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是“百河之城”。75年来,盐城实干争先,以水安全保障为核心、水生态保护为重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为抓手,有序推进水利规划、建设、管理各项工作,水利防洪减灾能力有效提高,水资源供给和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基础支撑和保障。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水利工程完成投资576.2亿元,连创历史新高,2023年重点工程投资总量、速度位居全省第一;代表江苏接受水利建设质量考核,获全国第一等次;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和母亲河复苏行动入选水利部试点,全省唯一;河湖长制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市通榆河枢纽处创成水利部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单位,全国仅15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行政执法等工作位列省第一方阵,盐城水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盐城地处淮河入海尾闾、里下河腹部水网地区,素有“洪水走廊”和“锅底洼”之称,易受洪、涝、旱、渍、台、潮等多种自然灾害袭击。
新中国成立后,盐城的治水历史翻开了崭新一页。勤劳智慧的盐阜儿女“除水害、兴水利”,用心血和汗水,东御潮卤,西驯洪水,开河建闸,发展水利。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49-1957年,重点是挡潮、防洪,兼顾除涝和发展灌溉。第二个阶段,从1958-1978年,重点是除涝治渍,发展灌溉,大规模地深入开展以梯级河网化为中心的农田水利。第三个阶段,从1979-1990年,由单纯治水向综合服务转变,由依赖国家办水利向多方集资办水利转变,开展重点地区连续治理。第四个阶段,从1991-2012年,努力转变治水观念,力求“治好水、管好水、用好水”。第五个阶段,从2013年至今,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思路,加快构建现代水治理体系。目前,我市基本建成防洪、排涝、灌溉、降渍、御卤五套水利工程体系,减灾效益和兴利效益显著,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于2022年7月30日开工建设,先导项目张家河闸站已完工,河道拓浚工程全面展开;苏北灌溉总渠堤防加固工程于2024年开工建设;新洋港闸下移工程于2022年10月开工建设,响水姚湾闸拆建工程完工,黄沙港闸、射阳双洋闸、响水新建闸拆建工程基本完成,东台方塘河闸下移工程可研在编,射阳盐场海堤巩固完善工程、射阳双洋闸南侧主海堤应急防护工程初设已批复,响水三圩盐场海堤保滩加固工程、滨海振东闸南北港堤保滩加固工程初设即将批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实施区域骨干河道治理,有序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健全调度与应急体系,流域防洪能力持续巩固,区域治理短板加快补齐,水安全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提升。防洪标准,总渠、入海水道堤防防洪基本达100年一遇,海堤、灌河堤基本达到50年一遇加十级风浪爬高,黄河故道 (中山河)堤防基本达50年一遇,区域骨干河道防洪基本达20年一遇。
2017年,市政府批复《盐城市城市防洪规划》(2015至2030),我市全面推进10个防洪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十三五”期间,市区城市防洪新建和改造闸站101座,新增排涝流量365秒立米;实施了城市核心区(第Ⅲ防洪区)保水活水工程,新建、改建、拆建14座闸站工程,新增引排流量26秒立米;实施完成市区核心区水环境整治工程,整治河道46条(段)146.2公里;2020至2023年结合城市发展的要求,重点建成龙灶河闸站、青墩中心河南闸站、凤西河闸站及中心河闸站等防洪骨干工程,同步开展防洪区内部骨干河道的疏浚和生态防护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5.04亿元。目前,规划的10个防洪区已经形成,均建立了完整的防洪体系。
进入新时代,老百姓不仅要有水吃,还要吃好水。为了“兜住”稳稳的幸福,我市于2016年底启动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到2020年完成投资12.6亿元。大力开展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基本实现了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全覆盖,有力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汩汩清泉润心田。目前,通榆河南段(泰东河至射阳河)、通榆河北段(射阳河至黄河故道)拓浚以及大套四站工程已列入省相关专业规划正在研究推进;临海引江供水近期工程(丁堡河、江海河接通工程)东台境内工程以及东台市应急饮用水源工程全面开工实施,响水县海堤河、陈坎河工程可研性报告已报省。
我市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深入开展国家节水行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支撑能力。已建成建湖、盐都、亭湖、滨海、响水5个国家节水达标县,亭湖区、响水县建成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实现国家节水达标县和省级节水示范县建设全覆盖。
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我市以生态、节水、供水为抓手,推动农村水利高质量发展,组织实施完成了滨海县三层灌区、射阳县五岸灌区、大丰区江界河灌区、响水县淮北干渠灌区、响水县六套干渠灌区、大丰区川南灌区、响水县双南干渠灌区、盐都区龙冈灌区、响水县双南干渠灌区、射阳县跃中灌区、射阳县王开灌区等30期项目。不断发展的农田灌溉事业,为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发展、经济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系盐城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把解决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把打好碧水保卫战列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三大保卫战之一,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
以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核心,我市持续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加强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恢复河湖自由水面,推进水土流失治理,严控地下水开发强度,创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目前,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完成率达100%;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和有效治理,水土保持率达到99.84%;建设农村生态河道8400公里,生态河道覆盖率达45.0%,重点河湖生态水位保障目标满足程度超90%,市水域面积增加0.85平方千米,恢复自由水面2.0平方千米;党的十八大以来,地下水水位累计回升约7.6米,超红线区域全面消除。
一道道灌渠纵横交错、一条条河流碧波荡漾、一股股清泉进村入户、一座座闸站守卫安澜……
如今,我市广大水利工作者正紧紧围绕市委“四个三”工作布局,聚焦水利现代化发展“1183”各项目标任务,认真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弘扬敢闯敢试、守正创新的改革精神,咬定目标不放松,改革攻坚不畏难,在“强富美高”新盐城现代化建设中,谱写“水绿盐城”新的篇章。
来源:局规计处、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