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获金奖!Light科普坊作品获第八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

学术   2024-11-12 13:05   吉林  

Banner





11月11日,第八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评选结果正式揭晓。共评选出科普图书类特别奖作品2种,金奖作品10种,银奖作品20种;科普影视动画类金奖作品5种,银奖作品10种;青年短篇科普佳作类金奖作品10篇,银奖作品20篇。


其中,Light科普坊出品、特约科普作家焦述铭创作《三维相机:从世界杯进球悬案说起》从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青年短篇科普佳作类金奖”。这一奖项的获得,既彰显了作者的科普创作实力,也展现了Light科普坊在科技传播领域的专业水准。

青年短篇科普佳作类金奖获奖名单截图


该文以1966年世界杯“进球悬案”为切入点,巧妙引出三维相机技术的前沿发展。作者不仅介绍了多视角成像、结构光和飞行时间(TOF)等主流技术,还通过手机人脸识别等日常场景展示了其应用价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章还涉及相位编码孔径和仿生跳蛛多层视网膜等创新技术,将复杂的科技创新融入生动的故事和贴近生活的场景中,实现了科学严谨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


在获此殊荣之际,焦述铭研究员就科技传播与科普创作,分享了他的创作心得与独到见解。


从实验室走向大众

 ——浅谈科研工作者的科普创作之路


作者:焦述铭(大湾区大学研究员)

目前Light科普坊栏目已成立两年多时间,我先后在这一栏目中撰写了十余篇光学领域相关科普文章。除此之外,近年来我也较多参与其它平台的各类线上线下科普活动,创作的科普文章和视频入选了2023年第四届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计算机科普内容征集活动优秀科普作品,主讲的科普讲座被中国科协评选为2023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先后获得2022年深圳市计算机学会(SZCCF)优秀教育工作者奖,2023年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CSIG)科普先进工作者,以及2024年第八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作为一个科普创作爱好者,在此简单总结一下个人的想法。

首先,对于专业研究者,包括学校在读学生,目前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不少专业期刊和学术团体的公众号都在征集和发表科普文章,面向大众的科普自媒体和网红大V人气日渐火热,各地中小学和社区经常邀请各领域专家进行科普讲座,像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计算机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这样的专门科普创作者团体提供了众多活动参与机会,各类科普作品征集比赛也经常会举办。在政府政策层面,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被称为是国家社会创新发展的两翼,每年都会举办全国科普日等重要活动。对于有意向开始科普作品创作的新手,这些平台的资源提供了一个入门的好方式。

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科普也是一种普遍的需求。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分工变得越来越细,不只“隔行如隔山”,即使对于像光学这样一个高度专业的领域,也可以再细分为至少几十个不同方向,方向有差异的同行之间也常常会互不了解对方的工作。另一方面,跨界融合正在成为潮流,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领地”被人工智能所“侵占”就是一个例子,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常常不得不面临接受新知识的挑战。

十几年前,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教授穆勒(Richard A. Muller)撰写了一本知名科普书《未来总统的物理课》,最近又出新作《头条物理学:未来公民的科学人文课》,无论对于各国政要,还是普通民众,无论是能源危机、气候变化这样的全球议题,还是燃烧卡路里、驾驶电动车这样的日常活动,科普作品都可以让读者获益良多。当金融从业者尝试去了解要投资的硬科技公司陌生业务,艺术家尝试采用新技术手段创作自己的作品,专业研究者希望跳出思维定势,寻找课题新解决思路时,或许都可以从科普作品中获得启发。

除了实用性的需求之外,科普创作也代表着对待科学的一种态度,现代科技的发展并不仅仅是为了功利的目的,科学探索原本也是人类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一次次踏上快乐的发现之旅。科普作品可以在科学严肃冷峻的外表之下,以一种轻松欢快的方式,把其中的美妙分享给大众,让科技的形象从“高大上”变得“接地气”,触手可及。

科普创作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在互联网自媒体的时代更是百花齐放,各种风格的文章,影片,短视频,动漫,绘画,实物展品,歌曲,舞台剧等等都可以是科普的载体,而人工智能AIGC技术也在逐渐开始被用于科普创作。经典科普书籍《物理世界奇遇记》中,假想了书中的主角汤普金斯乘坐在一辆接近光速的列车上,会有怎样奇特的经历,看到哪些不寻常景象,将原本抽象的公式理论转化为了日常化的形象描述,相对论以另一种面貌现身。关于概率统计的书籍《醉汉的脚步:随机性如何主宰我们的生活》中,作者不仅仅局限于数学视角,而是探讨了人们对于世界上各种随机性现象产生的认知偏差,以及产生的种种好笑结果,数学上所说的概率与大众认知中的运气,在彩票,职场,流行歌曲,医院诊断,葡萄酒鉴别等场景中都发挥了出乎意料的作用。而在一本名为《算法之美》的科普书中,作者将计算机算法与寻找停车位,招聘最佳人选,找餐厅时避免踩雷等日常事情相结合,展现算法的思想如何指导生活。只要发挥创意,大开脑洞,可以设计出各种意想不到的科普新方式。

在本次入选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的青年短篇科普佳作类作品中,我尝试在上届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举办期间,介绍了与魔鬼进球争议有关的三维相机光学技术,借助新闻事件的热度,以吸引行内行外爱好者对于这一科技话题的兴趣。

科普的原本宗旨是将专业的科技知识以通俗易懂和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播给大家,但是不同人群职业,爱好和知识背景差异巨大,对于“易懂”和“有趣”有各自的定义和标准,创作出一件广泛受欢迎的科普作品,是一个难度极高的任务,既需要对于科技知识本身有着透彻的了解,又需要寻找到深入浅出的适当表达方式。对于专业研究者来说,科普作为业余爱好,如何在繁忙的本职工作之外,再安排出额外时间,也是一个挑战。可以说,高质量的科普作品创作并不是易事。

期待着更多光学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加入到科普创作的行列,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学科领域,将一项项激动人心的研究进展以大众化的方式传播给更多的受众,将奇妙的原理和精巧的设计背后的乐趣分享给更多的读者,光学世界的科普内容可以变得更加丰富多元和有趣有料。



监制:白雨虹、张莹

编辑:赵阳



Banner


👇 推荐关注 👇 
点亮“”和“在看,文章更新不错过

中国光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Light学术出版中心旗下的学术传播与服务平台,致力于解读全球最新光学研究进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