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亲爱的读者,微信即将改版,以后只有星标用户才能收到每日的文章推送,麻烦尽快点击下方卡片,先点关注,然后再添加星标⭐就可以了
她曾几乎让唐朝覆灭,手刃李唐宗室,权势滔天的武则天却在死后与李治共眠于乾陵。
这对夫妻在生前经历了无数风雨,她的种种狠辣手段却未阻挡她最终归于李治身旁。
这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复杂的政治博弈与情感纠葛?
为何李唐王朝最终选择了这个结局?
风头正劲时的武则天
公元705年,武则天已经82岁高龄。
在她15年的执政生涯中,武则天可谓是功过参半。
一方面,她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策,
如重用人才、发展农业、改善吏治等,使得唐朝在她执政期间国力达到鼎盛。
她打破传统观念,任用酷吏,整顿吏治,使得朝政为之一新。
在经济方面,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鼓励屯田,
减轻农民赋税负担,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她还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任用敢于直言的重臣如狄仁杰等人,使朝廷政治较为清明。
另一方面,她也做了不少荒唐的事情,
如垂帘听政、杀戮宗室、宠信酷吏等,给朝廷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武则天生性多疑,为巩固皇权,她对李唐宗室赶尽杀绝,斩草除根。
她还滥用酷吏,对大臣任意贬斥,朝中人心惶惶。
此外,武则天晚年沉湎男色,荒废政事,宠信佞臣,朝政日益败坏,埋下了祸根。
尽管如此,武则天在位时期仍然是一手遮天,权倾天下。
在这风光无限的背后,是她心狠手辣的铁腕政治和雷厉风行的行事作风。
她雄才大略,运筹帷幄,镇守内外。
在朝廷内,武则天严惩贪官,打击豪强,笼络人心,巩固了中央集权。
可以说,在武则天治下,盛唐气象初现,一时间国泰民安,万国来朝。
就在武则天春风得意之时,一场宫廷政变却悄然而至,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神龙政变:武则天的落幕
神龙元年正月,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五大臣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宫廷政变。
他们趁武则天年事已高,朝中力量消长之机,联合兵变,一举颠覆了武周政权。
政变者先是骗取了禁军将领的支持,采取了"釜底抽薪"的策略,切断了武则天的亲信。
在这场政变中,武则天最信任的两个宠臣张易之和张昌宗首当其冲,被反对派当街格杀。
他们的首级被悬挂在洛阳城门外,以儆效尤。
之后,其他几个宠信大臣张昌仪、张昌期、张同休也难逃一死,惨遭杀害。
这彻底打乱了武则天的部署,使她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武则天虽为女皇,但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政变面前也不得不低头。
仅仅几天之内,这个叱咤风云半个多世纪的女人就失去了一切:
第二天,她被迫下诏命太子李显监国。
李显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却也是她的心腹大患。
多年来,李显被排斥在权力核心之外,这次政变无疑给了他东山再起的机会。
在形势比人强的压力下,武则天只能忍辱负重,将兵符虚位让给儿子。
第三天,她不得不将皇位传给李显。
这是彻底的退位让贤,武则天统治的终结。
第四天,李显即位,武周时期的诸多政令被悉数推翻,仿佛一切都要回到从前。
凡是武则天任命的官员,大多遭到贬斥;
武氏家族受到清算,武氏旁支惨遭杀戳;
符合李唐正统的臣子则被大量起用,朝中的人事迅速洗牌。
李显继位后的种种举措,无不彰显着一个信号:大唐,回来了。
晚年囚居:孤寂中的武则天
对武则天来说,更为悲凉的事情还在后面。
政变发生后的第五天,这个昔日的女皇便被软禁到了上阳宫,从此失去了人身自由。
远离了权力中心,没有了亲信左右,武则天真正尝到了孤家寡人的滋味。
上阳宫被层层把守,成了一座大牢,将这个老妇人牢牢禁锢。
这是一个残酷的讽刺:昔日的万人之上,此刻却成了"囚徒"。
李显的种种举动,无非是为了羞辱武则天,用以报复她当年的专权跋扈。
在上阳宫中度过了将近一年的幽居生活后,武则天最终还是没能等到东山再起的机会。
同年十一月,这个传奇而又充满争议的女性在孤寂中悄然离世,享年82岁。
一代女皇的谢幕,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一笔。
但无论如何,武则天的一生,都注定成为千古美谈。
身后合葬:一场权力的交易?
武则天临终前留下遗诏,要去帝号,以皇后身份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乾陵。
这个决定乍一看令人费解,要知道武则天生前所做的一切几乎都在否定李唐江山的正统性,
她怎么会心甘情愿地以皇后的身份下葬呢?
有人说这是武则天对自己人生的一次告别,是思念丈夫的情感流露。
毕竟,李治是武则天的第二任丈夫,两人共同打下了半壁江山。
武则天能有今日的成就,离不开李治的扶持和信任。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或许武则天想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李治的怀念之情。
毕竟,纵观她的一生,李治给了她至高无上的宠爱,
而她却用篡位和杀戮来回报,心中或多或少有些愧疚。
归葬乾陵,或许是武则天弥补遗憾的一种方式。
但更多的史学家认为,这更像是一次政治交易的结果。
尽管武则天去世,但朝中的武氏势力依然根深蒂固。
不少武氏家族的成员仍然占据着朝中要津,对李显构成威胁。
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引发内乱。
而武则天的合葬要求,无疑给了李显化解危机的一个契机。
李显不想节外生枝,因此选择了尊重武则天的遗愿。
李显给武则天立的无字碑却道出了他复杂的心理。
在他眼中,母亲的所作所为是不齿的,
但碍于政治风险,他只能用沉默来表达自己的愤懑。
合葬乾陵,不过是平息众怒、稳定政局的权宜之计。
子孙的纵容:利益至上的考量
武则天晚年的悲凉遭遇,很大程度上是咎由自取。
她一生杀戮过甚,做了太多伤天害理的事情,以至于在位时就树敌无数。
更令人惊讶的是,即便如此,
唐玄宗等后世皇帝仍然认可了她的皇后地位,允许她合葬乾陵。
这反映的,恐怕就是帝王家黑暗的一面——利益至上,人性泯灭。
李唐子孙既享受着武则天开创的基业,又能将所有罪责推到她一人身上。
在利益面前,血缘纽带、人伦道德,都不过是可以随意践踏的摆设。
值得一提的是,武则天虽然一生招致无数非议,
但她在许多方面都展现出了超越时代的智慧。
她提拔了大批女性官员,让女性走上了权力的舞台。
武则天还十分注重教育,在她的影响下,唐朝的文化教育事业空前繁荣。
她创办了全国性的学校,广招天下俊杰,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结语
武则天晚年的凄凉结局,是她一生心狠手辣、刚愎自用的必然结果。
历史给武则天留下了太多悬念,但她执政时期的教训值得所有为政者反思:
权力不是目的,民心才是根本;杀戮不能解决问题,仁德才能天下太平。
武则天的一生,或许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映照出人性的复杂和欲望的贪婪。
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人性的弱点却永远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