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共和国同龄 | 一生笔耕的陶海生

政务   2024-10-03 10:33   湖北  


陶海生,江汉里社区居民,退役军人,曾任《农民之友报》副总编辑、《湖北日报》主任编辑,一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


从部队、到地方再到社区

从保卫祖国到建设祖国

他是中国现代新闻宣传事业的

参与者和见证人



【社区的“寻矿”之旅】


清晨六点,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江汉里社区的街道上已有了陶老的身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露气,他穿梭于早起的邻里间,与买菜归来的阿姨、晨起锻炼的大爷闲话家常。然而,这看似悠闲的散步,实则是他独特的“新闻采集”方式。陶老用心聆听、仔细观察,不断在人群中寻找那些值得被记录的人与事,挖掘着属于自己的新闻“富矿”。


这位有冲劲、有活力的陶老

生于1949年7月

是共和国的同行人


陶老说“能与共和国同龄,是值得我一辈子骄傲的事。”初见陶老,人们往往会被他精神矍铄的面容和挺拔的身姿所吸引。但深入交流后,会发现他的听力已大不如前,需要凑近了大声说才能交流。陶奶奶在一旁兼职“翻译”,她透露,这是陶老在部队留下的旧伤,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明显。然而,陶老却笑言:“耳朵听不清也有好处,能得一份清净。”对他而言,更重要的是那份记录社区生活、传播正能量的“事业”从未因听力受损而中断。


🔺陶海生在社区开展宣讲。受访者供图


陶老引以为豪的“事业”之一是在江汉里社区做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担任社区“笔杆子”,为社区的五周年庆居民作品展撰文。


陶老退休前是《湖北日报》主任编辑,行文写作本就是他的专长,但退休十多年来一直赋闲在家,谈及再度“出山”执笔的原因,陶老动情地说“我在社区受到了很多感动,从社区书记到普通居民都为社区的发展尽心尽力,为了公家的事业奉献自己宝贵的时间精力,看到他们对社区的感情和无私奉献,我觉得我也应该做点什么。”陶老所说的感动,从他执笔的文章中就能看见。























在他笔下,有“花甲之年唱大戏”的社区书记任莲芳、有“是金子永远闪光”的社区活雷锋龚金汉、有红色宣讲团团长周杰锋......同时,陶老还与社区的其他几位“笔杆子”组成了写作团队,想要整理出一套社区组诗,这正是他现阶段的小目标。陶老每天会在家中书桌前写作到深夜12点,早晨6点准时起床,这样严苛的生活作息大部分年轻人都很难坚持,陶老却从在部队时就一直保留下来。


🔺陶海生在讨论社区宣传稿件。受访者供图




【炮火中的新闻战士】


18岁那年,陶老选择参军入伍,不到一年,就在军队报纸上发表作品,从业余通讯报道员到专职新闻干事,二十余年一直在部队的新闻宣传口工作。


当年的新闻采写基本全靠记者一个人,没有相机、没有电脑、没有录音笔,陶老总结做新闻采访的“三功”,即眼功、腿功、笔功。“在过去,想要提高新闻质量,就要不断练笔,不能临时抱佛脚;还一定要亲临新闻现场,深入与采访对象交流,掺不了一点假。”


🔺陶海生在战地下部队采访。受访者供图


谈及印象最深的几次采访,陶老回忆起他随部队奔赴战场的经历。在前线战事吃紧时,陶老关注到一个敢打敢拼、智勇双全的炮兵侦察股长,并毅然决然地穿越“生死线”,只身前往炮火纷飞的前线,完成了一次惊险的采访。采访中,两发敌人的炮弹就在身旁不足20米的地方炸开,燃起熊熊大火。采访时陶老略带调侃地说,“得亏我们几个人命大,不然就一起‘光荣’了。”正是这次前线的采访,陶老能深入了解到徐小丹的英勇无畏、足智多谋,也让这位英勇侦察股长扬名全国全军,成为中央军委命名的“炮兵侦察英雄”。《神奇的眼睛》、《南疆猎手》等反映徐小丹事迹的文章也被《解放军报》等多家媒体采用。


🔺陶海生在前线。受访者供图


🔺陶海生在研究交流宣传报道经验。受访者供图


还有一次,某部阵地遭遇炮袭,弹药库着火、浓烟滚滚,指战员们舍生忘死、奋力扑救,最终化险为夷。当时陶老就在现场,全程记录了这一惊险的场面,并以《烈火金刚》为题作了报道,事迹感动了国人、激励了前线将士。


🔺陶海生采访战地帐篷小学后与学生合影。受访者供图




【跨越半个世纪的新闻缘】


在没有其他设备辅助时

唯有原始的“真听、真看、真感受”

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好文章

这也许就是新闻最本质的魅力


1990年转业后,陶老先后在《农民之友报》和《湖北日报》工作近二十年,他依然保留着对新闻最初的敬畏,坚持到一线去才能写出好文章,在抗洪抢险等危急现场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陶海生在《农民之友报》与记者研究稿件。受访者供图


采访中,陶老也不断感慨新闻行业的飞速发展。“我在报社工作时,在电脑上用五笔打字来编写稿件,但排版依然得用手工在纸样上排、再送去照排。”而现在,陶老已经能熟练在手机上写稿、传输,成为了一个合格的“互联网数字民工”。


🔺陶海生深入农村田间地头采访农民。受访者供图























陶老的新闻宣传工作跨越半个多世纪,见证了纸质新闻、广播新闻、互联网新闻的历史变迁,是我国新闻事业飞速发展的拓荒者和见证人。从部队到地方报社再到社区,陶老坚持笔耕不辍,用心用情写出不少礼赞新中国、讴歌新时代的好文章。谈及自己的未来规划,陶老动情地说“‘老牛亦解韶光贵 不待扬鞭自奋蹄’。只要组织需要,我的身体允许,我想为党和人民继续做贡献。”现如今,江汉里社区已经成为陶老新的“战场”,他身体力行、将文章写在街头巷尾、写在祖国大地。



在陶老家中有多枚军功章和证书,都被他和陶奶奶保护得很好,每一枚奖章都擦拭得闪闪发光。当他们一一讲述这些荣誉背后的故事时,那份对过去的怀念与自豪溢于言表。这些军功章不仅是陶老荣誉的象征,更是他一生奉献与坚守的见证。



END

撰稿|潘双

编辑|邱丹

编审|张景

终审|戴莹


投稿|3057779502@qq.com

出品|中共江汉区委宣传部  江汉区融媒体中心  

           

欢迎点赞转发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国庆自驾游江汉,收好这份停车指南→

假期松弛指南,江汉6大宝藏路线快码住!

江汉之声
一张宣传江汉的名片,一扇了解江汉的窗口,一座直通江汉的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