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推送规则改变,请点击蓝字关注公众号并点击右上角… 设置星标 ★,阅读完点击“赞”和“在看”,就不会错过每篇更新。
10月26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雕塑大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学科90年”展览开幕。
开幕式上,山西省政府参事、大同市原市长、太原市原市长耿彦波获“特殊贡献奖”。
说实话,这个评奖的确有些出人意料。更多人都会发问:耿彦波作为地方官员,与美术、雕塑能有多大关系?当然,也会有人惊叹:曾经的争议干部,终于又露面了!
这次获奖的缘由,不得而知。不过,有媒体报道,在大同市任职时,耿彦波与中央美术学院多有交集。比如大同三大古寺(华严寺、善化寺、灵岩寺)修复后壁画重绘工程,由美院壁画系师生历经四个寒暑完成。
当时,耿彦波赞赏道:“排除异议,最后决定由你们中央美院壁画系师生完全承担这一工程,我们是找对人了。我敢讲,看效果,论水平,你们不输于古人!百年之后,你们的作品将同属宝贵的历史文物!”
由美院师生而不是什么社会名家来画壁画,这让我不由得想起新中国开国大典时,北京艺专30岁的学生周令钊画天安门巨幅毛主席画像的故事。耿彦波确有独到之处啊!
不过,很多人可能记住的是他的霸道、检讨,以及“后台”和眼泪。
耿彦波,山西和顺县人,生于1958年11月,一直在山西从政当干部,先后在灵石、榆次主政五年。曾于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任大同市委副书记、市长;2013年2月至2019年1月,任太原市委副书记、市长。
5年大同市长,6年太原市长,是这位明星市长的两段最重要的经历。
2017年4月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时,就有人认为,剧中人物李达康身上有市长耿彦波的影子,因为二者都是批评下属时毫不客气,执行力爆表。
在大同市长任上,耿彦波曾因一段官方发布的视频被广为人知。
2017年8月20日,《太原日报》官微转发了2015年播出的纪录片《大同》剪辑版视频,并配文“我们市长太帅了”。
视频中讲述了三个小故事。其中,第一个故事就是“现实版李达康让下属当场辞职”。
视频显示,在一个会议现场,耿彦波批评一名下属,“房屋的拆迁,搬迁,两件大事么,一件事也办不好”。
这名下属坐在耿彦波的对面,听到批评他“一件事也办不好”,摊开双手,直接对耿彦波说,“耿市长,我现在没有能力把它处理好。”
耿彦波怒了,“啪”一声拍了下桌子,指着这名下属说,“就这两天你准备辞职,你就赶快写辞职报告,赶紧换个能干活的人。你在跟我耍流弊,你这么个态度不行啊”。
停了几秒钟,他接着说,“我现在都很不高兴,能拿掉你就拿掉你了,大同需要的是能干活的,不是需要你这么个官儿”。
还有一个故事,就是耿彦波检查某拆迁户安置小区的工程质量时“爆粗口”。
视频中,耿彦波几脚下去,小区地面尘土飞扬,“你看看你这土,你这是典型的垃圾工程”,耿彦波又怒了,甚至爆了粗口,指着负责该项目的一个身穿条形T恤的男子说,“一看这家伙他妈的,表面看上去还挺老实的,一肚子鬼水这小子,你把我们政府给你的钱拿回来,这个工程不让你干了。”
随后,耿彦波和随行人员搬开小区外地面铺装的地砖,结果发现,铺地砖居然没用水泥。“重新弄重新弄”,工作人员赶忙说,可耿彦波再次怒了,“公开地在我面前你都敢糊弄我,背着我你还有多少糊弄的事儿”。
在大同市长任上,耿彦波干了5年,提出了“复兴历史文化名城”这一目标,在他的力主下,大同曾投资数百亿元,大力推动古城保护恢复和若干城建工程。上述两个小故事,就发生在此期间。
由此,耿彦波引发各界普遍关注,成为备受瞩目的“争议官员”,有人认为他是“大同历史上最干事的市长”,也有人认为他是“造城市长”,称他是“耿指倒”、“耿拆拆”。
争议声中,2013年2月3日,《大同日报》头版刊发山西省委组织部“干部考察公示”:“经研究,确定耿彦波同志为市委书记人选考察对象,现予以公示。”可三天后,耿彦波离开大同,新的职位却是太原市委副书记,后任市长。
