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非洲经济稳健前行 对华合作持续推进

学术   2025-01-03 16:54   湖南  



     2024年,面对保护主义上升、地缘冲突动荡频发的国际环境,非洲经济总体保持稳健。这一年,非洲国家通过深化内部改革与加强国际合作,在经济结构优化与升级方面取得成效,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农业等领域取得进展。

这一年,中非合作成为亮点。双边关系提质升级,合作持续深化,为非洲提供更多资金、技术和经验支持,为非洲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增长稳健趋势向好

2024年,非洲经济保持稳健增长。非洲开发银行发布的《2024年非洲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4年非洲经济增速将升至3.7%,高于全球平均增速3.2%,并有望在2025年升至4.3%。在2024年全球增长最快的20个经济体中,非洲国家将占据10席。

非洲大陆区域间经济发展形势存在差异,但总体呈现增长势头,其中东非和西非地区最具活力。《2024年非洲经济展望》报告显示,得益于基础设施投资和区域合作深化,东非地区继续引领非洲经济,增长率预计将从2023年的1.5%大幅上升至2024年的4.9%。西非地区2024年经济增速预计达4.2%,高于2023年的3.6%。

2024年3月2日,在尼日利亚拉各斯,一列轻轨蓝线列车驶入码头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韩旭摄

经济结构相对多元化、非资源依赖型的非洲国家2024年经济表现亮眼。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在区域一体化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拉动下,2024年卢旺达经济预计将增长7%;得益于电信、制造业投资以及农业出口强劲增长,科特迪瓦经济预计增长6.5%;在农业和制造业推动下,埃塞俄比亚预计增长6.1%;因农业和旅游业复苏,肯尼亚经济增速有望达到5%。

相对而言,资源依赖型国家表现欠佳,例如尼日利亚因石油产量低迷和改革阵痛,预计经济增长2.9%。

经济多元化特征明显

2024年,非洲经济发展多元化特征愈发明显。区域经济一体化、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成为推动非洲经济向好的重要驱动力。

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目前,《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已在喀麦隆、南非、加纳等国落地,为非洲国家经济增长创造新机遇。据预测,自贸区启动后,非洲内部贸易额有望从2023年的1922亿美元大幅增长至2030年的5200亿美元。

2024年7月24日,在毛里求斯东部弗拉克区一家糖厂,工人在车间内监测蔗糖的生产。新华社记者凌馨摄

数字化转型成为非洲经济增长的另一大亮点。非洲各国积极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推动数字经济和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国际电信联盟数据显示,非洲大陆互联网用户数量从2014年的1.81亿增加到目前的近6.46亿,预计2029年将达到11亿以上,为非洲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创造有利条件。

伴随数字化转型,移动支付迅速在非洲崛起。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信息组织发布的2024年相关行业报告显示,2023年非洲的电子货币用户注册账户数达8.56亿,占全球注册账户的49%,新增账户更是占全球的70%以上。

此外,非洲各国还通过设立科研基金、建设科技园区、吸引海外人才回流等措施,有力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

对华合作提供持久动力

非洲经济整体呈现稳健增长态势,但仍面临多重挑战。IMF指出,全球经济环境不稳定、高通胀、借贷成本上升、气候灾害以及政治动荡等因素,正对非洲经济前景构成持续压力。

肯尼亚经济学家詹姆斯·希克瓦蒂强调,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通信、能源等领域的短板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非洲国家间的贸易壁垒与争端依然存在,阻碍区域市场融合。希克瓦蒂指出,肯尼亚与乌干达之间的牛奶争端等问题,凸显各国在经济压力下的内顾倾向。

为应对挑战,非洲国家积极寻求与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加强合作,努力提高经济治理能力,增强抵御外部风险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中非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持续加大对非洲区域互联互通的支持力度,从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为非洲发展全方位赋能。

这是位于白尼罗河上的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航拍画面(2023年12月14日拍摄)。新华社发(王剑摄)

2024年,埃及和埃塞俄比亚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通过金砖机制扩大对华合作。9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进一步夯实中非合作基础。11月举行的第七届进博会吸引众多非洲企业参加,为非洲商品进入全球供应链开辟通道。12月1日起,中国给予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为非洲产业发展提供契机。

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全部机组实现发电并网目标、尼日利亚拉各斯轻轨红线项目一期通车、肯尼亚斯瓦克大坝主体建设基本完工……在中非合作论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机制框架下,中非携手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成果遍布非洲大陆。


关于我们

      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系由湖南省委常委会提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提出的“八大行动”,立足湖南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两个国家级平台,推动中非经贸合作交流长效机制的智力支撑平台。
      研究院是在湖南省商务厅业务指导下,由湖南大学牵头,吸纳中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共同组建,旨在为推动建设中非地方经贸合作新高地提供决策支撑,为解决中非经贸合作发展中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为中非经贸可持续发展输送和培养复合型经贸类人才(含本硕博/留学生/高管培训等),为中非经贸合作企业现实需要开展咨询服务。
      研究院设有秘书处、专家委员会以及4个研究基地。其中,湖南大学研究基地侧重中非经贸合作领域的研究,中南大学研究基地侧重中非矿业、铁路及医疗合作研究,湘潭大学研究基地侧重中非法律与人文交流研究,湖南农业大学研究基地侧重中非农业发展与合作。研究院常设行政地点位于湖南大学“两山一湖”双创基地。


转载 | 央广网

编审 | 刘闻嘉

责审 | 肖皓





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
专注中非经贸主题,了解中非经贸相关信息,分享中非经贸相关智库成果及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