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烂漫时》被夸爆,但这一部更值得看!

教育   2024-10-08 16:22   辽宁  

文 | 米粒妈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米粒妈频道 (ID:MilimaPinDao)


趁着假期,米粒妈狠狠补刷了《山花烂漫时》这部电视剧。


电视剧的主角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传奇校长张桂梅,剧情也是根据校长的真人真事改编的。


但说实在的,这部剧刚出的时候,我本来是拒绝的,因为之前期待满满地看了《我本是高山》之后,结果直接被骂上热搜。


电影不仅扭曲了很多事实,还把张校长给魔改得一塌糊涂,大家看了都气愤不已。


所以当这部同样讲述张桂梅校长与华坪中学的电视剧一出来,米粒妈还以为又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作品。


可是米粒妈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了一些片段,竟然真的看进去了。



我们都知道,校长建起了学校,严格要求学生们,托举山区女孩走出大山改变命运,送走了无数毕业生,如今她们在各行各业熠熠生辉。


但在那之前,学校是怎么一点一点建起来,张校长又是怎么一个一个把辍学的学生劝回来的呢,我们并不清楚。


这部剧,就把重点放在了张桂梅从无到有创办了女高,到送走第一届学生的这段艰辛往事里。


剧中没有刻意煽情、卖惨,只是把创立女高的过程具象化地展示了出来,还原度非常高,甚至桩桩件件都找得到原型。


还记得张校长的事迹第一次被大众所认识,是当时她去北京开党代会之后,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后,出现在一篇报道里。



这里米粒妈多说一句,电视剧里,这里的细节很还原,现实中张校长说,当时她去北京参会时,一位女记者悄悄示意她裤子破了洞,这一幕也被搬进了剧中。


在那篇报道里,她讲述了当地的贫穷和教育困境,也正是通过这篇报道,她向全社会传递出了自己要创办女高的梦想和决心。


梦想和决心被看到之后,张校长得到了来自政府部门的支持,还获得了两百万的专项资金,用于筹办女高。


但有了钱和政府的支持,还远远不足以从无到有地创办一所学校。



首先,建学校要有土地,这就涉及到城建、城市规划等部门的测评、审批,土地批下来后,还得找到靠谱的建材、设计、施工单位。


其次,学校的老师需要编制,得申请专项的财政预算,还要做好学生的学籍档案管理,学生的食宿补贴,学校的水电使用,消防安全问题……


总之,建一所学校,需要各个部门全力配合支持,才有可能。


这么多个难关,只有张校长一个人去闯,甚至是横冲直撞。但在当地政府和教育局的积极配合之下,这所免费的女高,终于建成落地了。


但,更大的难关还在后面。



从大山的农户里捞女孩出来读书,在当时可以说是天方夜谭。


“看似是一个读书的小事,其实牵扯到农村生态的方方面面。你说你把女孩弄去读书,那连带着一村女孩都想去读书,这女孩都出去了男的怎么娶老婆,彩礼送不出去这姑娘家的地就没钱养,没地就没生计,人就没钱活下去。”


这样的观念,既丑陋,又现实。


但最终,我们知道,张校长成功了,她拉着无数个大山沟里的女孩,头也不回地跑了出去,跑向了姑娘们的光明未来。



米粒妈记不清跟着剧情哭了多少次,又哭着笑了多少次。


弹幕里说“演得都这么难,现实要难成什么样”,但张校长和老师们,就顶着这样的“难”,硬生生地闯出了一条路。



米粒妈觉得,这部剧好看,不仅仅是因为那些我们已经耳熟能详的感人事迹,还在于,它把一个完完整整的人,呈现在大家面前。


她爱漂亮,她会跟老师们讨论好用的雪花膏,也会给学生讲述自己当年的风华正茂,她从不吝啬自夸,更不吝啬夸奖孩子们。


她苦中作乐,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忘记用乐观的精神,感染着华坪女高的每一个姑娘。


这部剧的剧名也十分的恰如其分,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张桂梅校长就是那个用尽全力浇灌漫山遍野春花的人,她人性的光辉,教育者的初心,都是那么的闪耀。


这部电视剧,让我想起来另一部感人至深的纪录片《教育家精神》。



纪录片共有6集,每集半小时左右,讲述了从甲午海战之后到21世纪的现代,那些感人至深的教育家的故事。


在他们的故事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叫做“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正是有了他们这样优秀的教育家,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才会在充满阳光的课堂里茁壮成长。



纪录片一开篇,就介绍了中国教育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这所由北大、清华、南开联合组成的大学,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这是一所诞生在侵华日军战火中的大学。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南开大学被日军的炮火炸为废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被迫停止办学。


