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工程】来北渔路,看新疆、青海、云南和广西等地的特色非遗作品!

文摘   2025-01-16 20:15   上海  

长宁文化艺术中心近日推出了“春雨工程——长宁区对口支援地区优秀非遗作品特展”,将来自新疆、广西、青海、云南的特色非遗作品汇聚于“非遗快闪橱窗”内,为冬日的长宁街头增添一抹浓郁的文化色彩。



北渔路95号,长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外墙的“非遗快闪橱窗”,宛如一个个时空隧道,将来往市民带入不同地域的文化空间。五个橱窗之间既保持了各自风格特色,又在视觉上呈现出联动的立体画造型,形成了一条体现五地风貌的风景画画廊。



作为东道主,长宁区的展示橱窗主题为“长宁海派非遗客厅”。蛋雕、丝绣等十余件非遗作品被错落有致地摆放在木质家具上,不仅是展品,也成为了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在展现长宁非遗的魅力的同时,蕴含着“开门迎四方来客”的寓意。


新疆克拉玛依以其独特的戈壁滩地貌著称,此次克拉玛依橱窗主题正是“大地色戈壁滩”。橱窗布置时,特别融入了克拉玛依的城市标志——大油泡,并铺设大地色地毯,力求真实还原戈壁滩的自然风貌。窗花部分还精心绘制了钻井设备的剪影,生动展现了克拉玛依油田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第一个大型油田的鲜明特色。橱窗内,剪纸、金丝玉、紫砂、绒花等非遗项目,让观众领略了新疆独特的文化魅力。其中的金丝玉吊坠更是以其独特的质地和精美的工艺,吸引了不少来往市民驻足欣赏。


云南红河的展区则是一片橙红色的海洋,这一色调灵感来源于当地广泛分布的红色砂页岩地层。纸质蜂窝球与泡雕山体元素的运用,凸显了绿春县“天空之城”的独特风貌。哈尼族服饰、紫陶及周边文创作品陈列其中,尤其是“建水紫陶”,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其历史悠久,传承至今,展现了红河州非遗项目的深厚底蕴。哈尼纹样服装绣片与银饰制作的“哈尼风”文创手工冰箱贴,更是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成为展览的一大亮点。



广西柳州展区以蓝色为主色调,藤球元素的米白色与之相得益彰。以螺蛳粉为灵感的窗花和广西苗族特色服饰纹样,让参观者仿佛置身于柳州的街头巷尾。苗族银饰、特色服饰和饮食文化等非遗作品,展现了柳州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魅力。苗族银花冠和项圈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让不少市民赞叹不已。作为柳州一大非遗特色的“螺蛳粉”,此次也以别样的形式在柳州展厅中亮相,颇具趣味。



青海果洛的展区则是一片绿色的草原,草球元素与草原主题互相结合,律动的云、滚动的草球、奔跑的牦牛,还原了果洛州大草原的场景。其中摆放的冬虫夏草挂坠、牛角梳等非遗作品,深入地展现了甘德县的民族特色文化。

这些特色展品,不仅扮靓了冬日的北渔路,还让来往市民感受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时不时有人驻足观赏,拍照留念,沉浸在这些非遗作品所带来的文化氛围中。“刚走出北新泾地铁站,马路对面就是这么个展览,仿佛走进了新疆、广西、青海、云南,感受到了独特的文化魅力,特别有趣。”市民金女士说。

近年来,长宁区持续推进落实“春雨工程”,不断深化与新疆克拉玛依市、广西柳州市、青海果洛甘德县、云南红河绿春县等地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优质文旅资源向边疆民族地区流动,激发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活力,进一步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精神生活,助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此次《春雨工程——长宁区对口支援地区优秀非遗作品特展》的举办,旨在加强非遗保护工作,进而巩固前期“春雨工程”文化交流活动成果,让优秀传统文化作品更好地走向大众视野。展览为非遗传承人搭建了展示自身技艺的舞台,提供了同行间交流学习的良机。同时,也为非遗产品开辟了展示与价值转化的空间,为后续发展注入新动力,使其能够不断吸纳创新创意和先进理念,打造出更优质、更契合大众需求的非遗文创产品。接下来,“非遗快闪橱窗”还将展出更多非遗精品,让来往市民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来源|上海长宁


上海长宁文旅
长宁区文化与旅游信息发布与推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