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冲锋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山东教育系统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努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当好“排头兵”、做出新贡献。即日起,山东省教育厅新媒体矩阵推出“奋进教育强国路 奋力当好排头兵”专栏,展示奋进教育强国路上的“山东实践”。
今天,“奋进教育强国路 奋力当好排头兵”专栏之“山东教育成就巡展”系列,通过数据及图文,介绍了山东大学在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经验做法——
数说教育亮点
图览教育变迁
☆考古学院院长王芬教授深耕田野考古和实验室教学
☆岩土工程团队教师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承慧教授指导研究生科研工作
☆山东大学第九届齐鲁青年论坛
文读教育新篇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2018年以来,山东大学紧抓人才队伍建设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将“人才强校”确立为核心发展战略,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赋能教师队伍建设,以人才驱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队伍建设跨越式发展。
2018年,山东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将“人才强校战略”确立为“七大战略”的龙头战略,以全面建章立制为主要任务,深化“放管服”,开启学校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1.0”阶段。学校从资源配置、成长体系、多元考核、培训提升、绩效激励等多方面着手,着力破解科研经费难觅、职称晋升通道拥堵等长期积弊,初步构建起具有青春朝气和活力的人事人才制度体系。
在首轮改革中,山东大学坚持顶层设计与试点先行相结合,选取岩土工程中心开展以人事人才政策下放为核心的特区试点,推行以PI制为主体的人才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如今,“岩土工程中心团队”已从初创时的“4+4”(4位老师+4个学生),壮大为拥有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600余人的科研创新团队,并入选首批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4个国家级团队,走出了“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大贡献”的特色发展之路。
2021年,山东大学紧跟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对“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大部署,谋划加快“聚焦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人才队伍,引领带动体制机制改革”“牢牢抓住主要矛盾,针对关键短板精准发力”“全校协同推进改革,发挥校内外资源叠加优势”三个提档升级,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破题,开启新一轮改革探索。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对人才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学校在系统总结首轮改革经验、深入分析制约实现新跃升“瓶颈”的基础上,出台《山东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迈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2.0”新阶段。这也是学校党委领导班子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后审议通过的第一个议题。
未来五年,学校将按照“一五七九”的发展思路,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加快打造人才高地等“五大高地”,深入推进人才强校等“七大战略”,实现高层次人才队伍数量再翻番,支撑学校整体迈入“全面图强”新阶段。
着眼为长远发展蓄势储能,学校不断强化事业引才、精准育才。搭建完善山东大学杰出人才体系,设置“讲席教授”“特聘教授”“文科杰青”“杰出中青年学者”“文科优青”“齐鲁青年学者”“未来计划学者”“荣聘教授”等全职岗位、兼职岗位和荣誉岗位,为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才提供个性化重点支持。其中,“齐鲁青年学者”作为最受关注的青年人才品牌项目,面向校内外遴选已取得重要标志性研究成果的优秀青年人才,给予非常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经费支持,其中第一层次直接聘为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二层次直接聘为预聘制研究员。目前,受到学校齐鲁青年学者项目资助支持的青年学者中近400位已入选国家级、省级人才项目,占比超60%。除人才体系外,学校畅通多渠道人才快速成长通道。破格教授评审分类设置大破格、重大成果贡献破格等绿色通道,鼓励帮助潜力青年学者追求卓越、脱颖而出;优秀博士后出站可直接申请学校教学科研岗位,申报国家级人才项目。
自首轮改革以来,山东大学国家级人才入选数量连年稳步提升,学校新增国家级人才417位,现有国家级领军人才总量实现翻番,国家级青年人才总量是改革前的4倍。近三年,学校新增国家四青人才150余人,其中依托学校申报入选国家海外优青近70人。2022年、2023年,青年拔尖人才入选数量连续位居全国高校前三。目前,学校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全体教师比例达59%,博士后总量占山东省1/3,近两年有51人入选国家博新计划等国家级博士后项目,青年学者逐渐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
山东大学坚持思想政治引领,以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为重点,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弘扬尊师重教风尚,致力于让更多高素质人才成长为高素质教师,为“双一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力量。
学校完善传帮带机制,开展教研教改、能力提升培训,实施博士后“育苗计划”,有力推进“U40”计划,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打造“光荣的使命”等工作品牌,加大优秀教师表彰和宣传力度,引导支持广大教师争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促进“四有”好老师竞相涌现。
2018年以来,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涌现出一批勇担使命、敢闯敢创、锐意进取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山东大学岩土工程中心教师团队、新能源系统控制教师团队相继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数学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考古学院院长王芬、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徐艳玲、附属中学校长赵勇、数学学院教授秦静等优秀教授荣获“全国最美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齐鲁最美教师”“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多位山大教师荣获未来科学大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环境化学终身成就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光华工程科技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科学探索奖等重磅奖项。
来源:山东大学
编辑:王煜玲
推荐阅读
↓ 欢迎点击下方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