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来到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调研高校文博人才培养工作时强调,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促进高校和博物院馆优势资源整合”。
8月26日,沈晓明来到湖南大学中国四库学研究中心调研。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俊 摄
高校+博物院馆,这样的“碰撞”意味着在双向需求和奔赴之下,大学要破“围墙”,博物院馆也要破“围墙”,馆校融合将不断深化。博物院馆与大学若能联合培养人才,就相当于博物院馆多了一所大学,大学多了一个博物院馆。文博专业,这个曾经被视为“天坑”的专业,如今似乎从“冷门”翻红成了“热门”。
2023年,北师大考试与评价中心发布的《00后高考志愿兴趣报告》显示,“00后”最感兴趣的十大人文专业,前三甲分别为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考古学。近期爆火的佳士得香港副总裁、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资深专家暨拍卖主管陈良玲,就是借助自己深厚的艺术史功底,在该领域做得风生水起,成为“网红”拍卖师。“文博”及与之相关的专业,悄然变成了“香饽饽”。走进文博、爱上文博、投身文博,似乎正在成为新世代的选择。这个变化其实有迹可循。文旅融合的发展背景下,博物馆从过去单一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者转变为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从文物收藏单位变成了文化景观,其中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也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拥趸。比如湖南博物院,这些年就是长沙知名的旅游打卡地。 6月7日,由湖南博物院和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联袂打造的“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开幕式在湖南博物院举办。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龙文泱 摄
就拿现在的博物馆旅游来说,它是一项极具专业性和特殊性的文化旅游项目,对展品阐释(博物馆讲解)、社会服务(博物馆教育和服务)、陈列设计(视听系统开发)、产品开发(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大,且要求更高。而文博旅游在发展中面临的“供给侧改革”问题,最核心的就是人才需求。国家文物局去年的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随着各地建设博物馆的步伐提速,未来博物馆的数量将持续增加,类型将更加丰富多样,与之同步的是对专业人才需求将更加紧迫。但现实情况是,目前专业人才缺口较大,比如博物馆社会教育和服务岗位人员数量配备不足,很多活动甚至重要活动都不得不依靠志愿者和博物馆协会等社会力量来协助完成。长沙博物馆讲解员万隆鑫在给视障小朋友做讲解。
深入研究文物,挖掘馆藏文化资源,研发特色文创产品,将植根于文物中的深厚文化底蕴发掘出来,加以创造,开发成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这些,都需要“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所以,无论是从满足现实需求还是拓展发展空间来看,培养“文博”人才都十分重要。“文博”专业的渐渐热门,与“文博”事业的发展呈相得益彰之效。但要培养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还需要进一步发力。
从目前博物馆的人才结构来看,研究能力是短板,而高校的资源则恰好可以补足这块短板。博物馆与大学若能联合培养人才,就相当于博物馆多了一所大学,大学多了一个博物院。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大学要破“围墙”,博物馆也要破“围墙”,以抓好“产学研协同”。比如,高校学生毕业实践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弱项,而文物博物馆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实习基地,相关专业的学生去实习,可以补充博物馆的力量,或做讲解、或做服务。同时,不仅学生可以在“沉浸”式实习中探索未来的工作方向和目标,博物馆也可以借此考察哪些学生适合留下做研究工作。长沙简牍博物馆,来自湖南师范大学的志愿者正在讲解吴简形制。
再比如,二者之间还可以实现高层次的人才流动,博物馆的资深研究人士、专家可进入高校执教,为培养专业人才给予实践层面的指引。高校的教授去文博馆任职,则可为文博馆员工充实理论研究力量。目前博物馆与高校合作已成趋势,比如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利用自身资源,积极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和国外科研组织联合协作,共建教学科研基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坚持走进校园,举行流动展览、特色教育活动,开展春秋研学、实习实训、志愿服务和专业比赛,让学生走进博物馆……5月16日,湖南博物院与湖南大学、湖南女子学院馆校共建大学生综合实践与研究基地签约仪式在湖南博物院举行。
湖南作为科教资源大省,与文博馆合作有着良好的优势。如湖南师范大学的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本科)是湖南省重点学科,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培育学科;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博士、硕士、本科)于2023年获批,是目前省内唯一的文博本科专业,有文物博士学位授权点,文物、博物馆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而在马王堆挖掘过程中,湖南大学有着深度参与的经验,这些都能使破“墙”之举可顺势而为。“文博”人才属复合型人才,随着进一步发展,还需要更多的跨学科交叉人才、对口运营人才。所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促进高校和博物院馆优势资源整合,这既是新的学科发展的增长点,也能在教育科研的结合下培养更多优秀的“文博”人才,更好推动文博人才培养和博物院馆建设,让湖南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大有可为、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