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的水利建设史是一部艰苦奋斗、改造自然的历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把水利建设作为赖以生存的重要大事,带领群众开河筑堤,建闸造站,平田整地,改造中低产田,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海滩僻壤建成粮食基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射阳水利人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锐意改革,勇于进取,水利工程建设、农村水利、防汛减灾、水资源管理、河湖长制等各项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以扩大外排能力、畅通内部河网水系、提升区域防洪排涝标准为目标,实施了利民河、运棉河、新民河、八丈河等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实施了射阳河闸下裁湾、新洋港沿线封闭、里下河平原洼地治理等项目,实施了东移、长东、安南等次高地治理项目,提高了垦区排涝入海能力,畅通了里下河区域洪水外排通道,建设圩堤、闸站,对“次高地”地区进行圩区化治理。经过多年建设,全县共建有灌溉泵站1233座、排涝泵站873座,圩口封闭涵闸733座,射阳县骨干河道防洪能力基本达到20年一遇、区域排涝达到10年一遇标准。
一是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通过河道疏浚、木桩防护、岸坡清洁、绿化整洁、河道保洁、铺设草皮、播撒草种等治理措施,全县已建成农村生态河道250条1380.77公里。二是推进中型灌区建设。投资16170万元先后实施王开、跃中和陈洋三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整治干支渠92.55公里,生态防护15.52公里,新(拆)建各类建筑物88座,新建管理道路2.56公里,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现状,为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有利保障。三是推进小流域治理。先后对千秋滨东、四明王开、长荡港南、合德淮海和兴桥新庄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综合治理面积54.2平方公里,整治美化河道25条,栽植绿化面积63.17平方公里,建设亲水平台4个。四是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全县15个镇区和驻射农盐场共安装计量设施2488台,建成农业用水监测系统,不仅能够对灌溉用水状况进行实时在线监测,而且能够实现数据统计和查询等功能。该系统已通过水利部国家成熟节水技术评选,列入全国节水示范目录在全国推广。五是实施新水源工程。投入6亿元,新建从盐龙湖增压站至射阳75.5公里支线,使用射阳人民可以饮用长江水,更好的保障了全县人民的饮水安全。
一是沿海挡潮工程不断完善。自“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2.82亿元,对穿堤涵闸除险加固,对扁担港口、夸套河口、双洋港口两侧侵蚀较为严重的堤段进行加固修整,新建海堤岸坡防护4.95公里、保滩加固11.76公里、硬化堤顶防汛道路21.4公里,2024年还将投入1.7亿元,实施双洋闸南侧主海堤应急防护工程及射阳盐场海堤巩固完善工程,进一步提升沿海地区防台挡潮能力。二是县城防洪能力显著提升。2005年至今,射阳县共开展两轮县城防洪工程建设,建设防洪圩堤48.7公里,新建排涝泵站25座,总流量达到123.6m³/s,排涝模数达1.3m³/s•km2,排涝标准接近10~20年一遇,防洪标准达20~50年一遇。三是建成防汛信息化体系。建成射阳县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包含防汛决策指挥平台系统、水雨情自动监测系统、防汛视频监控系统及防汛视频会商系统等子系统,共建设水情监测站点37处,雨情监测站点22处,视频监控站点11处,视频会商系统26套。
通过灌区及高标准农田项目不断加大农业节水改造工程投入,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开展农业用水在线监测,用水效率显著提升,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逐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尤其是再生水回用率(射阳港电厂污水回用量700万立方米/年)大幅提升,创成一批各类节水型载体,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河湖生态明显改善,饮用水(明湖)水源地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大力推进地下水动态监测预警和超采区治理,地下水位不断回升;取用水许可、监督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一是强化“以法治河”机制。检察院驻河长办工作站常态化参加日常巡查,对破坏水环境、非法利用水资源、非法养殖和捕捞等违法行为进行调查、提起诉讼,对成员单位执法工作进行检察监督,发起诉前检察建议。二是强化“示范引领”作用。河湖长制落实主体在基层,常敏、徐金生等基层河长以及李泉、尤保亮等民间河长先后荣获全国 “民间河湖卫士”、江苏省“十大河湖卫士”、江苏省“最美基层河长”等多个荣誉称号,为全县河湖长履职作出示范。三是强化“幸福河湖”创建。围绕建设“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的河湖目标,全县已累计建成幸福河湖37条,明湖高分创成淮河流域幸福河湖,小洋河、五岸干渠被认定为省级幸福河湖。
供稿:射阳县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