离任大同市长时的耿彦波
耿彦波离开大同的消息传出后,从2013年2月12日(大年初三)到2月17日(大年初八),众多大同市民涌上街头,挽留请愿留耿,有人还打出了“耿市长,回来”等标语。
对此,有网友说,这样挽留一个市长的场面,在大同,或许只出现过一次,出现在了耿彦波的身上。此刻可以说,耿彦波是有“后台”的。
时光再回到2000年。当时县长耿彦波举全县之力、花费近3000万、耗时五年时间修复了王家大院,而没有给灵石带来明显收益之时,有人竟在他离任之时以三个花圈为他送行。
履新太原市长后,耿彦波提出“太原旧城改造”目标,上任半年多,太原的拆迁量约相当于过去十年的总量。耿彦波因此再度受到不少质疑。
2013年9月,新华社专访耿彦波时,就提出了上述质疑:很多人把您称为“造城市长”,认为您走到哪里拆到哪里。对此您怎么看?
耿彦波当时回应:说我“造城”,是一种妖魔化的概念,也有说我造城是政绩工程。从改造榆次老城到现在,我一直伴随争议走到今天。但是,我想反过来问,造城有什么错?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我在整个造城过程中,更多是民生改善的过程。
“造城要看造什么?我主要是修路,改造棚户区,修学校和建医院。能否实现‘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一个城市及格与否的标志。城市要实现垃圾、污水处理、水、电、气、热全覆盖也是造城的过程”。耿彦波说。
而2017年3月26日,在太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市长耿彦波参加迎泽区全团会议时,两度提到“我作为太原市长,非常惭愧”。
随后,在耿市长的全力推动下,太原市的老城保护和古城改造全面推进。一大批古建筑、古遗址、名人故居、历史文化纪念地、博物馆等连点成片,太原正逐步找回了文化内涵和城市自信。
时至今日,朝野上下,对耿彦波的很多争议,一直存在于他主导的“大拆大建”,到底有无必要,到底是保护还是破坏?
在接受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时,耿彦波曾坦言:干部干部,就是要先干一步。受不得苦,受不得委屈,怎么能做成事?我问过自己,是不是作秀?是不是想当英雄?没有。外面的人都觉得我非常激烈,充满了火药味,我都被妖魔化了。其实,我内心一直都比较平静,就像修复古城,修复华严寺,我不觉得这是什么壮举,也不觉得该引起关注。
2009年,时任大同市长耿彦波在华严寺周边整治后,曾亲笔撰文,立起一块《警示碑》,检讨自己工作的中过失。碑文主要内容为:
华严寺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筑群,乃错误理念指导下之错误作品。其错误有三:其一,未经国家文物局审批,擅自开工修建,乃严重违法之乱为;其二,未经专家论证,缺乏历史考古依据,乃违背科学之蛮干;其三,建筑体量、密度过大、过高,对国保单位形成干预影响,乃错误理念之恶果。鉴于其投资浩大,影响恶劣,故暂为保留,立此反面教材,引为借鉴,警示后人,以免谬种流传,重蹈覆辙。特勒石铭记,明耻彰过,痛记敬训,昭示来者。
不过,很多网友在有关新闻报道之后的留言则是,让山西真正有了文化名城!耿市长,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好市长,好公仆!
这些评价,即使到现在依然如此。
2019年1月,年满60岁、任职太原市长近6年的耿彦波正式卸任。
2019年6月,耿彦波被聘为山西省政府参事。
图文综合自媒体公开报道,仅供学习交流之用。更多精彩故事,请点击下方蓝字。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点击 👇 下方关注,加 ★ 星标★,不错过每天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