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兵团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丨尹章坤: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

教育   2024-11-06 23:29   新疆  

仲秋,万物金黄。在十三师红星二场,记者见到了老军垦尹章坤。
劈柴、种菜,80岁的他,神采奕奕,活力十足。

讲到当下,他笑着说:“如今过上了好日子,我很满足。”
尹章坤是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虎庙村人,幼时家贫,整日靠红薯充饥,人长得面黄肌瘦。
听在红星二场三连的叔叔尹光玉讲,来兵团,能吃饱。
1964年9月15日,他便独自一人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
当时的火车站在火石泉,他一路打听找到了红星二场。
“第一顿饭是在叔叔家吃的,高参馍(30%白面+70%其他),还有一些野菜。”尹章坤说,“热乎乎的,虽然缺油也没啥菜,但吃得特别香!”
相比老家,一顿热乎乎的家常便饭,让尹章坤觉得这里不错。
同年10月,他被分配到三连的积肥班。
那会儿,团场以农业为主,为确保来年庄稼收成好,过年给地里施肥,对于他们而言,是家常便饭。
大年三十,天还没有亮,尹章坤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和大家一起赶着马车去送积肥。人多力量大,肥料多了庄稼就长得旺,新一年的丰收就有了盼头。大年初一,大家伙又去排碱沟清淤。整个正月里,大伙都在清淤现场热火朝天地开展劳动竞赛。
后来,尹章坤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工作,第一件事是学会筑“滚水坝”:视地势每隔几米或十几米,用些许麦草做成月牙状把水挡住,待水平稳以后再放进下一个田坝。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尹章坤逐渐成长为一名军垦战士,是开荒治碱、种地收粮的一把好手。
他记得那会儿,大家吃的馍馍一多半是杂粮,一少半是白面,吃起来有点苦味,但很满足,“粮食少,每天是‘一白两黑’:早晚一个高参馍,中午白面馍。有饭吃,有钱挣,就是好日子。”
日子真正好起来,是在团场实行家庭农场承包制后,大家伙儿劳动的积极性更高了,越来越多的人在地里种出了“金蛋蛋”,成了货真价实的“万元户”。
1994年,尹章坤和妻子凭借勤奋、踏实尝到了甜头。
“小麦、西瓜、高粱、棉花等农作物我们都种了一些,到了收获的季节,地里花花绿绿的,看着都喜人。”尹章坤说,年底一算账,2万多元,可把大家高兴坏了。
“谁敢想,一年挣了这么多!”尹章坤说,“年底从财务室领完钱,我的手都是抖的,太激动了。”
日子一天天变好,如他一般,连队大部分职工家里都添了电视机、衣柜等家电家具。
大伙儿笑着说,“咱这日子,比过去好了不知多少倍!”
如今,尹章坤的身体倍儿棒,腰不弯腿不疼,他说自己,“吃嘛嘛香!”
除了年年涨的退休金,尹章坤最高兴的是孩子们工作好,家庭好。
逢年过节,家里被碗筷碰撞的叮当声、孩子的笑闹声填满,他说自己的幸福看得见: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好生活要靠劳动创造。”每次家庭聚餐后,他都会嘱咐孩子们,“你们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当下,尹章坤隔三岔五还会开车到团场周边转一转,看一看。
他说,现在的团场,是一座公园般的小城……(谢增杰 初明远)


监制丨殷雪静

编辑丨史进

责编丨贺伟 

来源丨十三师融媒体中心



兵团退役军人事务局
权威发布退役军人信息,解读相关政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