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加斯加,世界第四大岛,地处非洲大陆的东南海面上。虽远隔重洋,但身上流淌的华裔血脉,让马达加斯加驻华大使罗班松·让·路易与中国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这里我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是外国人,中国就是我的家乡。”
早在2008年,罗班松就以马达加斯加青年和体育部部长的身份参加了北京奥运会,此后多次到访中国,2019年底抵京担任驻华大使。“我是北京城市发展的见证者。”罗班松十分感慨,“从基础设施到科技创新,从经济增长到居民收入,北京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每一天都能看到新变化!”
北京最大特质在于“首都”二字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北京的话,那就是‘现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澎湃强劲的科创活力、洋溢着朝气的北京市民……都让罗班松深深着迷,“毫无疑问,这是一座承载梦想、无惧挑战的未来之城。”
“首都”二字赋予北京厚重的历史积淀与独特的城市特质。罗班松认为,“北京与中国其他城市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是首都,这里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承载了国家政务活动和国际交往功能,而且北京市民非常识大体、顾大局、有觉悟。”
如果有朋友来北京游玩,罗班松首先推荐的是天安门城楼及天安门广场,“因为这里是中国的‘心脏’,中国人民都向往,是最能代表首都北京的地方。”他还一口气列举了故宫、长城、国家博物馆等不同的地方,“这座美丽的城市,有太多地方值得参观体验。”
“北京一直在发展变化。”工作之余,罗班松喜欢在街巷间漫步观察这座城市的成长,也曾登上长城感受这一世界奇迹的雄伟壮丽,徜徉于博物馆,深入探究中华文明、北京文化,在潮流时尚的购物广场体验国际大都市的繁华。他感叹道:“我已经彻底被这座城市的魅力迷住了。”
为非洲国家带来希望与机遇
今年九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隆重举行。习近平主席在峰会开幕式讲话中擘画新时代中非合作新蓝图,郑重宣布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
“这为广大非洲国家带来希望与机遇。”谈及此次峰会对马达加斯加的重要意义,罗班松十分振奋,“两国升级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农业、能源、矿产和基础设施等领域都有着巨大合作潜力。在中国的帮助下,马达加斯加必将迎来更好发展,实现国家振兴。”
农业在罗班松的合作事项清单里排在首位,“中国对马达加斯加长达十余年的杂交水稻技术支持,帮助当地农户实现增产增收。北京农业科技发达,特别是种子产业领先。”近几周,他的一项重要行程便是到在京农业科研机构寻求更多合作机会。
马达加斯加有句民间谚语,“种稻不易,惟有协作,才有收获”。罗班松愿两国“稻水之情”可以进一步提升,“希望在京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在马达加斯加设立研究站点,与当地农业管理部门和大学等开展深入交流合作。相信在中国支持帮助下,马达加斯加一定能很快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的目标。”
今年马达加斯加首次参加进博会国家展,得以在更大平台上推介本国优质商品。罗班松在采访中热情介绍,“部分矿产品、羊肉等已经开始出口到中国市场,马达加斯加的羊绒柔软细腻、香草风味独特、可可香气浓郁,我们愿意推动更多好产品走向北京市场。”
经贸合作之外,北京作为超大城市所展现出的高效管理能力,也让罗班松印象深刻,“希望北京在电力保障、城市供水等基础设施领域,给予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等城市更多先进管理经验分享和技术支持。我们也愿意推动相关城市组织代表团来北京‘取经’。”
中马一家亲
“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罗班松非常赞同这句话。
中马两国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早在公元13、14世纪,两国人民就被海上丝绸之路联系在一起。罗班松介绍道,19世纪,又有一大批中国人来到这里生活定居,1972年中马两国建交,“现在马达加斯加很多城市里都有华人,在独立日等节日的时候,大家会像大家庭一样聚在一起庆祝。”
“中国文化在马达加斯加很受欢迎,年轻人对武术等非常热爱。”在罗班松看来,孔子学院、鲁班工坊项目等为两国人文交流和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平台,“这让中国文化更深入地走进马达加斯加民众中间,我们也愿意把更多中国电影、音乐等艺术作品介绍到马达加斯加。”
罗班松同样希望中国人民更多了解马达加斯加这个美丽的国家。“马达加斯加有着5000公里的海岸线,全年阳光充沛,拥有丰富多样、别具特色的动植物景观,我们希望能够在明年吸引100万名中国游客到马达加斯加旅游。”他说。
“西北部的诺西贝岛是度假天堂,因盛产依兰等香料作物,全年都弥漫着植物的清香;东部的圣玛丽岛是观鲸胜地,可以欣赏到鲸鱼群游等壮观景象。”罗班松把自己心目中最漂亮的两座岛屿推介给北京市民,希望两地进一步增进旅游合作。
“中马一家亲,欢迎到马达加斯加来!”罗班松用中文发出诚挚邀请。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署长、非洲区域局局长的阿洪娜·埃齐亚孔瓦(Ahunna Eziakonwa)在会议期间发言指出,今年的会议主题直指非洲当前发展困境,地缘政治紧张,多边主义减弱,跨国挑战与多国合作框架间日益脱节。
埃齐亚孔瓦指,当前全球正处于不确定性加剧的十字路口,非洲传统金融框架正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对创新发展融资的需求更加紧迫。埃齐亚孔瓦强调三个关键领域。她认为这些领域具有变革性,或改变非洲发展面貌。
第一,减少非洲对粮食、化肥和燃料进口的依赖。目前,非洲大陆近70%的全球出口是原材料和未经加工的初级商品,这凸显了非洲大陆易受国际商品冲击。非洲必须投资于技术、基础设施和技能,使一个拥有世界60%太阳能资源的大陆能够为所有人提供可持续和负担得起的能源,并充分利用好世界上剩余的65%未耕种耕地。
第二,优先考虑非洲经济多样化,并促进其战略整合到区域和全球价值链中。这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战略,适应全球经济环境,增强经济活力;也能使非洲经济更有效地应对经济不确定性和冲击。非洲需要大规模调动资源来填补战略基础设施、卫生和教育的空白。只有这样,非洲才能减少受全球市场波动的影响,并为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增长打下更稳定的基础。
第三,确保非洲的丰富资源为其增长提供资金。非洲必须阻止资金的非法外流。非洲大陆每年因非法资金流动而损失约900亿美元(约合6520亿元人民币)。非洲养老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和保险公司的数百亿美元金融存款必须用于非洲大陆。(完)
转载 | 北京日报
编审 | 刘闻嘉
责审 | 肖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