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谷师 来源:日行一善共修平台
许慎《说文解字》中写道:“淡,薄味也。”
人生在世,五味杂陈。
唯有一“淡”,恪守中性之味,逍遥无味之外。
所谓,水利万物而不争,做人当明悟一个“淡”字。
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万事淡然以对,是人间清醒,亦是难得的智慧。【日行一善共修平台】
1
命中得失,要淡看
《格言别录》中讲:“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恬淡是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以怡性怡情的胸襟去享受生活。
得意时不骄奢淫逸,失意时不自卑放纵。
很多时候,有欲苦不足,无欲方无忧。
话说在唐高宗时,有一个尚书名叫卢乘庆,掌管官员考核。
他就像一位“铁笔判官”,一句话就能影响一位官员的前途。
有一次,一个负责运粮食的官员在海上遇到大风,损失了一船粮食。
卢乘庆一开始给他的评价不太好,当面给其评语:“监督不力,损粮一船,评为中下等。”
谁知那位督粮官听罢,并未有任何慌乱的神情。
淡然自若,并未申辩。
卢尚书观他气度,见他这么冷静,于是言道:“损粮乃天灾,且评为中中等罢”。
官员还是没什么反应,脸色不改毫分。
卢尚书观之大喜,再改评语道:“得失不计,气度超凡,可评为中上等”。
短短时间里,卢尚书三次更改评语,乍看似乎不够庄重,但深思之下,却能窥见他精准的识人之明。
这位督粮官后来政绩卓越,也确实证明了卢尚书的眼光。
作家亦舒说:“有得有失,才是人生,切忌忿忿不平。”
人到中年,若过于执着于得失,一点挫折便难以自拔,就很容易受伤。
可凡尘俗世,一切浮华,最终都将成为过往云烟。
倒不如学会超然世外,淡然一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面对生活的起伏,得意时不张扬,失意时不气馁。
保持淡然的心境,无谓得与失,好机缘自在前方。
2
与人相处,要淡交
心理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刺猬效应”:
与人交往时,不能太远,离得太远了,关系就淡了;
也不能太近,靠得太近,会失去界线,恩怨就来了。
《庄子·山木》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之间的友谊多是简单纯粹,毫不张扬的。
因为,好的关系,不必用力。
3
流言蜚语,要淡然
有道是,“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
人生在世,难免被是非流言所困。
若常将这些外界的议论放在心上,便会自陷于无谓的烦恼。
真正的智慧,是将他人的非议视若浮云,不为所动。
唐朝的宰相娄师德因为秉公执法,得罪了很多人,经常有人对他进行人身攻击,侮辱谩骂。
某日,娄师德上朝途中,突然听到背后有人辱骂他,言辞极其不堪,连随行的仆人都感到难以忍受。
仆人愤愤不平地对娄师德说:“大人,有人在背后骂您,难道您没听见吗?”
娄师德却显得毫不在意,回答道:“你听错了,他骂的是别人,与我无关。”
仆人不满地反驳:“他明明喊了您的名字,就是在骂您。”
娄师德微笑着说:“世上同名同姓的人何其多,你怎能确定他骂的就是我?”
仆人心中仍旧愤懑,又对娄师德说:“我确实听见了,他骂您是畜生!”
这时,娄师德收起了笑容,严肃地对仆人说:
“他骂我也就算了,你若再重复一遍,岂不是又在骂我?你难道不明白先圣所言,非礼勿听的道理吗?”
诚然,是非随风过,智者心自清。
纷扰世界,喧嚣声中,自当择善而听,恶言则避。
将良言入心自省,让闲言随风散去。
《格言联璧》中有言:“讷能屈辩,逢喑者而仪秦拙于词。”
智者,慎言;蠢者,乱语。
行端坐正,谣言自破,千万别被他人的嘴,绑架自己的生活。
每一回淡然面对他人的恶意中伤,都是对自己的一次修行。
▽
有这样一句话:“命运的变化,如月有阴晴圆缺,却无损智者大雅。”
唯有淡然者,方有大气度。
走过半生,回头看才发现:淡看人生,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才能在是非、取舍、得失、进退之间,不骄不馁,从容应对。
凡事看开了,世事看淡了,心就稳了,路就顺了。
请相信,纵有风雨交加,你自有你的万里河山。
愿你我余生都能怀一颗平常心,万事看淡,知足常乐,顺遂平安。【日行一善共修平台】
日行一善共修平台
日行一善共修平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