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方蓝字“小海棠说事”→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
(欢迎转发扩散,点一下“在看”!)
“南京大屠杀根本就不存在,日本政府没必要就侵华战争对中国道歉。”
前人民日报编辑马立诚发表这么一番歪曲历史的言论,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公愤。
后来,国内呆不下去,马立诚立刻跑到了日本,如今他的下场怎么样?
1946年,马立诚出生于中国南京。46年正好是建国第二年,而日军则是在1945年投降的,马立诚幸运出生在了一个和平年代,恰巧躲过了战火纷飞的年代。所以他并没有体会过先辈们曾经经历的那种动乱的生活。
按理说,马立诚应该对南京这座城市那段“血泪交织,屈辱悲惨”的历史更加刻骨铭心才对。
哪知他却走上了“卖国求荣”的道路。
马立诚从小勤奋好学,而且学习成绩优异。但是流年不利,他高中的时候刚好赶上了中国的一个特殊时期。马立诚遭遇了我国文化历史上的一场浩劫。
在这场动荡中,马立诚被划分到了右派阵营中。因此也惨遭批斗,受到了迫害。这一遭遇给他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留下了非常深的阴影。
这种境遇一直到1977年,改革开放后高考制度恢复,马立诚又重新回到了校园参加了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大学。
因为对历史感兴趣,马立诚进入大学后选择了历史专业。在校期间,马立诚学习也很刻苦,文学素养远高于其他同学。
也正因如此,马立诚文笔俱佳,受到了中国青年报的青睐,被分配到了评论部当一名编辑。因为工作能力很出色,他很快被调去了人民日报担当人民日报的主任编辑。
后来,马立诚被人民日报派去日本交流,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回国后的马立诚,思想政治觉悟已经出现了问题。
2002年,马立诚公开发表了对日关系新思维一文,文中多处对中日关系的探讨,完全的违背了全体国民的观念和国家政府的基本态度。
马立诚称中国民众太纠结过去的侵华战争,既然是战争,就难免会有伤亡,而这种伤亡也同样存在于侵华日军中。马立诚大谈“中日友好”,劝诫国人不要对过往“侵华历史”耿耿于怀,道歉有什么用,不如“一笑泯恩仇”。
在马立诚的口中,中国成为了挑起与别国领土争端的一方。甚至在后来的新闻媒体采访中,马立诚直言让国家政府不要再插手中日南海的钓鱼岛争端。
马立诚为了替日本辩护,还特地写下了《日本不必向中国谢罪》《脱离反日》等文章。文章中歪曲事实,例如他说日本的历史数据讲,南京大屠杀时南京只有二十万人,而日军攻占南京后一个月就增加到二十五万人。
所以根据这些所谓“证据”,他推测出南京只是在战争时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定的伤亡而已,绝对不可能是大屠杀,既然有战争,伤亡都是必然的,毕竟刀枪是没有长眼睛的。
由于他的强盗逻辑下,屠杀不能定性为屠杀,那么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谢罪完全没有必要。
这几篇为日本“真相申辩”的文章发表后,立刻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他的贬低祖国,“跪舔”日本!中国人怎么可能把历史忘掉!又怎能如此无心理障碍地忘却屈辱?
文章发表后,人民日报就将他开除。
但是马立诚根本认识不到自己错误,还在沉迷编造和曲解历史的道路中越来越远。
马立诚不甘被《人民日报》开除,就急忙举家赴港加盟凤凰卫视,在香港这家媒体中担任评论员。
而到香港后,他继续在电视上大放厥词,发表其无耻的卖国贼言论,为此,香港的爱国人士还趁着夜黑风高将他暴揍了一顿。被打后他更加不甘心,没地儿撒气的马立诚跑到网上大骂中国人都是“暴徒”。
可民众根本不管,继续唾弃这违背中国人的“汉奸”。
在人人过街喊打的事实下,马立诚发现自己和家人就连香港已经无法立足下,只好联系日本,举家迁往日本,最终因为这些“汉奸”事迹,东京大学立即邀请他,还成了北海道大学的特聘教授。
身为当代青年的我们,活得恣意逍遥,那都是前人的牺牲为我们铺就的一条血路,对这段国耻不能忘怀,不应该被眼前的“乱花”迷住了自己的双眼!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朋友,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希望您“点赞”+“在看”可以获得更多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