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重口腔清洁、面部护理,却常常忽略了肛门这个部位的清洁。其实,养成经常清洗肛门的习惯,对健康大有裨益,它或许能帮你预防以下 4 种疾病。
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肛门周围的皮肤褶皱多,容易藏污纳垢。如果不及时清洗,粪便残留、分泌物等会刺激肛门周围的血管和组织,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时间一长,血管就容易曲张、形成静脉团,进而引发痔疮。而经常清洗肛门,能保持肛门周围的清洁,减少对血管的刺激,降低痔疮的发生几率。
肛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表现为肛门周围皮肤瘙痒、红肿、渗出等。肛门部位比较隐蔽,容易出汗,再加上有粪便残留,这就为细菌、真菌的滋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些微生物的感染和刺激,很容易引发肛周湿疹。经常清洗肛门,可以去除污垢和多余的分泌物,保持肛门周围皮肤的干爽,破坏细菌和真菌的生存环境,从而预防肛周湿疹的发生。
肛裂是指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并形成慢性溃疡。当肛门周围不清洁,大便干结时,干结的粪便通过肛门,就容易损伤肛管皮肤。反复的损伤加上细菌感染,就可能导致肛裂。经常清洗肛门,能使肛门周围保持清洁,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而且还能让肛门周围皮肤保持一定的弹性,降低因粪便摩擦而导致肛裂的风险。
直肠与肛门相连,肛门的卫生状况会影响到直肠。如果肛门处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大量滋生,它们可能会顺着直肠蔓延,引发直肠炎。经常清洗肛门,能有效减少病原体的数量,降低病原体上行感染直肠的可能性,从而对直肠炎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养成经常清洗肛门的习惯,操作简单,却能为我们的健康带来诸多好处。建议每天用温水清洗肛门,注意不要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以免损伤肛门周围的皮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从清洗肛门开始,为健康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