最终,三所大学决定联合西迁至昆明,于1938年4月成立西南联大。



三大顶级名校校长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联合主持校务,豪华师资力量也全部聚集于此。


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胡适、华罗庚、吴大猷、梁实秋、钱钟书、朱光潜、陈寅恪、钱穆、冯友兰、金岳霖、汤用彤……


这样星光璀璨的教学阵容,在风雨飘摇的岁月里,为一代代学子们传道、授业、解惑。他们把每一堂课,都当作“最后一课”,传承着中华文明的薪火。


清华校长梅贻琦主持校务期间,推行通识教育理念:大学一年级不分院系,先统一学习国文、英文。


梅贻琦校长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所以他要求“越是普通的课,越要高级的老师教”。



当时的英文由钱钟书、卞之琳、吴宓等教师授课,有外教来开设法、德、日文学和语言课程,时不常还有俄文、拉丁文、希腊文、梵文课,可以说是当时全中国最高水平的外文教育。


自由,是西南联大最大的特色,学生选课、老师教课,甚至教材、授课方式,都是可以自由选择的。


比如同一门《中国通史》,每个老师上课的侧重点都不同,吴晗主要讲制度演变,孙毓棠侧重经济,钱穆讲的是他《国史大纲》里的观点……


这样先进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出的学生也毫不逊色,逐渐成长为中国脊梁。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老母亲们对这首童诗一定不陌生,这是一年级课本中的一篇。


这首诗用生动优美的意向,朗朗上口的韵脚,带着孩子们走进了语文世界。



这首儿童诗,就是著名的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的作品。


1917年,23岁的叶圣陶来到江苏省苏州市甪直镇,在当时的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当时,很多人只把教书当做聊以谋生的职业,但叶圣陶却觉得,教育史启发民智的神圣工作。


看着老学究们居高临下的态度,用着晦涩拗口的古旧教材,叶圣陶决定主持编写中国最早的白话文教材。



眼看着新中国成立后,各地中小学教材并不统一,水平也参差不齐。于是,被任命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任社长的他,开始带领着出版社的同仁,为三千万中小学生编写通用教材。


在叶圣陶看来,课文是中小学语文课本的重要一环,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对开启智力、培养道德、提高审美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他对语文教材的选文提出了“无篇不精、文质兼美”的要求。



在编写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时,叶圣陶分别邀请了精通法语和标准普通话的两位专家,共同研究语言细节,懂法语的先生推敲译文,精通普通话的先生反复诵读,一直修改到上口顺耳为止。


由叶圣陶亲自审定的“语文”两个字,也首次出现在中国教育史上。



叶圣陶和他同时代的文化大师们,开民慧、启民智,以大大的才学编写着小小的课本,把深厚的学养变成无声的春雨,沁润着学生们的心田,浇灌他们成长为国家栋梁。


除了这些开创了先河的教育家们,还有很多像张桂梅校长一样平凡而伟大的教育家。


比如重庆市盲人学校校长李龙梅,她说特殊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灵魂。



她创办了盲童管乐团,并带着孩子们走上了冬季残奥会的舞台表演。


教育是一件最有人情味的事。


不论是父母的家庭教育,学校的课堂教育,还是社会的人际教育,每一处有关教育的细节中,都少不了人情流动的意味。


卡尔·雅思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愿我们的孩子都得遇良师,愿我们的孩子都拥有阳光的灵魂。


作者简介 :作者米粒妈,美国海归、畅销书作者,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专注于科学育儿、亲子阅读、剁手推荐。新书《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火热上市!5-12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 (ID:MilimaPinDao ),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ID:milima666)。

—  THE END  —

合璧儿诚意推荐,转载请授权,责编:聆语


更多精彩讲座请查阅



四岁送女儿上私立名校-我不是土豪,请叫我‘孟母’ 

干货实录:清华爸爸揭秘如何三个月备战7+考入名校德威(Dulwich)

英伦择校:公立小学中上生逆袭伦敦顶级男校圣保罗公学8+

英国择校系列讲座:10+ 公校升入英国顶级私立中学实战访谈

英国小升初(11+)| 择校路上的第一大关口 你的孩子到底有多少选择?

11岁的人生大考完胜经验分享:西敏寺,伦敦金融城男校还是顶级公校到底怎么选?

英伦择校12讲:牛津博士谈取舍顶级私立中学和文法学校 — 奖学金助学金面面观

(独家)2017年最新英国私立中学牛剑入学比例排名

英伦择校:Clarks VS Prada 好公校还是好私校上哪个?——公校转私校心得分享会(附名)





合璧儿
合璧儿以“东西文化,合璧育儿”为理念。 核心团队每日跟新,奉上来自伦敦,蒙特利尔,上海,西安,沈阳....世界各个角落的最新教育理念和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