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中,各种论坛和会议集中召开,由于工作关系,我最近也参加了几个论坛和会议,现场听了一些智库人士和专家的报告,也和他们做了一些交流。他们的报告和观点大致是一种“三段论”。
首先,提出问题,列举当下经济、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的一些问题和短板;
其次,分析问题,他们大都将原因归结于不够市场化、不够国际化和“闭门造车”;
最后,解决问题,罗列一堆西方的“先进”经验和案例,然后照葫芦画瓢提几点建议。
不是说西方就没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肯定有,问题是他们的言谈、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中,有一种骨子里对西方的迷信和推崇,对西方经验的绝对肯定,对本土经验的质疑和瞧不上。
而且,他们的报告和分析中,对我们一些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根本谈不上深入透彻,大部分是蜻蜓点水,我怀疑他们根本就没有做深入的调研。相反,他们大部分篇幅在介绍西方的“先进”经验,那种信手拈来和博闻强记,以及不时蹦出来的一些“洋词儿”,我一瞬间竟有点恍惚,台上发言的似乎不是中国人。
的确,他们只是黄皮肤,但脑子里早就装满了洋玩意儿。时至今日,还在大谈特谈照搬照抄西方经验的人,我认为非蠢即坏。坏就不提了,大家都懂,典型的是经济学、金融等领域。重点说一说蠢吧。
我多次说过,欲战胜于疆场,必先战胜于思想和文化。今时今日,中国的物质、经济、军事实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一些人尤其是知识阶层的文化自卑依然相当普遍,它已构成民族复兴的严重障碍。
物质层面的大国较量,已无悬念;而精神之战和祛除西方流毒将是一场持久战,因为“西方中心论”、西方理论、西式话语体系依然控制着很多国人的脑袋,这就造成一个可笑可叹的现实——
西方尤其是美国已经显著衰落,但美国依然强大、美国不会衰落、美国有纠错机制和自愈能力等“神话”仍然大行其道,越是所谓精英越信这些。
当然,这些神话,也是西方多年来精心兜售和灌输的。尤其是不少历史“名作”和教材,通篇兜售“中国停滞论”,宣扬“西方中心论”,影响了一代代年轻人,流害无穷。
推崇西方的同时,也会发生两件事情。一个是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痛心疾首”,“中国历史太黑暗,中国文化太落后”等等;同时,他们会极力的说西方的好,说中国如果早早实行西方的一系列制度,就不会有中国历史随处弥漫的所谓“落后、失败”,以及今天出现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有,但在中国出现这些问题,他们认为首要原因是没有学习西方,是“国际化”程度不够)
这正是某些人想要的东西。一句话,物质层面的国力较量,已经没有悬念;但是精神层面的话语权之战、心灵之战,可能是一场持久战,且不可轻视!
开头说的那些专家和智库人士,并非孤例,被打上思想钢印的人太多了。其实,他们本身怎么想的并不重要,问题在于,他们的影响力和能量很大,而且很能迷惑人。
因此,这绝对不是一件小事!
延伸阅读:
一位经济学专业在读博士生给我留言,他所在的大学非常重视西方经济学,而他本人则看透了西方经济学的荒谬、谎言和无用。以下为他的吐槽和感慨。
非常无语!!!政治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不知道劳动价值论为何物,还有政治经济学专业的教授公开嘲笑:“马克思是谁?我不认识他”。
作为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我亲身经历了政治经济学被边缘化的过程:
在本科阶段,在理论经济学的课程安排中,政治经济学是根本无法同西方经济学相提并论的。政治经济学只在大一通识教育阶段开设,开两学期,每周一次。第一学期学习资本主义部分,由于时间限制,老师一般只能讲到“剩余价值生产”,最多大概讲一下“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并且讲得非常浅显,考试也十分简单。
第二学期的社会主义部分就更不用说了,老师在课堂基本闲聊,讲八卦,学生也就笑笑乐乐完事了。总之,政治经济学这门课,因其学分少、课时少、内容随意、考试简单,既然老师也没有应有的重视,我们学生就理所当然地称之为“水课”,混个学分罢了。
而对西方经济学,那重视程度可大不一样,真可谓天壤之别。从大二开始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首先开设的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微观和宏观)。大三开设英文的中级微观和宏观经济学,一共就是四学期。另外还有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博弈论、数理经济学等等课程的补充学习。
由于当时初入经济学领域,一看“高大上”的课程名称和众多的课程安排,心里就有这样感觉:这才是真正的经济学,这才是真正的学问。何况里面的内容又是数学,又是模型,看起来“很科学”、“很唬人”的样子。加之考试难度之大,平时作业之多,所占学分也多,我们学生自然就会特别重视,不重视不行,你就拿不到学分。
我当时觉得,伟大的经济学家就是斯密和凯恩斯等,根本没觉得马克思也是个经济学家,感觉他就是个老旧的、奇怪的、甚至是极端的哲学家吧!
虽然当时没有读过他们任何著作,也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但我们所处的社会背景、学习环境、教学安排给我们带来的印象就是这样的,这种感觉对于20岁左右的大学生来说具有普适性。
悲哀的是,在这样充满热情地学习了几年西方经济学之后,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当我们对西方经济学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后,我发现很多同学都迷茫了,甚至反感了。我们以虔诚的心态去学习,却发现西方经济学好像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科学”,觉得自己是不是学了一门“伪科学”?甚至有同学觉得入错了行。
西方经济学有很多假设和前提,虽然形式上貌似很科学,其实很主观,离我们的现实不仅遥远,而且解释力也很表皮。它的模型太抽象,抽象得令人生疑。
经济运行的复杂过程,作为人类社会生存的普遍现象,用无视社会关系的抽象假设和数学方程就能精确描述吗?我越来越怀疑教科书里面的那些数学公式:继续留在理论经济学这个领域做研究,到底有多大的意义?
大家心知肚明:现在许多用数学模型分析问题的所谓学术论文,基本上就是在做“伪问题”而已。对于这些乱象,博士生们不禁感叹,“原来都是套路”。
总而言之,就我自己的学习经历而言,西方主流经济学几乎从本科开始,就无情地限制了我们的选择空间,并粗暴地宰制了我们的思考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没有看到崇高的学术自由,甚至连一点学习自由的味道也没有嗅到。
是时候改变了!
觉醒年代,拒绝忽悠!
温馨提示:
微信又改版了,如果您不是斐君观点的“星标”用户或常读用户,可能就收不到 斐君 推送的文章了。这意味着,您可能随时和 斐君 失联。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星标”斐君,操作很简单:
1.点击文章标题下方的蓝色字“斐君观点”,进入公众号首页;
2.点开右上角的“...”
3.点“设为星标”。
就可以啦。烦请设置一下,我们相约不走散。
——全文完,想看更多精彩原创好文,敬请关注“斐君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