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BBC这部纪录片只为激励孩子对这个世界永远好奇

教育   2024-08-31 16:55   辽宁  

自公众号“少年商学院”(ID:youthMBA)微信ID:youthMBA作为领先的国际素质教育平台,少年商学院通过世界名校通识课帮助6-15岁孩子发现兴趣并树立目标。

文 | 米饭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主编

在问题面前,总有聪明人能找到多种解决方法,但是极少有人能够以持之以恒的精神去解决。当孩子从小遇到困难时,往往第一想法是退缩。这是人的本能,遇到难题不想面对而是想方设法逾越这条鸿沟。
 
教导孩子摒弃这种本能,并且迎难而上,坚定自己一定能够解决困难的信念来解决问题,是培养孩子内在力量和持久毅力的关键因素,对于提高未来孩子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部太空探索纪录片——《最远的地方》(The farest)。这部纪录片由BBC设计制作,它记录了美国NASA为了探索宇宙奥秘,而将研制的“旅行者”号探测器送上太空,驶入了无尽的宇宙旅途的整个过程。
 
这部片子既可以使孩子们了解宇宙太空的奥秘,又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并让他们学习到研发人员解决过程中各种各样困难的不懈精神。(拉至文末,查看获取该纪录片的资源获取方式)


如果给你6个星期的时间,
让你在一张唱片中记录下整个地球,
然后作为礼物送给外星人,
你怎么做?
这安全吗?这可行吗?这合乎伦理吗?
真的有外星人给我们回应吗?
以上种种,
以及其他的宇宙相关问题,
有一位勇士,
已经用自己的“血肉之躯”
帮我们探索了几十年,
并将继续探索下去。

(旅行者2号探测器已到达太阳系边缘)

几十年来,
像一位英勇的战士一般,
他横跨了整个太阳系,
从一颗星到另一颗星,
不断地发现、征服再离开。
他让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的世界,
或许、也让世界看到了我们,
他就是——旅行者号。
 

很多很多年以后,
旅行者号甚至有可能成为,
我们曾经存与世上的唯一证据。
与浩瀚的宇宙相比,
它就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引擎,
但它几乎获得了地球上所有人的支持。
如果旅行者是一个人,
那它就真的应了那句话:
当你为梦想拼搏的时候,
每个人都会为你让路。
 

虽然令人难以置信,
但我们在上世纪70年代就做到了这件事。
1977年,一队科学家和工程师们,
发起了一项充满野心的任务,
那就是——探索太空。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它们的大气是怎么样的?
它们的卫星又是如何呢?
在当时,
除了通过望远镜而了解的一点点光亮,
人们对这些几乎一无所知。
 
大概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人们都想知道角落里面有什么。
为此,科学家们进行了长达5年的规划,
经过无数次数学计算,
动用了至少65000个配件,
终于使旅行者号成功升空。
 

然而旅行者并非风光无限,
从升空开始它经历了诸多磨难。
由于资金有限,
当时只制作了两架探测器,
“旅行者1号”与“旅行者2号”。
 
旅行者1号起飞时,推进剂管路有泄漏,
导致它在第二级时没有提供足够的推力。
科学家们紧急协商后,
指挥推进系统使用1200磅额外的推进剂,
在燃料耗尽之前,
它只有三秒半的时间做最后冲刺。

3秒半,试想一下,
如果你哈欠打得长了点,
都比这个时间长了吧?
幸运的是。
旅行者1号似乎比我们想象得强大。
它抓住了生存的机会,
在这三秒半的时间里,
进入了应有的轨道。
 

旅行者2号同样命途多舛。
它在发射之后不能控制住自己,
随着火箭的飞行,不断的摇晃,
它以为自己发生了错误,
于是自动关闭各种机器,
陀螺仪也停止了工作。
科学家们面对人们的质疑,顶住压力,
在一段紧张的研究之后,
终于让旅行者号恢复了正常工作。


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成就的背后是无数的艰难险阻,
科学家和工程师们,
凭着持之以恒的信心闯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而这部纪录片也为孩子传达出,
这样一种披荆斩棘,不断前行的精神。
 
对于家长教育孩子来说,
我们要如何锻炼孩子这种持之以恒的能力呢?
人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
是在一次一次的挫折中锻炼增强的。

(科学家们回忆当时的情景,深有感触)

就像当初科学家们,
修复旅行者2号在太空中遇到的磨难。
它靠近土星环,走到了行星的背面。
有几个小时与地球无法联系,
并疯狂地弹出错误的信号。
工程队反复转动小马达的齿轮,
终于使润滑油进入到齿轮里,
旅行者2号经过这样反复的摩擦,
才得以继续前行。
 
为了使大家能理解旅行者号的工作原理,
科学家们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使这项任务成功的关键之一
是重力推进
当你飞过木星的时候,转过头来
然后借助一点来自木星轨道的速度
就像弹弓一样”
 
外行星所在的位置,
为旅行者号提供了一个机会。
一次罕见的整齐队列,
意味着它穿越太阳系时所需的时间,
能够被消减,
行星这样整齐的队列,每176年才有一次。

(当时的行星队列)

