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雀”助航天产品智能协同研发“展翅高飞”

企业   2024-12-02 15:58   北京  

“云雀”是一种能在空中“悬停”的小鸟,它们常常群体行动,互相帮助、共同觅食,“协作”能力很强。“云雀”协同设计平台的命名正是由此灵感得来。


云雀LOGO


2018年,为紧扣数字航天发展的时代脉搏,二部主动作为,决心打造一款航天领域协同开发平台,以“协同”提高产品设计效率,利用信息化手段达到数字化资源统筹。团队负责人周总回忆道:“当时在特殊的办公网络中做协同平台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很多人并不看好。”但他带领着这支平均年龄仅为28岁的突击队,以设计师最关切的“痛点”为抓手,自主研发了集团首个协同开发平台,为了突出“大力协同”的精神和理念,平台被命名为“云雀”。



从“增效”到“降本”

我们不畏困难

“云雀”刚发布时,使用人数并没有预想的多,团队推出“协同币”兑换的新颖玩法,鼓励设计师们使用,很快便得到了广泛认可。设计师晓忠说:“‘云雀’的功能很强大,不仅沟通便捷,还大大提高研发效率,我慢慢从中找到了航天“协同”的体验。”



“云雀”从“0”到“1”,实现了协同研发效率的提升,但还面临着必须能支撑航天产品“打得好,打得起”的转型升级问题。团队青年小冯提出“在产品迭代过程中,模型完成后如果要更改设计只能从头开始,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面对这个棘手难题,团队中的5位青年主动请缨,扎根到业务室,深入了解协同模式和场景,吃透数十种模型语言和环境,建立了院级模型协同典型应用示范,让不同专业设计师在初始阶段就能共同进行模型优化,减少设计反复。同时还引入成本理念,让模型在参数设计阶段就能控制住成本,由此,“云雀”实现了从“增效”到“降本”的升级。

从“协同”到“智能”

我们从未止步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爆发,“云雀”团队敏锐地看到这项技术对提升协同效率的潜力,也深知在互联网上搭建一个人工智能应用有着成功案例可参考,在办公网中却是“摸着石头过河”。但团队成员秉持着“越是困难越向前”,充分开展软硬件可行性评估,重新构建了平台底层框架,加入AI中台,构建近百个专业知识库。



今年10月,团队在航天领域率先发布“百灵”知识工程应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为二部员工提供了近万次问答服务,设计师小张说“百灵非常好用,以往写一个技术调研报告,我要花2天时间搜集背景知识,现在百灵2个小时就可以完成80%的报告内容了。”设计师小倩也说“百灵有问必答,像我的机器人帮手一样。”由此,“云雀”迈出了从“协同”到“智能”的坚实一步。


“云雀”平台支撑了航天复杂产品的协同研发,“云雀”团队更代表了航天人求实、创新、协同、奉献的精神。


近期,在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工技能大赛职工组创新创效竞赛决赛上,该项目荣获金奖。未来,这支队伍将继续聚焦强军首责,探索智能协同研发新技术、新应用,推动数字航天建设。



来源 | 二部

空天融媒
扫码了解更多二院信息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
随时发布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的相关新闻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