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 渔民转型守碧水,鄱阳湖畔续华章——江研境学鄱阳行

创业   2024-08-22 21:03   湖北  

鄱阳湖畔续华章






渔民转型守碧水







前言

2024年盛夏,8月14日,阳光温柔地洒满江西省鄱阳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江研境学实践团来到了本次调研的第四站——江西鄱阳。团队带着对生态与人文的深切关注,踏入了这片历史悠久、生态丰富的土地。

鄱阳湖,这颗镶嵌在赣鄱大地上的璀璨明珠,以其广袤的水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不仅滋养了世代渔民,更是全球生态保护版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为众多水生生物提供了宝贵的栖息地,同时也为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撑。


渔生转变:从捕鱼到护鱼的华丽转身

在对退捕渔民的访谈中,团队受邀与江西鄱阳的全国首批巡护队成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以蒋队长带头的一队护鱼队伍让团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退捕渔民们身份转变的艰辛与荣耀。

分组访谈

在巡护队还未成立之时,江西鄱阳有一只不一样的江豚巡护队,这支巡护队,在禁捕政策实施之前,便已经自发地投身于江豚等水生生物的保护工作之中。他们的身影穿梭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用实际行动守护着这片水域的生灵。然而,这条转型之路并非坦途,资金短缺、渔民误解等重重困难如同巨石般挡在了他们面前。作为巡护队的灵魂人物,蒋队长以其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了队员们的精神支柱。从最初的零星志愿者到如今的专业巡护力量,每一步都凝聚着队员们的心血与汗水。他们不仅克服了外界的种种困难,更在内心深处建立起了对这片水域的深厚情感和对生态保护的坚定信念。蒋队长的故事让团队成员们深受感动。实践团队员们看到了渔民们身份转变的艰辛与荣耀,更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最令人振奋的是,经过巡护队和广大渔民的不懈努力,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江豚数量大幅增加。去年12月,巡护队在一次巡查中惊喜地发现98头江豚同游的场景,这一数字不仅是对巡护队工作的肯定,更是生态保护取得胜利的生动例证。江豚的灵动身影在碧波中穿梭自如,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象征。


渔民驿站:文化传承与生态教育的港湾

在江研境学团队的深入走访中,一座独特的渔民驿站悄然映入眼帘,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渔民转型上岸后心灵的港湾,以及文化与生态交融的温馨空间。这座驿站最初由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CCF)资助建设,如今已成为鄱阳湖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走进驿站,一股温馨而质朴的气息扑面而来。墙上挂满了描绘渔家生活场景的温馨画面,这些照片和画作生动地展现了渔民们曾经的日常生活和与鄱阳湖紧密相连的深厚情感。与此同时,绿色生态的标语海报也随处可见,它们与渔家生活的画面交相辉映,共同传递出渔民们对这片水域的深情厚谊和对生态保护的不懈追求。

渔民驿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居住场所,它更是一个承载渔文化与渔民故事的重要载体。退捕渔民上岸后,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和职业选择,他们对渔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充满了热情和执着。渔民驿站便成为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渔民们能够继续讲述他们的故事,传承他们的文化,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鄱阳湖、感受渔民文化的独特魅力。



转型之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绿色探索

十年禁捕政策的实施,对渔民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政府、民间组织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渔民们积极寻求转型之路。有的加入巡护队继续守护水域生态;有的走出鄱阳湖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还有的利用生态优势发展农家乐等旅游项目。这些多样化的转型选择不仅展现了渔民们的智慧与勇气,更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态保护的深刻理解。

夕阳西下,鄱阳湖面波光粼粼,微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江研境学团队的成员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感动离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然而,他们深知鄱阳湖畔的绿色转型故事远未结束。在未来的日子里,这片水域将继续见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不断实现,书写着属于鄱阳湖的绿色传奇。让我们共同期待这片水域的明天更加美好、更加生机勃勃!

图文 | 江研境学实践团

排版 | 张佳沐

责编 | 丁子洲

审核 | 刘江宜 努尔夏提·居勒提

CUG经管新生代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组织唯一官方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