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出殡,21口棺材从城门同时抬出,盗墓贼看见,从此立下一规矩

文摘   2024-12-14 08:02   辽宁  

导读

亲爱的读者,微信即将改版,以后只有星标用户才能收到每日的文章推送,麻烦尽快点击下方卡片,先点关注,然后再添加星标就可以了



北宋名臣包拯,为人为官清正无私、刚正不阿,在职期间替百姓做了许多实事,深受人们的爱戴。
出于他秉性刚正,故被称作“包青天”或“包公”,京师甚至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自南宋开始,包拯的形象就开始出现在各种艺术作品中,这种以包拯为原型进行创作的现象,时至今日依然很是常见,人人都知道铁面无私的黑面“包青天”。
嘉佑七年,时年六十四岁的包拯溘然长逝,朝野为之震撼。
待到出殡当日,自发前来送葬的人们惊讶地看见,出殡时有21口棺材从城门同时抬出发丧,这是何等怪异之景?
原来,古代的王侯贵族为了防止自己死后坟墓遭到盗挖,常常在下葬之日准备多口棺材,以期达到迷惑盗墓贼的目的。
然而包拯这般一个堂堂正正的大人物,出殡时也置办了21口棺材,从七个城门分道下葬,显然,这些棺材起着不一般的作用,从中也可以窥出包拯的顾虑与担忧。
21口棺材的用意
根据出土墓志铭的记载,“嘉佑七年五月己未,方视事,疾作为归。上遣使赐良药,辛未,遂以不起闻。”
嘉佑七年(即1062年)五月十三日,包拯在枢密院检查工作时突然得病,仅仅过了十三天,他便因病逝世。
在这十三天内,关心他病情的宋仁宗还赐下良药,但这都没能挽救他的生命。
包拯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太短暂,很多人猜测他并非自然死亡,而是服用了毒药暴毙。
由于包拯生前长于诤谏,为官清廉,得罪了不少权贵高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怀疑。
近年来,中科院通过对包拯遗骨的研究分析,发现包拯遗骨中钙、铁、汞元素比现代人骨中的含量高,而砷和铅的含量均比现代人骨中的含量低或相近,因此可以排除包拯死于服用砒霜类药物的嫌疑。
至于汞含量过高,可能是因为放于棺中用于防止尸体腐烂的朱砂对人骨的侵蚀,或者包拯生前摄入了少量含汞的食品或药物。
但我们大致可以确认,包拯是因病死亡的。
在包拯的葬礼上,宋仁宗亲自赶来为他吊唁,并宣布辍朝一日,以示心中悲痛惋惜之情。
同样怀有悲痛之心的,还有受过包拯庇佑的当朝百姓们,他们在出殡当日自发聚集要送这位父母官最后一程。
但是21口棺材从七个城门分别运出的情形,却让人们都迷惑了,究竟哪一个棺材才是真的?这样受人爱戴的清官为何要给自己准备21口棺材呢?
一来,包拯逝世以后百姓们出于对他的尊敬,大都自发跟随送葬,准备21口棺材、分别由七个不同的城门运出后,人们便无从得知究竟哪个才是真正的棺材,便不能紧紧跟随。
可见,一生为民的包拯,在死后也不愿让自己的丧事影响到百姓的正常生活。
二来,古人们非常迷信风水之说。
他们认为先人的魂灵能够庇佑子孙后代,如果先人的坟墓遭到盗掘,则会导致家运不兴,甚至子孙后代都蒙受噩运。
包拯由于刚正的秉性在朝堂之上得罪了不少权贵,因此他的墓地很有可能遭到报复性盗挖。
除了准备多口棺材之外,包拯的后人们还放出形形色色的消息用以混淆包拯坟墓的真实位置,目的是维护家族安康。
事实上,等到真正的棺材下葬以后,剩余的二十口棺材大多收回来送给了需要的百姓。
棺材在古人的观念里有“升官发财”之说,所以并无忌讳;同样,打造一口棺材的钱对普通人家来讲不是小数目,收到棺材的人感念于包拯的善心。
当时盗挖坟墓的事情时有发生,但盗墓贼们看见后,一是出于对这位清官的敬佩,二是出于盗挖包拯的坟墓一经披露则会被千夫所指,从此立下了这样一条规矩:绝不可偷挖包拯的坟
为民请命的好官值得尊敬,盗墓贼们也懂得盗亦有道的道理。

历史实录
挖掘历史真相,找寻千百年前的奇闻逸趣!探索历史真相、还原史实本身!真相只有一个!带你一起回味经典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