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兵团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丨那年那月我们来到了马桥故城

教育   2024-10-30 22:59   新疆  

核心阅读:


从亘古荒原到花园城镇,从戈壁沙漠到万亩良田,70年来,一座座新城如雨后春笋般在祖国西北边陲拔地而起,第一代军垦战士铸剑为犁,用热血和汗水在这片土地上铸就了不朽的历史丰碑,激励一代又一代兵团人接续奋斗,续写兵团精神的壮丽史诗。

在六师一〇六团,我们见到了李万贤,他是1958年开垦马桥农场的第一批军垦战士,如今已90岁高龄。

李万贤每天坐在轮椅上收听广播,生活起居靠家人照料,但谈起地窝子、开荒种田、筑坝蓄水的往事,他仍然记得清清楚楚,慷慨激昂滔滔不绝地讲述

1958年4月,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农六师党委作出重大决定——开垦天山十二场,随即从农六师干部大队抽调18名同志成立了天山十二场建场工作组,由张鸿川带队,乘坐马车从五家渠辗转昌吉州呼图壁县、大东沟乡(芳草湖农场),一边走一边勘察,到了马桥故城,因为这里有条洛克伦河,就在这里扎了根,开始开垦建设,拉开那段难忘的激情岁月。

后来天山十二场和天山十三场合并,共31人。他们在马桥故城挖地窝子,在洛克伦河上筑坝蓄水,开垦出3000多亩地,种植了麦子,第二年收获500多吨,解决了当时吃不饱的问题。

由于河水浑浊,不能饮用,张鸿川带着队员们开始挖井,解决吃水的问题。这里地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当地人认为人工挖井是不可能的事,但是他们凭着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用铁锹、红柳筐等简陋工具,硬是挖出了第一眼井。

1969年7月,马桥农场更名为一〇六团。一代又一代马桥人接续奋斗,不断开拓,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筑起了守护绿洲的铜墙铁壁。如今的一〇六团沃野平畴,楼宇林立,人们安居乐业,享受着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刘世成 杨培轩)



监制丨殷雪静

编辑丨史进

责编丨贺伟 

来源丨五家渠TV



兵团退役军人事务局
权威发布退役军人信息,解读相关政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