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图百科 | 世界非遗看中国:春节——新的开始 新的希望

文摘   2025-01-22 17:40   陕西  

春节

新的开始  新的希望

春节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每逢春节前后,全世界华人都会围绕着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主题欢庆这一佳节。

数千年来,春节不断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海外传播范围的日趋扩大,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

春节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

非遗名片

项目名称: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

项目类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列入年份:2024年

项目类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评审现场

春节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


项目介绍:新的开始

项目介绍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为中国人共享,在全国各地广泛实践,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价值理念,在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遗产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响应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渊源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

春节历史源远流长,上古时便有岁首祈年祭祀活动,传说虞舜时期就有年头岁尾祭神祭祖之举,历史超4000 年之久。汉武帝重申“夏历建寅”后,正月初一过年的传统延续超2100 年。辛亥革命后,1914年农历新年改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将公历1月1日定为新一年开始,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虽名称、形式历经变化,但蕴含的维系中华民族心理素质的文化内涵,始终如一、传承至今。

主要内容

按照中国传统历法,正月初一是春节,是新一年的开始。

春节前后,人们围绕着辞旧迎新、吉祥平安、团圆和谐的主题,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腊月二十三开始,人们清洁环境、采购年货等;除夕夜,全家团聚,围坐守岁;正月初一,人们着新衣、拜祖先、拜年。与春节相关的饮食习俗、传说、歌谣、仪式等传统习俗,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我国各地衍生出丰富多彩的过年习俗,每个人参与其中,既过辞旧迎新的“时间之年”,更过向上向善的“文化之年”。

“福”是春节的符号。祝福、纳福……一个“福”字,承载着中国人朴素的生活理想。

一岁一瑞兽。生肖文化是春节文化的重要元素,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独特的风景。

辞旧迎新、万家团圆、欢乐祥和的喜庆日子,凝聚着国泰民安的共同期盼。


春节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


传承与保护:新的希望

民众热情高涨,助力传承

春节申遗成功,民众对其重视和参与热情空前高涨。民众探寻春节历史、内涵与习俗,踊跃参与写春联、贴福字等活动。家庭里长辈更用心向晚辈传授传统习俗、家族故事,实现代际传承;年轻人借助社交媒体、短视频分享春节经历与感悟,吸引更多人加入,让春节文化愈发鲜活。

深挖文化内涵,厚植底蕴

申遗成功激励文化部门和专家学者深入挖掘、研究春节文化内涵,借助文化讲座、展览展示、学术研讨等活动,把团圆和谐、家国同庆等丰富价值通俗易懂地展现给大众。如此一来,人们参与春节活动时,能更好领悟并传承其背后文化精神,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信心也得以增强。

多元国际传播,彰显魅力

春节申遗成功为国际传播创造良好条件。我国依托 “欢乐春节” 等活动,携手各国文化机构,通过文艺演出、非遗展示、美食节等多样形式,结合互联网与新媒体优势制作优质内容线上传播,吸引国际友人了解喜爱春节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互鉴,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春节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价值理念的春节文化将更好走向世界。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新时代中华文化生机勃发、气象万千,向世界展示着东方文明古国的充沛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


内容来源: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新华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本文用于公益宣传,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严密

校对:杨阳

审核:马姣

— 完 —



扫码关注  更多精彩

新的开始  新的希望

春节


西安市鄠邑区图书馆
西安市鄠邑区图书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