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国门 | 镜中看国门

文摘   2024-09-19 21:36   广东  



说到国门,你会想到什么?


是巍峨边关壮美的大楼?还是报关大厅的小小窗口?是风雨无阻保通保畅的查验平台?还是空港中心助力“湾区制造”通达全球的坚硬翅膀?

其实国门的光阴流转、岁月枯荣,在“镜”中都有迹可循。今天,就让我们从不同的“镜”中,去探寻国门的深刻内涵!




业务现场的监控镜头


作为一只24小时不眨的“眼睛”,它帮助我们紧盯着现场的安全,同时也记录着海关的变革与发展。



2023年4月18日,它拍下了“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正式运行的一刻。这一刻,见证了埔关人改革基因的延续,也见证了埔关人背后默默付出的汗水。




灯火通明的码头,为了保障货船能在0点准时启航,平均年龄51岁的现场关员们,正在连续高强度工作着,最终,货物在关员们激动的心跳声、货船汽笛的欢呼声中顺利启程。



时至今日,该项目进出口货值已破百亿元,获评全国海关“智关强国”行动“2023年度十优”。众志成城之下,一条联通大湾区与全世界的“空中丝绸之路”顺利架起!


透过

记录变革的监控镜头,

我看到的是一扇面向世界的开放大门。




明哥手里的放大镜



查验的现场常常漫天的树皮灰,超40度的高温,混合着各种木材的浓郁气味……




无论是怎样恶劣的环境,在沙田海关,你总能看到,查验科的田明同志手持放大镜,毫不犹豫地扑进木材堆里,绝不放过任何一丝隐患。三十年来,他始终放大镜不离手,坚守在业务一线,截获的小横双棘长蠹,在全国口岸尚属首例,印巴乳白蚁的发现,也为黄埔海关填补了检疫空白,被评为国家级岗位能手。




透过

明察秋毫的放大镜,

我看到的国门,

是海关关员们比奉献不比享受、比实干不比虚名、比觉悟不比得失的坚守。




登临船舶的护目镜



它让我想起第一次登临的场景,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攀爬4层楼高、左右晃动的舷梯进入甲板,刚登临就开始全身冒虚汗、双脚止不住的颤抖。我不禁对同行的老大哥充满敬佩,我这样的壮小伙都几乎坚持不下来,可他们却能顶住这份难受,高质量完成工作。





知耻而后勇,为了赶上老大哥们的步伐,我开始锻炼身体,恶补专业,强化实操,终于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门卫士,每次登临,戴上护目镜、穿脱防护服、登临爬舷梯、鼻咽拭子采样、船舱预防性消毒,每一个细节,力求极致。



透过

从摇晃模糊到逐渐清晰的护目镜,

我看到的国门,

是“守国门 促发展”六个沉甸甸的字,

是红色基因的传承,

也是汗水和泪水浇灌出的一步不退!




岁月无声 镜中留痕


虽然对国门的理解不同,却有着一样的坚守。

他们的故事还有很多......

而他们也是我们,

吾辈青年,风华正茂,

接过埔关先辈手中的火炬,

让我们当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国门卫士!




        供稿丨沙田海关 冯超

        编辑丨沙田海关几何新媒体工作室  王丹  刘厚鑫


埔关听潮
展现“与改革共潮生、与时代共潮涌、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勇立潮头”的黄埔海关风采,感受埔关担当、倾听改革强音、见证发展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