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悦读】小寒节气丨最冷“三九天”牢记“三忌三养” 身体安康过大年!

政务   2025-01-05 09:24   四川  


小寒节气,虽然名为“小寒”,由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持续降低,往往是一年之中气温最低的时节,正所谓“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北风吼”,中医专家提醒:小寒节气要注意“三忌”和“三养”!

-SLIGHT COLD -



一忌过食辛辣

此时节因为天气寒冷,由于穿衣较厚,运动减少,加上人们都会吃羊肉、火锅、烧烤等辛辣的食物,天气干燥,就很容易“上火”,可能会出现口腔溃疡、腹胀便秘等症状。

所以此时要注意饮食以清淡为主,适当减少重口味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二忌情绪急躁 

小寒之后天气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人们的心情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冬季很容易烦闷、抑郁,有时也会急躁易怒,情绪激动、急躁可能导致出现头晕目眩、耳鸣等症状。

所以此时节一定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尽量避免情绪波动、急躁、发火;注意休息,防止因身体劳累而情绪不稳。

三忌大汗伤阳 

虽然此时节天气寒冷,但也要适当的运动,不过注意不要做剧烈运动,避免大汗淋漓,可以选择比较舒缓的运动,散步、太极、慢跑等,锻炼的时候微微出汗即可。

冬藏时节,过汗会使阳气外泄,不符合冬季养“藏”的核心原则。


-SLIGHT COLD-



一养:泡脚

足部保暖是身体抗寒防病的重要方式,容易脚凉的人,可以在睡前用热水泡脚,然后用力揉搓足心。既能御寒保暖,又能预防疾病。

注意:有静脉曲张、皮肤溃疡等问题的人群需要提前咨询医生。


二养:晒太阳

冬季天气寒冷,会使身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处于抑制状态,这时可以通过晒太阳来缓解。

充足的阳光可以使人获得精神上的安宁,心情得到舒展。


三养:睡子午觉

冬天应该遵循“早卧晚起”的作息原则,严寒时节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蓄积阴精。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午休,但午休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休息30分钟左右即可,最多不要超过1小时。

中午即使不睡觉,也可以“入静调息”,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提神醒脑、补充精力。




-SLIGHT COLD-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之一,阳气潜伏,此时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天气寒冷,则关节痛、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保暖是第一要务,小寒可多搓三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01

搓腹部——保健脾胃

长期坚持这么做,可以调理脾胃、预防便秘。

02

搓腰部——补肾壮腰

搓腰部能疏通带脉、缓解腰部酸痛、预防腰肌劳损。

03

搓颈部——暖身驱寒

大椎穴是阴阳经交会之处。若外出归来全身发冷,可是试试搓揉大椎穴暖身。

小寒因处隆冬,土气旺,肾气弱,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所谓“三九补一冬”,但小寒时切记不可大补。最后给大家推荐三款冬季汤饮。

01

杏仁猪肺汤

杏仁归肺经,具有止咳平喘的功效,还有抑制胆固醇生成,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猪肺具有止咳、补虚、补肺之功效,适宜肺虚久咳、肺结核、肺痿咯血者食用。

02

茯苓柚子饮

茯苓入心、肺、脾经。具有健脾和胃,利湿渗水,宁心安神,宣发肺气等功效,茯苓的利水是通过健运肺气而实现的,柚子味甘、酸,性寒,行气宽中、开胃消食、化痰止咳,还可降低血液的黏滞度,减少血栓的形成。

03

莲藕排骨汤

莲藕归心、肝、脾经,能补血养颜、清热生津,同补肺气。莲藕与排骨同煮,能够中和莲藕的凉性,可缓解贫血、心慌、失眠等症。


END


音频来源|新媒体中心播音部  王思琪

文字来源|转载四川中医药公众号

编辑|新媒体中心 李晓美

初审|张志伟 杨成秋 傅春花

终审|舒心刚






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
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