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城市的每一秒都是故事。1月起,长宁区文化和旅游管理事务中心与东方广播中心共同推出《倾听长宁:海派考古》声音纪录片第3季,陆续上线。第三期,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不一样的宋庆龄陵园。
漫步在宋庆龄陵园,时常会被草木的无限生机所吸引。这里不仅有庄严肃穆的龙柏、铅笔柏,也有腊梅园、牡丹园、月季园,形成了一个天天鸟语花香、四季都有花开的生态园林。
原来,宋庆龄陵园在规划时,就不单纯是一座墓园。除了纪念宋庆龄的区域外,还融合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和创意空间,国内首家儿童博物馆便是其中亮眼的设施之一。
1996年建成的上海儿童博物馆坐落于宋庆龄陵园的东南部,开放占地9000平方米,几何造型、五彩斑斓的建筑,散布在广场、廊架、绿荫和水波之间,就如同一块块积木垒成的宫殿,充满童趣和想象。
2006年和2016年,上海儿童博物馆进行了两次展区功能提升改造。孩子们可以在航海厅、航天厅、月球厅等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可以在“旅行@家”里领略不同文化的风采,可以在“骨碌学堂”里体验丰富多彩的活动……这里是让孩子们尽情尝试、快乐成长的空间。
宋庆龄一生没有子女。但她说,“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 ,她也把满腔的母爱都献给了普天下千千万万的孩子们。在她长眠之地,辟出这块“儿童小世界”,正是她一生挚爱孩子的映照。
宋庆龄带领着中国福利会开创了儿童事业很多个“第一”:第一家寄宿制托儿所和幼儿园、第一所妇幼保健院、第一座少年宫等等。同时,她希望孩子们还能改变精神贫瘠的状况。为此,她主张创办了第一本综合性儿童杂志、第一家儿童艺术剧院,通过文学、舞蹈与戏剧等形式来“点亮孩子的想象力”。
1947年初,29岁的任德耀走进上海北苏州路颐中烟草公司大楼中的中国福利基金会办公室时,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未来将从此起步。接待他的是廖仲恺和何香凝之女廖梦醒。她转述宋庆龄的初衷是,给贫苦儿童创造精神食粮,让他们从舞台上看到生活的未来和希望。儿童剧团的首演剧,宋庆龄希望是鲁迅翻译、董林肯改编的苏联儿童剧《表》。
一个月后,任德耀再前往中国福利基金会,在不足15平方米的办公室里,见到了神态安详的宋庆龄。
#
声音纪录片
宋庆龄:德耀,剧目开始排练了吗?
任德耀:是的,夫人,挑了一些小演员了,不过有些不识字,教起来比较慢。
宋庆龄:演戏的小演员要多多从贫苦的流浪儿、孤儿中招生。不识字没关系,自己演自己,才会有真情流露,才能打动人。
任德耀:我过来的时候,经过肮脏的苏州河边。一路上看到有许多衣衫破烂的孩子。那一刻,我也意识到,除了让他们有饭吃、有屋住、有书读,他们还需要什么?需要大量的精神食粮。
宋庆龄:是啊,德耀,现在这些孩子的生活是困苦的,他们需要看戏,需要汲取能量。孩子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点燃他们的想象力,是最有意义的事情。首演日,我一定去剧院看孩子们!
那一刻,任德耀决定了自己一辈子要做的事:点燃儿童的想象力。因为宋庆龄的一句话,他把“不是小儿科”的儿童剧,当做了自己舞台艺术的落脚点。
1947年4月10日下午3点,儿童剧《表》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上演。许多小观众都是宋庆龄请来的,其中有不少福利站的孩子——他们从来没有进过剧院,更没有看过反映孩子自己的戏,他们好奇又兴奋,把手都拍红了。宋庆龄坐在孩子们中间,看到他们第一次陶醉在艺术中,连连感慨:创办儿童剧团这一步是做对了。
儿童剧《表》在戏院举行了四场为救助儿童的慈善筹款演出后,又到贫民区免费公演,反响强烈。
除了“上海儿童博物馆”,紧邻宋庆龄陵园园区东北侧的“虹•1286”展馆,也是近年来新增的一处文化亮点。这个由老厂房改造而成的空间,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貌,还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宋庆龄陵园,正一步步接近“不止是陵园”的设想。
伴随着最后一期的推送
《倾听长宁:海派考古》
声音纪录片第3季
迎来了收官时刻
通过聆听到长宁悠久的历史回响
感受到了那份属于海派文化的独特韵味
我们期待通过声音再次相遇
继续倾听那些被岁月温柔以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