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继续苦苦地坚守,还是尽快选择新赛道?除了卖家电,还能干什么?为什么“国补”政策刺激下,市场很火爆消费很火热,但我们感觉却很冷清和困难?
池栾||撰写
是进是退,是坚守是放弃,是信心十足还是躺平观望?
进入2024年4季度以来,一线市场上的众多家电品牌、家电经销商们,又忙碌起来了!与此同时,还有一批的家电经销商们,却相继向家电圈发出了上述的“心灵拷问”:面对接下来的市场,怎么办?面对接下来的商业竞争,路怎么走?
一方面,家电“国补”政策的持续发力,带动了市场的火爆和消费的反弹。海尔、美的、格力、长虹、海信、方太、老板、安吉尔、A.O.史密斯、林内等一大批中外企业,以及京东、天猫、苏宁易购等主要商家们,都在纷纷借力“国补”政策的东风和红利,抢夺反弹的市场和消费需求。
来自第三方的数据显示:从9月以来,进入10月之后,百亿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带动家电消费持续反弹,市场销售额近千亿元,8大类家电出货量近2000万台。如果算上各地增加的生活电器、厨房电器、精品电器等品类,家电出货量高达2500万台,只多不少。有力盘活了家电新旧市场的需求。
另一方面,很多县城、乡镇市场上的家电经销商,面对市场的热闹和消费的反弹,最终的体感却是“仍然寒冷”。聚焦家电“国补”政策的市场抢夺,再度陷入了乱价和乱战;同时,一大批没有规模和实力的乡镇经销商,直接被排斥在“国补”政策大门之外。整个一线家电市场的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性扭转,仍然是低迷与寒冬相伴:消费降级趋势不断恶化,小家电、集成灶、洗碗机、电视机等品类整体出货规模纷纷下跌。
让众多家电经销商更担心的是,不管是“国补”政策是今年底如期结束,还是政策会在2025年继续加码实施,这一补贴政策就是典型的“提前透支消费需求”。因为,短期家电市场的消费,并未因为“国补”政策出手而增长和扩大,只是将一些潜在需求和抑制需求提前“逼出来了”。面对家电这个成熟的市场,这种财政直接刺激的作用总是存在“两面性”。
由此,行业不少的家电经销商,对于市场未来的走势、竞争格局的变化,以及消费需求的抢夺,一系列担心和疑问“只增不减”:
一是,短期的家电市场增长与消费反弹,并未惠及全部企业和商家,只是让少数家电企业和商家因为“国补”政策,加速并加快了“竞争两极分化和市场洗牌”。市场份额进一步加速向大企业、大商家身上集中。很多小企业和小商家的市场生存空间双双被压缩,只能苦苦煎熬,并期待补贴政策尽快结束。
二是,中长期的市场走势和发展,不容乐观。正如一些经销商所说,目前所有家电企业都在想办法压缩费用、成本和支出,比如市场开盘和新品发布活动,食宿标准下降,最直观的就是聚餐的饮酒标准,过去的白酒是知名大牌,现在的白酒都是各个企业的定制酒。甚至不少家电企业的活动会场也从酒店搬到了工厂。这一系列变化释放出来的信号,众多经销商内心是清楚的。
三是,市场竞争的手段和内容是匮乏的。很多家电企业最近几年在频繁的扩大品类,除了自营的主要品类外,纷纷通过在外代工贴牌的方式快速推出全品类家电,最终却是很多经销商“卖的品类多了、付出的时间多了,但是钱没有多赚,市场一路下行很无力”。面对一线市场的低价内卷和竞争恶斗,不少家电企业都在探索场景化、体验化营销,推动中高端产品及套系方案的销售,对于很多经销商来说却是典型的“远水难救近火”。
面对来自一线市场上众多家电经销商的疑问,或者难题,家电圈认为,有几个现实和挑战必须要正视和解决:首先,走向成熟的家电市场,以及进入存量通道的用户需求,确实不需要现在市场这么多的家电品牌和家电零售商家,一大批没有能力的家电厂商,出局和淘汰是必然,只是时间快慢的差异;所以,经销商们不要抱怨更不要指责(因为没用),接下来只能赚到认知内的钱,只能抢能力范围内的用户订单。
其次,不管家电“国补”政策是到期结束,还是继续加码推出,不管这一政策是激活新的消费还是透支未来用户需求,对于家电厂商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强身健体”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没有实力的商家无法赢得用户信任,更无法获得家电企业的政策倾斜和支持。所以,建立自己的差异化产品体系、营销能力,形成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和快速满足,是家电经销商的能力大考。
最后,对于众多还在苦闷中纠结的家电经销商来说,是时候重新复盘和反思自己的能力短板和强项,是时候要多问自己有没有足够的实力和信心在家电市场抢到单、赚到钱、赢得用户。因为,别人说什么不重要,路永远在自己的心中和脚下!
声明:家电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