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志良知”,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了。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所谓慎独,就是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慎独说到底,莫过于做人的表里如一。(“慎独”,出自秦汉之际儒家著作《礼记•中庸》一书:“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印祖曾谆谆教导丁福保:“须克己慎独,事事皆从心地中真实做出。”
至于慎独的必要性,印祖又说:既然能够在独处中谨慎不苟,那么邪念自然清除,何至于有不如法的地方。如果有,就应当努力令它断灭,才是真实行持。否则,学在一边,行在一边,知见愈高,行持愈下。
原 文
“既能慎独,则邪念自清,何至有所不如法处。若有,则当力令断灭,方为真实行履。否则学在一边,行在一边,知见愈高,行履愈下。”
晚清名臣曾国藩,就非常注重“慎独”的修炼。他临终时只给子孙留下四条遗训,第一条就是“慎独则心安”——如果能做到慎独,则内心坦荡,心中无愧疚之事,人也就可以泰然处之。这是自强之道,也是修身之本。身居高位数十年的曾国藩,在官场左右逢源,与他善于识人,交友广泛有很大的关系。他认为交友并非越多越好,应当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并且遵循一个原则——“八交九不交”。所谓“八交”就是要交:胜己者、盛德者、趣味者、肯吃亏者、直言者、志趣广大者、惠在当厄者、体人者。“九不交”是不交:志不同者、谀人者、恩怨颠倒者、好占便宜者、全无性情者、不孝不悌者、愚人者、落井下石者、德薄者。东汉太尉杨震,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四知拒金”而为人们津津乐道,又以“清白传家”被后世广为传颂。《后汉书》载:杨震字伯起,少年时爱学习,通晓经文,博览群书。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是个人才,举他为茂才,升东莱太守。当他去郡经过昌邑时,从前他推举的荆州茂才王密正做昌邑县长,去看杨震,晚上送金十斤给他。杨震说:“老朋友我了解你,你为什么不了解我这个老朋友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我给你送金子)。”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后转涿郡太守。公正廉明,不接受私人请托,子孙蔬食徒步,生活俭朴。他的一些老朋友或长辈,想要他为子孙置产业,杨震不肯,他说:“让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白吏的子孙,拿这个赠给他们,不是很好吗?”“四知遗训家声远,三相流芳世泽长。”翻阅杨震后裔的人生轨迹,他的子孙们深受杨震家风影响,个个都博学而慎独,特别是杨震的三子杨秉自律极严,尤以“三不惑”即不饮酒、不贪财、不近色而闻名于世,人们赞其为“淳白”。《后汉书·杨震列传》评价: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代代“能守家风,为世所贵”。典故“四世三公”一说,就是指弘农杨氏一族,杨震、其子杨秉、其孙杨赐与曾孙杨彪、杨奇等人,四代人皆位至三公。后世以此为高门世家的典范。《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一定条件下,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图大者,当谨于微。人心如烈马,要是松了缰绳,难免就心思难安,前途难定。但无论你做什么事,自始至终都慎之又慎,就不容易出差错和失败。慎独,是一个人的自我的修炼。唯有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修好身,守住心,人格才能圆满。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欢迎关注【志良知】正能量传播平台 感恩分享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