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个综合性科学中心,给产业界投资界办了场“定义未来”的盛宴

政务   2024-11-04 21:02   安徽  


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继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后第二个获批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后,北京怀柔、粤港澳大湾区以及陕西西安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相继获批。‍‍‍‍‍‍‍‍‍‍‍‍‍‍‍‍‍‍‍‍‍‍‍‍‍‍‍‍‍‍‍‍‍‍‍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
谓之“平台”,其一大关键支撑就是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布局着若干大科学装置。
大科学装置是指通过较大规模投入和工程建设来完成,建成后可以通过长期稳定运行和持续的科研活动来实现重要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设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简单理解,大科学装置可以提供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各类复杂硬件环境和科研基础条件,进而支撑科学研究向前人不曾涉足的“无人区”推进,是涌现原创科研成果的策源性科研基础设施。‍‍‍
因此,大科学装置也被称为科学技术研究的“航空母舰”。‍‍‍‍‍
而安徽,已经建成或预研的大科学装置达到13个。‍‍‍‍‍‍‍‍‍‍
简单理解了这一点,就能明白安徽为什么把“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作重要发展战略目标之一。‍‍‍‍
10月31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举办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果推介会。
这场推介会的最不同寻常之处就在于,一批大科学装置研发负责人现场发布可转化、可产业化的重大原创性成果,数量达23项之多,这在全国并不多见。
如果说,科研是科技创新的“上半场”,是“从0到1”的过程;那么成果转化就是“下半场”,要实现从“1到100”。
科技成果如何走出实验室跨越“死亡之谷”?安徽正在探索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的体系化路径,其中,就包括举办这样的原创性科技成果推介会。
在这场发布会上,科学家们鲜活地表明成果的市场化应用前景,坦诚地说明资金缺口,抛出合作的“橄榄枝”。
而来自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投资人,在现场专心听讲、记录,时不时还会用手机拍下PPT。
中国经济的主引擎正在切换到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轨道上。
在这个变革的大时代,科学家“策源”未来,投资家“定义”未来。
所以,说这场让大科学装置科研人员走向前台的推介会,是一场"定义未来"的盛宴,并不为过。‍‍‍‍‍‍‍‍‍
 

 “宝库”开门

这场推介会上,出马的可谓是安徽乃至中国科研界的“明星阵容”。 

作为继中国第二个获批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此次对外一次性发布了23个大科学装置的科研成果,在全国并不多见。

可以说,这是办给安徽省甚至是国内外产业界和投资界的一场精心准备的盛宴,打开了投资未来、改变未来的“想象空间”。

会上,中国科大同步辐射实验室、中科院等离子体所、中科院强磁场中心、中国科大未来网络实验室、合肥航太电物理公司依次介绍了合肥同步辐射装置、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稳态强磁场、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合肥分中心)、雷电防护与试验重大试验设施等大科学装置的功能作用和公共服务能力。

在每位专家发言中,都能注重用相对通俗的语言介绍成果未来的市场化应用前景,还坦诚地表明项目的资金缺口,几乎每位专家在发言最后都留下联系方式,并表明如果有对接投资需求,欢迎会后联系。

相比口才出众、激情澎湃的创业者来说,科学家们的演示不能算“精彩”,有点冷静和专业,但其中的“含金量”不言自明,现场不少投资人都在认真记笔记,生怕漏下了关键信息。

安徽,是我国大科学装置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建成在建、预研谋划装置13个,在核聚变能、光源、强磁场等领域形成了梯次布局、迭代布局的格局,并且实现战略导向型、应用支撑型、前瞻引领型、民生改善型四类大科学装置的全覆盖,大科学装置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一座‘宝库’,里面蕴藏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机遇。”谈及为什么要举办这次推介会,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汪毅表示,不仅仅是搭建平台、推介成果、宣传成效,更是推进科学中心辐射全省的一个重要举措。要让各市都了解科学中心、知道高能级科创平台的功能作用,熟悉科学中心产出的重大成果,在规划和计划中布局与科学中心相关的项目,在产业创新中寻求与科学中心对接合作的渠道。

就在半年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举办了首次推介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科学中心各研究机构推介的部分成果经过对接、洽谈已转化落地或达成合作。

解决现实的“痛点堵点”

当前,低空经济概念火热,无人机就是新的“风口”。

“无人机操作有一定难度,单个无人机就需要有个专业的‘飞手’,如果说无人机群组团飞行,对网络、对操控就是很大的考验,这是行业的一大痛点堵点”。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徐正欢,一位来自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合肥分中心的科研人员,阐述了当前低空飞行中存在的问题。

他带来的是“无人集群‘通算网控一体化’记载设备及管控系统”的成果,它能实现多无人机的网络化智能协同作业,其中能够实现地面一对多集群可视化飞行控制,也就是说,不需要那么多“飞手”,就能控制无人机群,它可用于环境监测、电力巡检等领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推介会上,另外一项成果也令大家眼前一亮。

合肥同步辐射实验室通用技术部部长、合肥先进光源项目总工艺师潘洋介绍了同步辐射装置衍生的几项成果,其中的质谱成像技术可应用于医疗领域

“成像技术相当于医生的‘眼睛’,我们做的CT、超声波、核磁共振等都需要用到成像,”潘洋表示,质谱成像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成像,不仅分辨率更高,还能通过扫描确定组织的差异性,排除了人为判断的误差。

简而言之,就是拍片子后,不用医生看片,系统就能自动分辨出组织的性质,比如是癌旁组织还是肿瘤组织等,有力地提高了诊断效率

“跟投资的方向完全契合”

“科技成果最终变成产品需要很复杂的流程,很多高校科研人员都只懂得前端的科研,对后端的成果转化路径是不了解、不熟悉的。”潘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率地说,这个推介会就是帮我们对接资本和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能参加这样的成果推介会,很多投资人都表示“很兴奋”。

云岫资本高级投资经理都淑清说:“半导体、新能源、智能制造以及一些前沿科技项目,都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领域,投资的方向其实跟我们完全契合的。希望通过后续的对接,能达成合作成果,让我们参与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中来。”

一项项原创性技术,一件件面向市场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产品,引起与会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科技服务机构以及相关行业企业的浓厚兴趣。

经前期对接,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关键技术攻关、量子传感生物磁成像仪等5个代表性项目现场签约。

未来,这样的开放推介活动将多多举办。

“将持续搭建科技与产业紧密联系的平台,推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创新成果在全省落地开花。”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工作处处长胡先锋表示。

胡先锋表示,将积极帮助各市与科研机构搭建紧密联系的平台和沟通渠道,以各种形式向市场主体常态化推介各类创新成果,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让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不仅成为创新高地,更成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要策源地。


往期回顾

 1 

习近平在安徽考察调研

 2 

吴劲松出席“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3 

省科技厅召开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

 4 

每个项目省支持资金不低于100万元!欢迎申报2024年安徽省科技援藏援疆援青项目


来源:安徽日报
编辑左梓涵
责编李环环
审核孙刚、凌岚、方太升
技术支持安徽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省科技厅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官方公众号,发布科技信息,解读科技政策,传播科学思想,服务创新主体,开展科学普及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