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机缘品》里第十位是智隍禅师。智隍禅师本来和六祖是同门,也就是说,智隍禅师原来也是五祖的弟子,后来因为在修行上,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能够真正地解决,没有能够真正地得到受用,所以又从六祖再来学习、印证,又成了六祖的弟子。
隍无对。良久,问曰:“师嗣谁耶?”策云:“我师曹溪六祖。”隍云:“六祖以何为禅定?”策云:“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这里就讲智隍禅师修行的心得、受用,以及玄策禅师与他问答的过程。这个过程实在是修行里边非常关键的一些问题。要把这些问题在言语上讲清楚,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每一位听讲的人一方面要听,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自己很好地去体会,一个是在听讲的时候体会,一个是在平常日用修行当中去体会。
这里所说的智隍是一位禅者。所谓禅者,就是以禅为业、以禅为专务的这么一位禅师。在《五灯会元》的记载上,这位禅师原籍是湖北,因为黄梅五祖也是在湖北,所以他出家以后就到五祖那里去参拜。参拜的经过在这里很简略地用几个字带过了。实际上他在参拜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的问答的机缘、语句。他得到了五祖的指示以后,就自己感觉到已经得到了正受,然后就在一个小庙里边住下——所谓“庵居”,就是一两个人住的小庵,等于我们现在乡下的那些小庙一样——住在那里继续修禅定,所谓“常坐不卧”,积二十年之久。可见,这位禅师确实是非常精进、非常用功。这里所说的正受,就是禅那的异名。所谓正受,就是不受一切受,才叫做正受。如果说有所受,那就不是正受,那就一定是一个片面的、不全面的东西。所以修行能够真正得到受用,得到体验,那种境界就叫做正受。正受是在我们的主观认识上,不受声、不受香乃至不受味触法,一切不受。但又是如如地反映,反映了以后,又不留任何痕迹,就是《金刚经》上面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就是正受最好的说明。正受境界的当下,空空荡荡,一无所有;但又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虚灵不昧。在这个时候,就是与三昧相应。什么叫三昧?就是正定,与定相应,与三昧相应。
图片:细草穿沙
这位智隍禅师,他自己认为自己已经得到正受了。应当说,他在禅定上确实是有一定的功夫。没有一定的功夫,二十年他是熬不过的。正因为有定,所以二十年,他都能够常坐不卧,不是说不睡觉。他在功夫上可以说是有很好的受用。正在这个时候,六祖的一位弟子——前面也讲过,玄策禅师,“游方至河朔”,就是河北,但没有指明一个具体的地方。说明智隍禅师从五祖那里得到指示以后就到河北地方来修行打坐了。这位玄策禅师游方来到了河北,并且听到智隍禅师之名,就专门到他住的地方去访问他。“造”的意思就是到。玄策禅师到智隍禅师住的地方,问他:“汝在此作什么?”实际上这是明知故问,是为了把他的知见引出来。智隍禅师就很简单地说:“入定。”
跟我们现在的情形差不多,我们现在也有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入定。有些人,他也说他天天在入定,实际上我们有些人说这个词的意思只是说他有一种安静的境界而已,那是极为初步的东西。因为严格地来讲,所谓入定,你修禅定一定要修到色界才能够有定,在欲界不能有定。修行一定要修到脱离了欲界,你才有定可言。怎么样才能够脱离欲界?要禅定产生了,一切的五欲之乐不会引起你的反应。五欲之乐——财色名食睡,这些东西不会引起你的任何反应,你是专心致志都在禅定当中,这时叫做定生喜乐。五欲不能干扰,而且是以禅定为乐,到这个时候你就进入了色界,进入了初禅。所以那才叫做入定。
学习内容(根据实际,或有微调):
为期三十周,以“品”为单元邀请书友,根据各自情况,读一品或数品。
识别上方“二维码”
进入《净慧长老全集》电子文库
传印长老为《净慧长老全集》作序 楼宇烈教授为《净慧长老全集》作序 《心经禅解》读书召集 ||《净慧长老全集》系列读书No.1 《坛经一滴》读书召集 ||《净慧长老全集》系列读书No.2 《紫云禅话》读书召集 ||《净慧长老全集》系列读书No.3 《生活禅钥》英文版 · 读书召集 ||《净慧长老全集》系列读书No.4 《云水禅话》读书召集 ||《净慧长老全集》系列读书No.5 《真际禅话》读书召集 ||《净慧长老全集》系列读书No.6 《心经禅解》禅心迎春 ||《净慧长老全集》系列读书No.7
——净慧长老开示生活禅法
大众认同 大众参与 大众成就 大众分享
进入《净慧长老全集》电子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