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春节 畅游京城】红色文化感悟之旅——重温“觉醒年代”

文摘   2025-01-31 23:56   北京  


蛇年贺岁 巳巳如意




编者按:2025乙巳蛇年春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值此新春佳节之际,京华丹心特别策划【欢乐春节 畅游京城】专题栏目,带大家打卡北京中轴线、公园庙会、红色地标和博物馆,沉浸式体验京味文化、红色文化、古都文化,欢度春节假期。




红色文化感悟之旅——重温“觉醒年代”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

(北大红楼馆区、蒙藏学校旧址馆区)


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


北京李大钊故居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

(北大红楼馆区、蒙藏学校旧址馆区)





北大红楼馆区



北大红楼始建于1916年,建成于1918年,由于建筑主体部分使用红砖砌筑,红瓦铺顶,故名“红楼”。这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近代建筑,是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党的创始人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基本陈列“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围绕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早期建党人物,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的光辉历史,着力展现北京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上所具有的独特地位、独特贡献、独特价值。


春节活动 


1

百年北大红楼新春研学行


2025乙巳蛇年,北大红楼已屹立百年,岁月流转,斗转星移,这里的底色依旧鲜红,当初的誓言依旧回响,当年的理想依旧滚烫……春节期间,北大红楼将开展新春研学行相关活动,带领广大青少年一起聆听百年前觉醒青年的铮铮誓言,一起穿越百年感悟革命先驱的青春与使命!(点击查看活动详情)



2

迎新春 送福字


灵蛇呈祥瑞,新春福运来。春节期间(至大年初五),来馆观众可在北大红楼序厅内,领取一张“福”字,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蒙藏学校旧址馆区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蒙藏学校旧址馆区位于西城区小石虎胡同33号,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1916年,蒙藏学校迁至此地办学。1923年,李大钊、邓中夏、赵世炎等来到蒙藏学校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革命工作,吸收部分学生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党员组成的党支部在此诞生。2006年,该旧址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3月,北京市将蒙藏学校旧址列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2021年9月启动保护修缮工作,会同国家民委、国家文物局在旧址内策划推出“中华一脉 同心筑梦——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主题展”“蒙藏学校旧址专题展”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区。2023年3月正式向社会开放。


春节活动 



蒙藏学校旧址(中华民族共同体

体验馆)文化体验项目


红满新春,非遗贺岁。蒙藏学校旧址东院中华传统文化体验区2025年第一期体验项目已上新,河北、吉林两省带来传统剪纸、朝鲜族服饰等非遗体验,以多种形式携手观众共赴喜庆祥和的新春邀约。



参观信息


预约方式:可通过京华丹心微信公众号“基地预约”专栏或关注“北大红楼”微信公众号参观咨询


咨询电话:010-52208928






北大二院旧址

(原北大数学系楼)





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后街55号院,始建于1904年,砖木结构,高两层。这里曾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高等学府京师大学堂的重要组成部分,1919年改称北京大学第二院数学系楼,李大钊、陈独秀曾在此讲学。1919年3月,青年毛泽东在该楼第16教室聆听李大钊授课。1920年5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曾在此举办庆祝“五一”劳动节等革命活动,这里也是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等早期组织的重要活动地。2020年3月,北京市将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列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内设“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专题展”。



春节活动 



河山锦绣 福到万家


春节期间(至大年初七),参加活动人员可在“曦园”文创店免费领取一张便签纸(一人限领一张),写下自己的新春心愿以及致敬祖国的祝愿等祝福语,共同绘制新春新图景。


参观信息


预约方式:可通过京华丹心微信公众号“基地预约”专栏或关注“北大二院旧址”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


咨询电话:18518611200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陈独秀旧居)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东侧箭杆胡同20号,建筑面积约189平方米,有北房三间,南房三间,靠街门倒座小房一间。1917年,陈独秀受聘于北京大学任文科学长,租住在此,《新青年》编辑部从上海随迁此地。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高一涵、沈尹默等人曾任《新青年》编辑。这里是新文化运动主阵地之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场所。1920年2月,陈独秀为躲避北洋军阀政府迫害,离京赴沪,《新青年》编辑部随之迁沪。


2001年,陈独秀旧居被公布为北京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3月,北京市将《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列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进行保护修缮,内设“历史上的《新青年》专题展”和“陈独秀在北京专题展”。


春节活动 



华灯初上 照亮辉煌


春节期间(至大年初七),《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将开展“华灯初上 照亮辉煌”猜灯谜活动。参加活动人员可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选灯笼、猜灯谜(每人限一次答题机会),答对题目的观众可在“群益社”文创店获取精美文创一份,还可不限次钤盖2025年新款印章。



参观信息


预约方式:可通过京华丹心微信公众号“基地预约”专栏或关注“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


咨询电话:010-65289569






北京李大钊故居





北京李大钊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原石驸马后宅三十五号)。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钊及家人在此居住近四年,这是他在故乡之外与家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这里见证了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北方工人运动、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等一系列最具代表性的革命实践活动,也是他简朴生活和高尚道德情操的真实写照,具有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



北京李大钊故居作为中国共产党及其创始人的重要活动地,在党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物价值,1979年8月21日,被公布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4月28日,李大钊同志英勇就义80周年之际,正式向社会开放,并办理博物馆登记。2013年3月5日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9年9月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20年3月被列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


参观信息


预约方式:可通过京华丹心微信公众号“基地预约”专栏或关注“北京李大钊故居”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


咨询电话:010-66089208




来源:京华丹心综合

推荐阅读

市属公园156项文化活动陪您过大年

【跟着丹丹学“四史”】第一百四十五期

【媒体撷英】春节的文化内涵与当代意义

京华丹心
爱北京、爱中华,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这里是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融媒体传播平台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