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育见新闻”
近日,有网民在社交平台发布信息称,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一位拿学校资助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朋友圈晒出到国内外多地旅游的照片,引发关注。
戳视频
来听育见新闻主播对此怎么说
↓↓↓
近日,有多位网民在社交平台发布信息称,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一位拿学校资助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朋友圈晒出到国内外多地旅游的照片。此事引发关注。
随后有疑似该同学的发帖人从收入来源、为什么申请资助、出行支出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情况。收入来源包括勤工助学的收入、历年累计奖学金、学校资助、家教所得等等。
帖子中还解释,朋友圈里去的那些地方,部分是因为出任务和社会实践去的,并不是旅游;部分是因私出行,包括朋友生日、看望母亲等;帖子中对去韩国济州岛和日本大阪等地旅游的行程,列出了较详细的支出明细,并强调是“使用自己的存款前往旅行”。帖子中还称,“我的个人收入是能覆盖支出的,我勤工助学奖学金等所得,除了用于上述途径外,均用于日常生活费用和学费。再次对自己错误意识向大家道歉。”
其实人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当然也不例外。助学金不是道德枷锁,但每个人对其都应该保持一份敬畏。如果不领取助学金,靠自己勤工俭学游遍大江南北,这很值得尊敬。但如果一边领取助学金,一边高调发朋友圈,即便是自己勤工俭学得来的收入,也不免会给人以“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薅了助学金羊毛”的观感。
国家设立各类助学金,是为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其出发点在于雪中送炭的“助学”,弥合教育资源存在的天然差异,让那些家庭条件欠缺和不足的学子,能够享有相对较为公平的教育资源,而非锦上添花的“助玩”。当然这需要完善助学金的审核、认定和动态监督流程,综合运用系统比对、调查走访、日常生活分析、同学评议等多种手段,把各类助学金精准“滴灌”给迫切需要的学生。
延伸阅读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3日发布情况通报表示,经核实,方某为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2021级本科生,于2021-2022学年、2023-2024学年、2024-2025学年秋冬学期被认定为资助对象,2022-2023学年因经济困难有所缓解未申请资助对象资格,资助的认定流程和申请材料符合《浙江大学本科学生资助工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今年以来,该生有多次出行各地的情况,其中旅游3次。经学院研究,认为该生存在《办法》规定的不合理消费行为,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取消其受资助资格。目前,学生本人已经认识到错误,接受处理结果,并做了书面检查。
据了解,事件发生后,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第一时间成立调查组,面谈涉事学生,查阅有关材料,审查认定程序,开展相应调查工作。
通报表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深入反思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将进一步做好受助对象经济状况的动态了解,完善意见建议的响应和反馈机制,加强学生资助管理和教育引导工作。
来源 | 综合自新华社 大皖新闻 红网等
主播 | 健夫
编辑 | 牛迪
责编 | 晓平
审核 | 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