难以想象,如果当时的科学家,
没有不顾一切地为理想奔走相争,
我们究竟还要等多少年,
才能一睹太空真容。
 

我们要告诉外星人我们的一切吗?
我们要通过什么与他们交流呢?
当时的科学家、天文学家们,
为人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金唱片”。

很快,这张并不属于动力组织的,
用于展示地球文化的,镀金铜板声像片唱片,
成为人们的首要关注对象。
因为任何一种与外星生命联系的努力,
都比知道什么化学成分,
抑或是是发现某种矿物质更引人入胜。

一张老式黑胶唱片,
给了人们无比珍贵的两个小时。
一小时专门刻录音乐,
另一个小时则包含了各种各样自然的声音,
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问候。
六个星期,要在一张唱片内体现整个世界,
这项挑战,绝不亚于任何一个技术问题。

 
为了使它的寿命长久一些,
人们选择了金属材质。
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它承载着人类与外太空生物交流的所有希望,
它是我们“对未知的询问,对宇宙的展示”
 
这张唱片预计可在宇宙间保存10亿年之久,
科学家们在上面刻上了地球的位置,
以及我们的太阳系。
如果真的有外星人收到信号,
那就要靠我们未来的科学家——
我们的孩子们,
来继续探索了。
 
(当年的科学家,将自己的孩子对宇宙星空的问候语录制在“金唱片”中)

岁月流逝,
旅行者仍在太空中勤勤恳恳地工作。
1989年,当旅行者2号离开了海王星,
它的行星路途部分也到了结尾,
它就那样一往无前地继续飞过去,
只留下身后美丽的新月状海王星和崔顿。
 
(旅行者号身后美丽的新月状海王星和崔顿)

这其实有一点催人泪下,
人们为这项任务投入了很大的精力,
正如当年参与研究的科学家们称:
“这是一场感性之旅的尽头”
人们甚至为旅行者号举行了欢送仪式。
 
与此同时,
旅行者号并没有停止它前进的道路,
它仍然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航行。
这时,人们突然想让它转过身,
为太阳系拍一张绝无仅有的照片。
 
当然有人反对,
因为这毫无科学依据。
但另一些人坚持,他们只想它从一个,
距离家乡四十亿英里远的地方,
在1990年的情人节,
转身为我们拍一张家庭照片。
 
(旅行者号回头为我们拍摄的家庭照片)

就是这张照片,
地球就隐藏在这些光线之中,
或者说,这是阳光下的地球。

这里,我们引入当时科学家的一段话:
“你可以看到
它实际上小于一个像素点
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一个蓝点
在那个蓝点上
你所知道的每一个人
和你所听过的每一个人
以及每一个居住在这里的人
都过着自己的生活
这个观点强调了我们的责任
来保护和珍惜那个蓝点
我们唯一的家”
 
的确,我们的地球对于整个宇宙而言,
就像浩瀚沙海中的一粒沙。
得益于旅行者号的拍的照片,
人们有更直观而震撼的感受。
 

2012年,
旅行者1号成为首个脱离太阳系的人造物体,
它飞出太阳系,进入星际空间。
时至今日,仍然在茫茫宇宙深处继续前进,
在无边的星际空间里,
旅行者1号要熬过4万年的孤独,
才能到达下一个恒星系。
而旅行者2号也已经探索了,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及它们的卫星,
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外星人真的存在吗?
他们知道如何使用我们的“金唱片”吗?
他们眼中我们的问题是幼稚不堪,
还是复杂到难以理解?
宇宙的边界究竟在哪里呢?
随着旅行者号冲出了太阳系,
人类的好奇、智慧与勇气也在持续迸发。


写到这里,
学院君其实在想。
科学并不只是呆板冰冷的数据,
其实就像文字一样,它们是有温度的,
甚至更甚于情感。
旅行者号的存在,
真正把人类的未来,带到了星辰大海。
 
成年人的思维有时候存有定势,
但孩子们总有无限可能,
他们的眼界与未来,
就像照片中地球周围的光芒。
希望每一个孩子,
都有穿透宇宙的思想,
以自己独有的姿态,存在世上,
永远热情,永远好奇;
永远坚持不懈,永远充满希望。

—  THE END  —

合璧儿诚意推荐,转载请授权,责编:聆语


更多精彩讲座请查阅



四岁送女儿上私立名校-我不是土豪,请叫我‘孟母’ 

干货实录:清华爸爸揭秘如何三个月备战7+考入名校德威(Dulwich)

英伦择校:公立小学中上生逆袭伦敦顶级男校圣保罗公学8+

英国择校系列讲座:10+ 公校升入英国顶级私立中学实战访谈

英国小升初(11+)| 择校路上的第一大关口 你的孩子到底有多少选择?

11岁的人生大考完胜经验分享:西敏寺,伦敦金融城男校还是顶级公校到底怎么选?

英伦择校12讲:牛津博士谈取舍顶级私立中学和文法学校 — 奖学金助学金面面观

(独家)2017年最新英国私立中学牛剑入学比例排名

英伦择校:Clarks VS Prada 好公校还是好私校上哪个?——公校转私校心得分享会(附名)





合璧儿
合璧儿以“东西文化,合璧育儿”为理念。 核心团队每日跟新,奉上来自伦敦,蒙特利尔,上海,西安,沈阳....世界各个角落的最新教育理念和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