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中医
一
起
认
识
中
医
药
壹
【别名】
小辛、细草、少辛、独叶草、金盆草、山人参。
【性味归经】
辛,温。归心、肾、肺经。
【功效主治】
祛风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用法用量】
1~3克,煎服;散剂每次服0.5~1克。外用:适量。
【使用禁忌】
不宜用藜芦同用。
【配伍应用】
外感风寒、头身疼痛较甚:常与羌活、防风、白芷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风寒感冒而见鼻塞流涕:常配伍白芷、苍耳子等同用。
阳虚外感、及恶寒发热、无汗、脉反沉:配麻黄、附子,如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少阴头痛、足寒气逆、脉象沉细:常配伍独活、川穹等,如独活细辛汤(《症因脉治》)。
外感风邪、偏正头痛:常与羌活、防风、白芷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外感风寒、头身疼痛较甚:常与川穹、白芷、羌活等同用,如川穹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风冷头痛:配伍川穹、麻黄、附子、如细辛散(《普济方》)。
风冷牙痛:可单用或与白芷、筚茇煎汤含漱。
胃火牙痛:配伍生石膏、黄连、升麻等。
龋齿牙痛:可配蜂房煎汤含漱。
风寒湿痹、腰膝冷痛:常配伍独活、桑寄生、防风等,如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药方》)。
鼻渊等鼻科疾病导致的鼻塞、流涕、头痛:宜与白芷、苍耳子、辛夷等配伍。
外感风寒、水饮内停所致发热、无汗、喘咳、痰多清稀:常与麻黄、桂枝、干姜等同用,如小青龙汤(《伤寒论》)。
纯系寒痰停饮射肺、喘咳胸满、气逆喘急:可配伍茯苓、干姜、五味子等药,如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
【传统药膳】
细辛粥
原料:细辛3克,梗米100克。
制法:将细辛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梗米煮为稀粥。
用法:每日1~2剂,连续2~3日。
功效:祛风散寒,温肺化饮,宣通鼻窍。
适用:外感风寒头痛、身痛、牙痛、痰饮咳嗽、痰白清稀、鼻塞等。
细辛甘草茶
原料:细辛4克,炙甘草10克,绿茶1克。
制法:将上药加水400毫升,煮沸5分钟,加入茶叶冲泡即可。
用法:每日3次,饭后服,每日1剂。
功效:祛风止痛。
适用:风湿性关节痛。
壹
【别名】
大活、山独活、香独活、川独活、肉独活、巴东独活。
【性味归经】
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功效主治】
祛风祛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风寒挟湿头痛。
【用法用量】
3~10克,煎服。外用:适量。
【使用禁忌】
阴虚血燥者慎服。
【配伍应用】
外感受风寒湿邪而致的风寒湿痹、肌肉、腰背、手足疼痛:常与当归、白术、牛膝等同用,如独活汤(《活幼新书》)。
痹症日久正虚、腰膝酸软、关节屈伸不利:与桑寄生、杜仲、人参等配伍,如独活寄生汤(《千金方》)。
风扰肾经、伏而不出所致少阴头痛:与细辛、川穹等相配伍,如独活细辛汤(《症因脉治》)。
外感风寒挟湿所致头痛头重、一身尽痛:多配羌活、藁本、防风等、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传统药膳】
独活黑豆汤
原料:独活10克,黑豆60克,江米酒30毫升。
制法:将黑豆泡发洗净,连泡发水一起加入砂锅,再加入适量清水,放入独活煮开;煮至黑豆熟烂,加米酒少许调匀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祛风止痛、通经络,活血。
适用: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肢体强直、瘫痪、活动不灵、语言障碍等。
独活酒
原料:独活300克、白酒2500毫升。
制法:将独活放入酒坛,倒入白酒,密封坛口,侵泡10日后即成
用法:每日3次,每次空腹温饮15~20毫升。
功效:祛风湿,止痛。
适用:腰膝酸软,腿脚沉重疼痛。
今日分享就结束啦
大家下期再见~
-END-
文字来源|神农本草经
音频来源|新媒体中心播音部 王思琪
编辑|新媒体中心 张青青
初审|张志伟 杨成秋 傅春花
终审|舒心刚