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大思政课”体系构建,努力强化“五个聚焦”,构建大格局、大师资、大课堂、大阵地和大平台,致力于大思政课建设,建立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努力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政育人新格局。
聚焦党建引领,提高站位构建育人“大格局”
强化统筹协调。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学校党委重要工作任务,摆上重要议程,始终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党委班子成员,带头深入高校调研、与师生座谈并作形势政策报告。落实了校级领导听、评、讲思政课的要求,书记带头进课堂、抓建设、联系思政课教研室和思政教师,全程指导、监督思政课教学;发挥了党委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优势,利用党日活动、全体教师大会积极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压实做细对党员队伍的管理和教育,让党建引领的“大思政课”铸魂工程渗透到基层的“神经末梢”,融入和内嵌到学校工作各环节,构建育人“大格局”。
健全制度机制。坚持领导联系班级、学生制度,定期深入学生调查研究,协调解决学校思政课改革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先后制定了《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办法》《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思政课集体备课制度》等文件,实施专职思政教师津贴制度,单独设立优秀思想理论课教师评选机制。党委会每学期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校长办公会定期研究解决思政课建设问题,组织开展督查指导,统筹推进思政课改革发展。
聚焦队伍建设,筑牢基础建好教学“大师资”
注重师德为先。学校突出政治引领,全面加强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在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全员培训中,切实加强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学习教育。每年评选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注重配优配强。学校全面推进专职思政课教师职称标准单设、思政课教师评优评先单列等政策,全面落实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绩效并发放到位,努力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完善思政课特聘教授、客座专家、兼职教师制度,聘请革命先辈后人、非遗传承人、市委党校专家等担任思政课客座专家,并邀请来校开展“大思政课”,党委班子领导、二级党支部书记和副书记兼任思政课教师,推动学校党政干部上思政课讲台。
聚焦全科育人,创新课堂建设全员“大课堂”
建设优势学科。学校严格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必修课程学分要求,面向全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等六门必修课,进一步创新学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改革并全面推进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积极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不断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新模式,以“行走的思政课”探索“师生同台”的授课新形式;积极探索和构建“双师同堂”的教学形式,有效实现“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联合萍乡片区问题式专题化教学团队专家开展听课评课教学活动;实施红色文化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增设实践课程环节,丰富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学习思政课成效。
建设重点平台。强化政策指导、组织保障和经费支持,着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与卢德铭烈士陵园联合共建基地获批全省家门口“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获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单位,协同萍乡市第七中学、登岸小学联合共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制定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名师工作室,组建思政课建设教学科研团队,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研究高地。今年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的努力下,科研成果丰硕。立项思政课建设课题8项,其中立项教育部教指委革命根据地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专项研究课题《中国共产党早期职业教育思想萌芽与初步实践-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重点项目《红色基因传承视域下红色校史赋能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立项江西省安源精神研究会课题5项,萍乡市专项课题1项;建设江西省提质培优项目4项,建设《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化、学理化、学科化研究,讲清讲好党的创新理论所蕴含的道理、学理、情理、哲理,发表高质量思政研究论文10余篇。
聚焦实践活动,拓宽途径建立教育“大阵地”
打造示范精品课。学校在《红色文化》实践课中,实现了全校学生在场馆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全覆盖,围绕“党史”“校史”“宪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匠精神等开设模块化教学,形成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今年,获批了江西省高校思政课“师生同台”示范课。
合建共享优课。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各阶段学校开展思政课共建行动,推进管理机制一体化,实施教学教研一体化,重视队伍建设一体化,打造优质课程资源,加强大中小学间的联系互动,推动各学段优质思政课资源共建共享。
制作红色金课。发挥学校百年红色资源优势,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党性锤炼、思政实践、红色视听、云端网络等5个课堂,与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卢德铭烈士陵园签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协议,开展“场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一线思政课堂”等实地教学活动,开展“安源红色文化社会实践研修班”,“青春告白祖国”“讲红色故事、讲革命精神”等系列活动,以红色文化涵养精神、铸魂培根,今年,获全省高校思政课和红色文化课程教学比赛一等奖,全省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线上课程(高职高专组)二等奖,曾获得全省大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展示活动二等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二等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三等奖,全省红十字公益作品设计大赛优秀文创设计奖,全省红色走读实地走读三等奖等多个奖项。
开发实践新课。紧扣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寻访革命足迹、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为主题,精心设计推出“特色思政课”,持续开展暑假“三下乡”“暑期大思政实践”、大学生红色走读、志愿服务、实践锻炼、主题调研、“红色家书诵读”“红色歌曲传唱”“红色经典讲解”等思政实践活动;开展了“情系南桥”乡村振兴帮扶活动;深入开展主题征文及微党课比赛,举办理论宣讲大赛、党史、校史等知识竞赛;创排《红色职院 百年弥新》《百年工校万年红》《红色精神永传扬》等音舞诗画红色剧目,打造“专题+艺术”特色思政课,多元化的“打开”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知、陶冶情怀情操、坚定理想信念。
聚焦网络课堂,拓宽途径搭建学习“大平台”
学校利用各种网络平台,进行多渠道宣传,多典型引领,多方位教育,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在学校微信公众号推出“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系列典型人物和事迹报道专栏,宣传发布先进典型;聚焦“思政课建设”“红色走读”,开设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作品展播等专栏,成为宣传引领与网络思政育人新阵地。多篇“大思政课”建设文章在《学习强国》《中国网》《江西思政》《中国教育在线》《大江网》等主流媒体报道,最大限度提升思政育人“维度”。
在德育教育宣传方面,利用班会课、主题团日、德育讲座等,努力构建思政育人新平台;周末利用网络向学生发布青年大学习、时政要闻、先进典型人物事迹等思政素材,在网络媒体第四课堂开展“吾声初心”红色影视配音大赛、“润物吾声”线上宣讲栏目、红色微电影展播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思政网络课堂“活”起来,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达到宣传和教育的目的,逐步构建了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思政教育学习“大平台”。
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宇剑下宿舍
“黄埔三杰”之首蒋先云侄孙蒋美成致贺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一百周年校庆
开国少将王耀南之子王太和致贺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一百周年校庆
文字/汤 瑾
图片/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肖昕宇
责编/欧阳鑫
总编/王磊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