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心脏支架手术的患者,心中常常有个疑问:自己还能活几年?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医生指出,支撑心脏支架手术后生命的,或许是以下 3 个关键点,了解这些对患者至关重要。
心脏支架手术前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术后的生存年限。如果在手术前,冠状动脉堵塞范围广、程度深,多支血管都存在严重病变,甚至部分心肌已经因长时间缺血而坏死,那么即便植入了心脏支架,心脏功能的恢复也会受到限制。
例如,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的泵血能力可能会显著下降,术后出现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这无疑会对生存时间产生不利影响。相反,若患者发现病情较早,只是单支血管轻度狭窄,及时进行心脏支架手术,恢复正常血供后,心脏功能受影响较小,生存年限也更乐观。所以,病情发现得早晚以及严重程度,是决定术后生存时间的重要基础。
心脏支架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是为了防止血液在支架表面凝固形成血栓,堵塞血管。他汀类药物则用于调节血脂,稳定斑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如果患者不按时服药,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会大大增加,随时可能引发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危及生命。据统计,不按时服药的患者,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复发率比规律服药者高出数倍。所以,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服药,是心脏支架手术后护理的关键环节。
定期复查能及时了解心脏的恢复情况以及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一般术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等时间节点,都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血液检查等。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判断心脏功能是否恢复正常,药物治疗是否有效,是否出现新的问题等。例如,通过监测血脂指标,医生可以调整降脂药物的剂量;通过心电图检查,能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问题。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潜在问题,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年限。
心脏支架手术后,饮食调整至关重要。要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像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会使血脂升高,增加血管再次堵塞的风险。应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例如,西兰花含有丰富的萝卜硫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减轻血管炎症。同时,要控制盐的摄入,过多的盐会导致水钠潴留,升高血压,加重心脏负担。保持清淡、均衡的饮食,为心脏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心脏支架手术后,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能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一般建议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坚持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年限。
吸烟对心血管系统危害极大,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收缩,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过量饮酒也会导致血压升高、血脂异常,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心脏支架手术后,戒烟限酒能有效减少对血管和心脏的损害,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为心脏健康保驾护航。
心脏支架手术后能活几年,受到病情状况、术后护理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患者只要把握好这 3 个关键点,积极面对,科学管理,就能最大程度地延长生存年限,提高生活质量。希望每位患者都能重视起来,为自己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