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兄弟胜似兄弟,谭郑二公因医同道结义到永远

文摘   2023-12-16 14:34   浙江  

       暮春的清晨,白麟溪水缓缓地流着,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几小片斑驳的浮萍,溪畔的亭台楼阁和花草树木在水里的倒影隐隐约约。

      我们的车子沿351国道从嵩溪出口下来,沿后佛线往西北(嵩溪)方向行驶,路就在山腰上,双车道,弯度倒是不大,右侧自然是连绵的郁郁的青山,左侧下方一条弯弯的碧水随车道蜿蜒宛如翡翠玉带。玉带仿佛系着一面长长闪闪的明镜,这就是石姆岭水库。我们将车子停在水库中部右侧的平地上,此处有一村牌曰“严宅”。穿过马路往下走,眼前顿觉开阔,碧绿而清澈的湖水波光粼粼,几声鸟叫反而让人觉得幽静。

       若非有人带路,一般人难以马上发现左侧湖边一个墓地。这就是乡人传颂的合葬古墓,可以看出,2019年进行了修葺。

       这是修葺前的碑。

       两位墓主是两位男性,分别是谭氏迁浦始祖谭志孝和义门郑氏二十世郑尔锳。按照前一位去世的年份计算,该墓已经存在227年了。据说墓中还是同穴。可以想象,两位先人的生前何其要好,双双约定同穴而眠,比三国演义中“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刘关张更讲义气。

        谭公志孝,字永思,祖籍江南宁国府旌德县,以徽商经营于义门,因慕义门孝义之家风,遂以为家。谭公性谨厚,明大义,事亲至孝,处事端方,尊师好友,周恤饥寒,义门父老皆称善,被推为乡饮宾。8谭公持家勤俭,以行商之能创建“谭广泰”店铺,经营药材、生猪、茶叶、副食品等商品,为人诚信,商铺生意兴隆。

       郑公尔锳,性耿直,出身贫困,但能自勤俭,颇致充裕。习医业,志在济人,生平安分守己,因行医常取药于“谭广泰”,与谭公多有交往。尚固性之同,道之相向,虽年差二十又八,两人终成忘年之交,亲如兄弟。月复月,年度复年,交往愈深。时年八十三岁的谭公生病,五十五岁的郑公开药、煎药、喂药,昼夜不离。一日,谭公自知病入膏肓、时日无多,伸出骨瘦如柴之手握住郑公之手叮嘱曰:“吾今生有幸能与弟相处,因病不能久留于世,今别无他求,吾汝忘年之交,虽不同生,但愿贤弟荣归能与吾同穴,同立墓碑,来世再交,吾之幸也。”言讫与世长辞,葬于严宅覆掌形。郑公闻之,痛不欲绝。时至1805年,郑公逝世,享六十又四,临终前交代子孙与谭公立碑合葬,以遂谭公心愿。又至二百年后的2019年,谭郑裔孙们集资重立新碑,永远焚香祭祀。


       宣统元年(1909年),郑义门天神阁重建落成典礼暨关公大帝开光,三个戏班斗台演戏三日。谭家赞助五百大洋,居殿踏八仙。至2002年,天神阁重建竣工暨开光吉日,演戏三天,谭家出资演戏一日,不忘郑谭之交,大有同喜同乐和谐之景象。


        2007年,迁浦七世孙谭翼飞(谱名国海)携妻张群凤、子谭守盛、女谭玉梅、谭玉玲捐资壹佰万元建造江南第一家牌坊一座。

       2007年,迁浦八世孙谭守盛与郑氏同居廿九世孙郑序进共同捐资六十万元建造。


附家谱:

        谭志孝(1714-1796),字永思,举乡饮宾。祖籍江南宁国府旌德县西乡廿二都下洋村,迁居浦阳东乡廿三都仁义里,遂为肇基之祖。性谨厚,明大义,事亲至孝,持家勤俭,处事端方,尊师好友,周恤饥寒,义门父老皆称善云。

       郑尔锳(1742-1805),字一恒,号敏慎。性耿介,寡言笑,幼丧父,事孀母终身,有孺慕忱。岁时祭扫先茔,负土添筑。先时与诸昆分爨,家尚贫,能自勤俭,颇致充裕,而三兄弟家计不给,乃承母命,复与合食三十余载。习医业,志在济人,生平安分守己,与人无竞亦无讼累。有志教子读书。祠祀当任司过,执事恭肃,人咸敬服。亲友劝举宾筵,固辞,俨有古人风。


       感谢谭江照先生(谱名守侦)等的介绍、指导!

浦江县江南第一家文史研究会
学习研究《江南第一家》文史,体会其中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实践。不忘初心,传承精髓,古为今用,为社会主义新时代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