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 禁渔十载织新梦,渔民生计绽芳华——江研境学余干行

创业   2024-08-22 21:03   湖北  

禁渔十载织新梦


渔民生计绽芳华




调研简介

走好青春实践旅,研好长江调查行。2024年8月14日,晨曦初破,鄱阳湖面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江研境学实践团的成员们满怀期待地乘车抵达了江西余干,正式踏上了探索这片水域渔民生计与生态保护和谐共生之道的旅程。





调研过程

在碧波荡漾的鄱阳湖畔,实践团成员们亲眼目睹了渔民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保护的坚定信念。他们耳边回响着渔民们铿锵有力的誓言:“我们誓将全力以赴,坚决打赢鄱阳湖十年禁渔的这场持久战!”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渔民们对自然生态的敬畏之心,以及对后代子孙福祉的深切关怀。“禁捕退捕千秋业,生态赣鄱万代兴”,这不仅仅是一副对联,它凝聚了渔民们对家园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景。在这片承载着无数希望与梦想的水域上,渔民们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生态保护的新篇章,让鄱阳湖的水更清、鱼更肥、景更美,为赣鄱大地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沿着波光粼粼的湖畔,江研境学实践团成员们步入了一幅绿蓝交织的画卷,最终抵达了余干县的分洪码头——这片土地既是渔民往日辛勤劳作的舞台,又是他们生态转型新篇章的起航点。在分洪码头,实践团成员们有幸与一群特殊的“转型者”进行了深度交流——他们曾是江上的捕鱼高手,如今则化身为长江生态的忠诚卫士,担任巡护员的角色。这一身份的转变,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更是对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积极响应的生动写照,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追求。

袁队长及其巡护队员们,以饱含深情的口吻,向实践团成员们讲述了他们与江豚不解之缘。他们回忆往昔,江豚成群结队、欢腾跳跃的场景历历在目;谈及禁渔初期江豚几近消失的境况,他们的眼神中难掩痛惜。正是这份对自然生命的深切关爱,促使他们自发组织起来,成为江豚的守护者,用实际行动为长江生态的复苏贡献力量。谈及退捕渔民的转产就业情况,袁队长详细介绍了渔民们多样化的转型路径。除了加入护鱼队,许多渔民投身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利用丰富的水域资源探索新的生财之道;还有部分渔民选择外出务工或从事灵活多样的工作,以勤劳的双手开辟新的生活篇章。这些变化不仅丰富了渔民的生活选择,也为鄱阳湖生态的持续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深入的访谈,江研境学实践团的成员们深刻认识到,尽管江豚成群结队的壮丽景象尚需时日,但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的实施已初显成效。“江豚数量稳步增长,鱼类种群日益丰富,个体规格显著提升,这一切均彰显了生态修复的积极进展。”渔民们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禁捕成效的自豪,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期望:“我们渴望能在保护中合理利用,实现捕大留小,避免资源浪费。”

此次鄱阳湖畔的实践之旅,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切体会到了生态保护工作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更见证了渔民群体在生态转型过程中的积极作为与不懈努力。他们的故事,是鄱阳湖生态保护历程中的一个鲜活注脚,更是对人类共同生态责任的一次深刻诠释。

鄱阳湖不仅是渔民们世代生活的摇篮,更是他们守护生态、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坚定信念的见证。余干渔民的生态转型与江豚保护行动,如同一曲悠扬动听的乐章,奏响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旋律。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守护这片碧水蓝天,期待鄱阳湖的未来更加繁荣、更加生机勃勃。

结语

调研启新程,深入渔民里。

心声细倾听,生态共维系。

清波漾万顷,江豚自在嬉。

禁渔护生态,心系渔民情。

江研境学行,长江共守清。


图文 | 江研境学实践团

排版 | 张佳沐

责编 | 丁子洲

审核 | 刘江宜 努尔夏提·居勒提

CUG经管新生代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组织唯一官方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