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冲锋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山东教育系统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努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当好“排头兵”、做出新贡献。山东省教育厅新媒体矩阵推出“教育强国 奋斗有我”专栏,展示山东教育系统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
教具,是教师提升教学效果的一把“利器”。淄博市高新区退休高级教师王瑞昌从教的38年间,不满足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紧随国家教育技术变革的步伐,先后研制了100多种教学用具,其中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教具达人”。
在王瑞昌的家里有一件用高粱秆制作的教具,被他珍藏了40多年,几次搬家都没舍得扔掉。每当在课堂上讲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知识时,王瑞昌就会拿出这个自制教具进行演示,这也是所有教具里最老的一个。
对王瑞昌而言,这几根看似普通的高粱秸秆,却成为他教学生涯的重要起点。1985年,高中毕业的王瑞昌成为一名民办小学教师,年轻的他热情满怀,却在课堂上遇到了“坎”:受限于当时的条件,一块黑板、一盒粉笔、一本教材、一本教案,几乎就是一名乡村数学教师的全部“家当”。面对小学生们较为薄弱的抽象思维能力,如何使数学课变得易于理解,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番琢磨后,王瑞昌找来几根高粱秸秆,做了他人生当中的第一件教具,这一创新之举,让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看得见、摸得着”,新的教具在课堂上首次亮相,便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孩子们惊喜的眼神,给了王瑞昌巨大的鼓舞。从此,他毅然踏上了自制教具的道路,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只要孩子们学习遇到障碍,心灵手巧的王老师总能做出相应的教具来帮助孩子们跨越知识的鸿沟,让学习之路变得更加顺畅、有趣。
从教38年间,王瑞昌制作了100多件教具,两次获得国家级比赛一等奖,取得了4项发明专利,在他带动下,周围很多老师也开始动手制作教具。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等技术的兴起,信息化技术开始广泛融入教育教学中,这也对广大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挑战,王瑞昌积极学习各种新技术,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凭着这份敬业和钻研精神,王瑞昌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教育故事。
来源:淄博市教育局
编辑:王煜玲
推荐阅读
↓ 欢迎点击下方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