到“怀恩功居多”“皆立殊功”这样的记载。由此可知,仆固怀恩确实出工又出力,不是在混经验。
他对唐廷的忠心也是可信的,他的一个儿子曾经投敌,虽然后来又跑了回来,仆固怀恩还是斩杀了他。

宝应元年(公元762)仆固怀恩成长为可以独挡一面的统帅,他随雍王李适与叛军决战于洛阳,大破之,李适是来镀金的,这次战斗实际上的指挥是仆固怀恩。
其后,仆固怀恩率兵追杀安史叛军最后的核心人物史朝义,迫使后者兵败自杀,史朝义身死后,群龙无首的叛军纷纷投降,仆固怀恩安抚之,河北遂平。
可以说是仆固怀恩亲手结束了安史之乱。
除了正面战场外,仆固怀恩还有一个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就是作为中间人联络“蕃兵”。

(仆固怀恩)
“蕃兵”在安史之乱的平定中起了重要作用,比如香积寺之战,虽然史书上总强调李嗣业英勇奋战,但真正决定胜负的,是回纥骑兵。
仆固怀恩的女儿“远嫁绝域”,他成了登里可汗的岳父,屡次调停回纥与唐廷的关系,史朝义诈骗回纥与唐廷反目时,就是仆固怀恩出面解释,才使回纥反正。
由于这些功绩,仆固怀恩成为凌烟阁三十二功臣之一,声威不在郭子仪、李光弼之下。


从功臣到叛臣

新旧唐书在很多地方立场不一致,比如仆固怀恩,在《旧唐书》里强调仆固怀恩的功劳,说他反叛是受了委屈一时冲动。
而在《新唐书》里,仆固怀恩就是潜伏在唐廷里的阴谋家,他的反叛蓄谋已久,从安史之乱时就有种种迹象。比如接受安史余部投降时,允许他们裂土封疆,就是“阴结以为助”。
从仆固怀恩反叛的历程看,很难说有什么预谋。
广德元年,仆固怀恩送女婿登里可汗归国,途经太原,太原节度使辛云京拒不接待。

(回纥可汗)
仆固怀恩以为是有外兵,辛云京有所猜忌,这可以理解,毕竟回纥人可不是以热情友善闻名的,以前就没少借机抢劫。
可等仆固怀恩送人回来,辛云京依然闭城不出。
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同在唐廷为臣,又没外人,路过宝地,水米不粘牙,也不说带兄弟到本地夜总会“享受享受”,装什么清高。
仆固怀恩忍不了,赖在太原,向皇帝打了报告,诉讼委屈。正巧此时宦官骆奉仙在附近出差,仆固怀恩和辛云京分别对其展开了银弹攻势。

(唐代宦官)
身为“蛮族”的仆固怀恩,显然对汉人的招待工作之“运用之妙”无法“存乎一心”,他的过分热情吓跑了骆奉仙,骆女士回朝之后,“具奏怀恩反状”。
代宗此时还不相信仆固怀恩会反叛,派裴遵庆招仆固怀恩入朝说明情况。仆固怀恩犹豫间,副将范志诚在一旁化身刘玄德:“君不见来瑱、李光弼之事乎?”
来瑱奉旨入朝,被杀,李光弼奉旨入朝,被褫夺兵权,形同废人。仆固怀恩想起绞死吕布的那根绳子,拒绝了裴遵庆。
广德元年,吐蕃进犯长安,大唐天子又一次“出狩”,颜真卿建议让仆固怀恩入朝抵挡吐蕃,也趁机解开误会,代宗没听,吐蕃退兵后代宗想再派颜真卿去召仆固怀恩,颜真卿说:“此前去有个正经的由头,现在不但理由没了,仆固怀恩还有坐观成败的嫌疑,我一去他还以为是要问罪,反而会造反。”

(颜真卿)
唐廷和仆固怀恩失去了最后的和解机会,广德二年,仆固怀恩反叛,次年召集回纥等各部十余万众进兵长安,途中染病暴亡,一场急风骤雨消弥于无形。

谁之过

《旧唐书》说仆固怀恩反叛是偶然,《新唐书》说仆固怀恩反叛是蓄谋已久。我们观察仆固怀恩反叛的过程,确实充满了误解,有偶然成分,但这种偶然也包含着必然。
首先,说仆固怀恩招抚河北叛军是阴谋诡计,这肯定不正确,因为唐廷就没有能力平定河北。河北是个很特殊的地方,民风强悍,虽妇女童稚,亦能引弓射箭,历来是唐帝国边兵的来源。
对唐帝国,他们不服,“我们打生打死,高官厚禄却给了士大夫”,有了安禄山这样的人,他们就反叛,没人领导,他们就割据。

正所谓“长安的天子,魏府的牙兵”,他们就像罗马帝国北方的皮克特人,蛮勇,不服管。
安抚他们,就是最好的选择。
仆固怀恩反叛,在于士大夫对仆固怀恩内心深处的藐视,他们觉得仆固怀恩这样的“毡裘杂种”不读书、不知礼,十分的不高端,不配和他们同殿称臣。
辛云京和仆固怀恩的矛盾,就是这种歧视的外化。
其次,还在于唐廷对功臣的猜忌。

(唐代番将)
范志诚说的没错,来瑱在平定安史之乱中,何曾不也是鞠躬尽瘁,本想养老,唐廷却逼着人家“死而后已”了。郭子仪、李光弼都立有大功,却数次被废,要不是打吐蕃用得上,怕也免不了挨刀。
仆固怀恩不敢入朝,岂非人之常情?
仆固怀恩到底是被逼反的功臣,还是蓄意已久的阴谋家,只能“留将功罪后人评”了。(来源:探史笔记)

历史实录
挖掘历史真相,找寻千百年前的奇闻逸趣!探索历史真相、还原史实本身!真相只有一个!带你一起回味经典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