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辛盘亦称辛盘、春盘。
魏晋以后,“元旦日”有食五辛盘的风俗,意在尝新。
源于汉代立春日食生菜。
其实,“五辛盘”是古人年夜饭的传统佳肴。
如今“元旦”指阳历1月1日,但我国古代使用阴历,
古时“元旦”指农历春节。
传承至今,
寓意着迎接新的一年,
并有助于气血运行和发散邪气,代表着团圆和快乐,
象征着健康和平安。
“五辛盘”究竟是什么呢?
它是用五种辛辣味的蔬菜,
还是五种辛香味的香料
制作而成的呢?
点击查看答案,看看你猜对了吗?
▼
实际上,“五辛盘”的主要原料是五种辛辣味的蔬菜,它们分别是:
葱、蒜、韭菜、油菜和香菜
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辛辣味道,组合在一起,不仅能刺激味蕾,更能驱寒暖身,增加身体的温度,从而有助于抵御寒冷的冬夜。
古人立春吃“五辛盘”的习俗中不难看出,除取其象征性的吉利意义之外,还包含有深刻的科学道理。
聪明的祖先选用辛味食物运行气血、发散邪气,对于养阳和调动机体正气、保证机体健康和季节性防疫,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01
“五辛盘”中的“辛”来源于中医的“五味”(辛、甘、酸、苦、咸)之一,是中医学基于五行学说对食物和药物性味属性的归纳和认识。
02
当然,饮食的偏性不及药物偏性之大,故《黄帝内经》中主要以饮食五味养五脏之体,而运用药物五味调整五脏之用[1]。
中医理论中五味分别入五脏,通过不同的药(食)物配伍组合,达到调节脏腑的效果。
《周礼·天官》中说的“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的五味功能和《黄帝内经》中总结出的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的基本属性,一直作为我国人民饮食保健和药物治病的理论主宰[2]。
五味功能
实际上,
五味之外尚有涩味、淡味等食物和药物,
习惯上只说五味,其实分别把它们归属到酸味、
甘味中去了[4]。
五味之一“辛”,
是如何运用到生活中的呢?
由于药食同源的关系,
许多中药同时又是常吃的食物,
所以民间对辛味药物、食物的运用
也创造和积累了许多经验。
■ 辛发散为阳,多食可使体内阳气发散,全身气机运行,例如,生活中常见的辛味食物如生姜可以散寒,紫苏可以行气等。
■ 民谚“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就是群众运用辛味防病治病的经验写照。
■ 此外,用葱头熨肚脐、生姜熬汤、薄荷泡茶防治各种感冒,用烧酒或辣椒汤驱逐寒气,用苍术、细辛作香袋避疫疠之气,用红花酒活血行血等做法,也都是民间对辛味的具体运用,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知识深厚的群众基础。
●虽然我们提到养生可能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补”,但是古人对辛味药(食)物的大量使用也表明行、散在食疗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提示我们“补”不是食疗养生的唯一思路,同时也验证了古代的重阳思想。
● 重阳不仅仅是单纯补阳,发散也是其中之一,所以古人注重的不只是阳气,同时也注重气机的运行,重视动。
●故辛散也可以用于养生,例如,颇多古方就将紫苏、橘红用于行气,从而达到美容养颜的目的[5]。
■ 现代研究表明,辛味食物所含的挥发油成分具有调节汗腺分泌,扩张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的功效,这便是“辛入肺走气”的含义所在。
■ 生活中我们在淋雨后为了御寒,及时煮一碗姜汤驱寒预防感冒便是很好的例证。
■ 除此,辛还具有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等作用。当然,任何事物不能太过,食用过多“辛味食物”则会损耗元气,伤及津液,导致上火[6]。
■ 同时需注意冬季是进补时令,但依然要避免进食大辛大热之品,以温补为佳[7]。
元旦佳节临近,
今年春节亦即将在一月末到来。
新年伊始,春节将至,
辛味食物你了解了吗?
审核:王 虎
审稿:王 景
发布:朱 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