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列入人类非遗!

文摘   2024-12-06 20:29   河南  

关注时政资讯、升学备考


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5日通过评审,决定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2月5日,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现场,中国代表上台领取证书。新华社记者 朱雨博 摄

自2009年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上述3个遗产项目保护成效显著,存续力持续提升。“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通过成立合作社和企业,带动当地黎族群众特别是妇女就业增收;“羌年”在羌族传统文化保护、带动当地文化生态旅游和乡村特色旅游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保护传承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文化和自然生态协同保护的良好态势。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名录机制框架下首次正式实施转名录程序。上述遗产项目成功转入代表作名录,既体现了中国开展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优秀实践和成果,也为各国开展非遗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黎族老人在位于海南保亭的槟榔谷文化旅游区展示黎族织锦技艺(2024年11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这是在海南省东方市东河镇拍摄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省级传承人符永英用黎锦制作的手袋(2023年6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禹王广场,当地群众舞龙欢庆羌历新年(2020年11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中国古羌城,当地羌族群众载歌载舞庆祝羌年(2024年11月1日摄)。新华社发(何清海摄)

这是在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拍摄的鸾峰桥(2019年10月1日摄)。新华社发(王志凌摄)

这是在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拍摄的古廊桥咏归桥雪后景色(2024年1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吴春平摄)

截至目前,我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44个项目中,有39个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个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个入选优秀保护实践名册。




来源:新华网


监制:樊学兵   统筹:徐连生   审校:王红旗   责编:张涵彧

版权声明

“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微信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学生时事政治报”。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关注时政资讯、升学备考

联系我们


中学生时事政治报
《中学生时事政治报》是河南省教育厅主管、河南教育报刊社主办的面向全国中学生的教育辅导类报纸,该报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赢市场,以向中学生和老师提供丰富的、优质的精神食粮为己任,坚持正确导向,规范办报行为,求真务实地为广大中学师生读者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